负载传感分合流系统整体铸造流道集成体比例控制多路阀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263969 阅读:4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4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载传感分合流系统整体铸造流道集成体比例控制多路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工程机械控制中的比例方向阀系统、负载压力补偿阀、负载感应控制系统和负载感应先导控制合流装置集成在一起,最大程度克服了现有多路阀的性能不足与结构弊端,很好地适应了主机对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节能、安全性三方面的高要求,并通过合理的位置分布,使得整体结构非常紧凑。(*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以电液控制为特征的机电液一体化控制元件,具体涉及一种负载传感分合流系统整体铸造流道集成体比例控制多路阀,是一种集工程负载感应、比例控制和分合流为一体的多路阀控制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控制性能、节能、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工程机械控制系统,通常都包括油源、执行器和介于两者之间对控制特性、节能和安全性起到最关键作用的多路阀控制系统。而现有的工程机械用多路阀,多为不具备各联的负载压力补偿,多负载不能同时运行,同时也大多不具备负载感应功能,液压系统的节流损失与定压溢流损失大,不仅浪费能源而且使液压系统发热。此外现有的多路阀多为分片式结构,加工量大,可靠性差,内部流动阻力大使性能降低,能耗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备负载感应功能、各联负载压力补偿,能使多负载同时运行的负载传感分合流系统整体铸造流道集成体比例控制多路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负载传感分合流系统整体铸造流道集成体比例控制多路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设置的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第一进油口 P1、 第二进油口 P2和第一回油口 Tl、第二回油口 T2,所述阀体中还设有四组比例方向阀系统、 四组负载压力补偿阀、两组负载感应控制系统和一组负载感应先导控制合流装置及阀与阀之间的联通通道,所述每组比例方向阀系统包括一个比例方向阀、一个先导控制减压阀和一个负载油路限压阀,所述比例方向阀的控制油腔与先导控制减压阀的输出油口联通,负载油路限压阀的进口与比例方向阀的负载压力口 A联通,负载油路限压阀的出口与比例方向阀的回油口联通;所述每组负载压力补偿阀的非弹簧端进口与多路阀进油口 P联通,非弹簧端出口与相应比例方向阀进口联通,负载压力补偿阀的弹簧腔与相应比例方向阀出口联通;所述负载感应控制系统包括负载感应阀和高压优先梭阀,所述高压优先梭阀的一个入口与相应比例方向阀的负载压力口(A或B)联通,高压优先梭阀的另一个入口与另一联高压优先梭阀的出口联通,高压优先梭阀的出口与负载感应阀的弹簧腔联通;所述负载感应先导控制合流装置包括先导优先梭阀、合流阀和单向阀,所述先导优先梭阀的两个入口分别与相应比例方向阀的进油口联通,先导优先梭阀的出口与合流阀弹簧腔联通,所述合流阀进口与进油口 Pl联通,所述合流阀出口与单向阀进口联通,所述单向阀出口与进油口 P2联通。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将工程机械控制中的比例方向阀系统、负载压力补偿阀、负载感应控制系统和负载感应先导控制合流装置集成在一起,最大程度克服了现有多路阀的性能不足与结构弊端,很好地适应了主机对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节能、安全性3三方面的高要求,并通过合理的位置分布,使得整体结构非常紧凑。下面将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外观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外观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外观结构右视图;图4为图IA-A剖视图;图5为图IB-B剖视图;图6为图IT-T剖视图;图7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阀体I-I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负载传感分合流系统整体铸造流道集成体比例控制多路阀包括整体设置的阀体1,所述阀体1上设有第一进油口 P1、第二进油口 P2和第一回油口 Tl、第二回油口 T2以及四组比例方向阀的负载压力口 A1-A4和B1-B4,所述阀体1中还设有四组比例方向阀系统、四组负载压力补偿阀、两组负载感应控制系统和一组负载感应先导控制合流装置及阀与阀之间的联通通道。所述每组比例方向阀系统包括一个比例方向阀2、一个先导控制减压阀3和一个负载油路限压阀4,所述比例方向阀2的控制油腔与先导控制减压阀3 的输出油口联通,负载油路限压阀4的进口与同组比例方向阀2的负载压力口 A联通,负载油路限压阀4的出口与比例方向阀2的第一回油口 Tl联通;所述每组负载压力补偿阀5的非弹簧端进口与多路阀相应的进油口联通,非弹簧端出口与相应比例方向阀2进口联通, 负载压力补偿阀5的弹簧腔与相应比例方向阀2出口联通;所述负载感应控制系统包括负载感应阀6和高压优先梭阀7,所述高压优先梭阀7的一个入口与相应比例方向阀2的负载压力口(A或B)联通,高压优先梭阀7的另一个入口与另一联高压优先梭阀7的出口联通, 高压优先梭阀7的出口与负载感应阀6的弹簧腔联通,感应同时运行各联多路阀中的最高压力;所述负载感应先导控制合流装置包括先导优先梭阀8、合流阀9和单向阀10,所述先导优先梭阀8的两个入口分别与相应比例方向阀2的进油口 Pl联通,先导优先梭阀8的出口与合流阀9弹簧腔联通,所述合流阀9进口与进油口 Pl联通,所述合流阀9出口与单向阀10进口联通,所述单向阀10出口与进油口 P2联通。本具体实施例中阀体1整体呈矩形体,所述进油口 Pl、回油口 Tl和进油口 P2、回油口 T2分别设置在阀体1上端面靠近短边的两端,这样有利于分流与合流;所述比例方向阀2、负载压力补偿阀5和高压优先梭阀7、先导优先梭阀8和合流阀9依次从上到下分层设置,负载压力补偿阀5和高压优先梭阀7、先导优先梭阀8和合流阀9的中心轴线均与阀体1短边平行。如图7所示,所述比例方向阀 2包括设置在阀体1中的贯通两侧端面的圆柱状比例方向阀芯容腔201,所述比例方向阀芯容腔201壁上沿轴向间隔设有六段环形凹槽分别依次构成比例方向阀出口联通腔202、第一回油联通腔203、工作油口 A联通腔204、进油口联通腔205、工作油口 B联通腔206、第二回油联通腔207,比例方向阀芯208可滑动地设置在比例方向阀芯容腔201中,所述比例方向阀芯容腔201的一端设有端盖209,另一端设有筒状弹簧座210,弹簧座中设有调节弹簧组件211,所述四组比例方向阀2平行并排设置,四个第一回油联通腔203和四个第二回油联通腔207通过环形回油流道212相互联通,与传统轴向一个圆形回油孔道相比,不仅单条通流面积大而且还增加了一条通道,总体通流面积增大一倍以上,降低了回油损失;所述负载压力补偿阀5设置在比例方向阀2下方,包括负载压力补偿阀芯容腔501,负载压力补偿阀芯容腔501与比例方向阀芯容腔201平行,负载压力补偿阀5芯可滑动地设置在负载压力补偿阀芯容腔501中,外侧端设有螺堵502,负载压力补偿阀芯容腔501的内侧端构成弹簧腔503,负载压力补偿阀芯504的内侧端套设有补偿阀复位弹簧505,所述高压优先梭阀 7与负载压力补偿阀5同轴设置在阀体1的另一侧。权利要求1.一种负载传感分合流系统整体铸造流道集成体比例控制多路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设置的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第一进油口 P1、第二进油口 P2和第一回油口 Tl、第二回油口 T2,所述阀体中还设有四组比例方向阀系统、四组负载压力补偿阀、两组负载感应控制系统和一组负载感应先导控制合流装置及阀与阀之间的联通通道,所述每组比例方向阀系统包括一个比例方向阀、一个先导控制减压阀和一个负载油路限压阀,所述比例方向阀的控制油腔与先导控制减压阀的输出油口联通,负载油路限压阀的进口与比例方向阀的负载压力口 A联通,负载油路限压阀的出口与比例方向阀的回油口联通;所述每组负载压力补偿阀的非弹簧端进口与多路阀进油口 P联通,非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洪陈有德王震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圣邦机械有限公司浙江圣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