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建军专利>正文

一种节能炉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57572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3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炉头,其包括混合室、引射管的筒体、位于筒体上口部具有长明火洞的燃烧板以及长明火的进气管,该燃烧板长明火洞内面周围为内球面状密封面,该内球面状密封面周围设有向外及圆周方向倾斜的小孔。该引射管下方接设四通,该四通一端接设引射管,该四通一端接设燃气进气管,该四通一端接设风机,与接设引射管对应的四通一端接设开关式阀门。该燃烧板边缘设有环形凸起的聚火圈;该长明火进气管通过筒体,采用两分卡套稳固,形变了两节式进气管连接;使得主火燃气和空气进入混合室得到充分混合,并解决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菜渣汤水等废物排放,并避免因连接口出现问题可能引起的漏气和售后容易更换维修等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厨房灶具炉头,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能充分实现空气和燃气混合完全燃烧、方便排除落入预混腔内物质的节能炉头
技术介绍
燃气炉头以可燃性气体作为燃料,其热效率的高低,关键的因素是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比例要充分,燃料必须使它完全燃烧。传统的炉头采用扩散燃烧技术、燃气和空气边混合边燃烧、其混合效果差,火焰温度低、燃气无法完全燃烧,容易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使厨师大量吸收有害气体,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伤,而未完全燃烧的燃料也因此白白浪费。目前市面上采用预混合处理技术的炉头,还是未能彻底的解决完全混合的技术难题,在不同压力的出火口,其完全燃烧的比例,由中间出火口依次向外出火口降低,在外围的出火口完全燃烧的比例只有中间的一半。炉头的最佳方式是采用先进的预混合处理技术,燃气和空气经过合理的引射管的管径和长度以及炉头混合室的混合旋转气流的两次混合,混合气体点燃后再通过从燃烧板上环形凸起的聚火圈,起到聚火喷射燃烧。由于燃气和空气的充分混合均勻,符合气体的加压流动原理,所以点燃后火焰温度高,火焰呈纯蓝色, 火焰短而有力。纵观现有炉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燃气和空气混合不够充分,带有混合腔的炉头在操作过程中掉入的菜渣和汤水等之类的东西,在混合腔或者引射管里清除不便,造成火力越来越小,影响其完全混合,严重影响了炉头功能的充分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使得主火燃气和空气进入混合室得到充分混合,并解决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菜渣等废物排放,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技术所述的节能炉头,其包括混合室、引射管的筒体、位于筒体上口部具有长明火洞的燃烧板以及长明火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板长明火洞与混合室相接的内面为内球面状密封面,所述内球面状密封面周围设有向外及圆周方向倾斜的小孔。燃气和空气先在引射管里进行第一次混合;由于燃烧板长明火洞内面周围为球状密封面,使得从引射管上冲的混合气体遇燃烧板内球面形状,使得混合气体成旋转气流,再次进行充分混合;由于所述球状密封面周围设有倾斜状小孔,使得混合气体旋转式喷射出燃烧板上的向外及圆周方向倾斜小孔,再在燃烧板上面遇长明火燃烧,主火以旋转式向锅底进行加热,避免现有的一些节能炉头,厨师因直冲式火焰对锅底加热造成锅底和锅边温度相差很大,一不留心锅底就烧焦,厨师精神高度紧张而造成的操作不便。本技术所述的节能炉头,其改进之处还在于所述引射管下方接设四通,所述四通一端接设引射管,所述四通一端接设燃气进气管,所述四通一端接设风机,与接设引射管对应的四通一端接设开关式阀门。由于与接设引射管对应的四通一端接设开关式阀门, 使得只要简单开启开关式阀门,便能对遗留在筒体内部的不需要的物质进行排放清理。本技术所述的节能炉头,其改进之处还在于所述燃烧板边缘出火孔周围设有和燃烧板成为整体的环形凸起的聚火圈,此聚火圈能使主火更加的完全燃烧以及有效聚集控制主火的燃烧面,和与聚火圈独自分离对比来说,本技术的聚火圈起到功能发挥的同时,能稳固燃烧板上的托盘,并且不易偏移。本技术所述的节能炉头,其改进之处还在于所述长明火进气管通过引射器筒体,采用两分卡套与引射器筒体稳固,使其无接口,形变了两节式进气管连接,避免因连接口出现问题可能引起的漏气和售后容易更换维修等问题。本技术所述的节能炉头,其改进之处还在于所述筒体口部套设炉膛的位置设置四个安装固定孔,所述安装固定孔由可穿设两个螺丝的长条式平板组成。通过长条式平板与厨具炉膛铁板之间用螺丝母实现固定,而另一穿设孔可辅助炉头的定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燃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燃烧板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所示,该节能炉头位于炉具主体内,在其上方有锅体。该燃烧器包括含为混合室2的筒体、燃烧板1、进气管6、长明火进气管4和引射管3,其中筒体的口部和下部呈直筒状,上部具有扩口部;燃烧板1安装在筒体的口部上,燃烧板1上具有多个小孔10,且各小孔10为向外及圆周方向倾斜形状;上述引射管3接于筒体的下部;上述长明火进气管 4伸入混合室2的下部内,且长明火进气管4的出口端位于燃烧板1的正中间上方部位,在该长明火进气管4的出口端上还设有侧壁带出气孔的压火帽,在这里,该长明火喷气嘴与长明火进气管4制成一体件。为了使引射管3出来的混合气体再一次进行充分混合,所述燃烧板1长明火洞内面周围为内球面状密封面,所述内球面状密封面周围设有倾斜状小孔10。该倾斜状小孔10 为向外及圆周方向倾斜,倾斜以15度为宜,由于燃烧板1长明火洞内周围为内球面状密封面,从引射管3上冲的混合气体遇燃烧板1内球面形状,使得混合气体成旋转气流,再次进行充分混合,由于所述内球面状密封面周围设有倾斜状小孔,使得混合气体旋转式喷射出燃烧板1上的倾斜状小孔,再在燃烧板1上面遇长明火燃烧,主火以旋转式向锅底进行加热,避免现有的一些节能炉头,厨师因直冲式火焰对锅底加热造成锅底和锅边温度相差很大,一不留心锅底就烧焦,厨师精神高度紧张而造成的操作不便。该引射管下方接设四通, 所述四通一端52接设引射管,所述四通一端M接设进气管,所述四通一端51接设风机,与接设引射管对应的四通一端53接设开关式阀门19。引射管3的内直径为2.6cm-3.5cm,最佳内直径为3cm ;长度为15cm-25cm,最佳长度为20cm,与炉头混合室2最匹配,由于与接设引射管3对应的四通一端53接设开关式阀门19,使得只要简单开启开关式阀门19,便能对遗留在筒体内部的不需要的物质进行排放清理。该燃烧板1出火口边缘设有环形凸起的聚火圈11,此聚火圈11能使主火更加的完全燃烧以及有效聚集控制主火的燃烧面,与聚火圈独自分离对比来说,本技术的聚火圈起到功能发挥的同时,能稳固托盘16,并且不易偏移。该长明火进气管4通过筒体,采用两分卡套稳固,形变了两节式进气管连接,避免因连接出现问题可能引起的漏气和售后容易更换维修等问题。该筒体口部套设厨具操作平台的位置设置安装固定孔,所述安装固定孔由可穿设两个螺丝的长条式平板7组成。通过长条式平板7与厨具炉膛铁板之间用螺丝母实现固定,而另一穿设孔可辅助炉头的定位。使用时,引射管3内的燃气利用射流效应,先在引射管3内与风机送来的空气进行第一次混合,然后进入混合室2进行第二次混合,其利用混合室2的空间和燃烧板1内球面形状来对引射管3送来的高压快速混合气流进行旋转混合,最后经过燃烧板1中的倾斜孔后,在燃烧板1上燃烧。经过刚才完全混合燃烧的火焰,温度高达1500度,至少比普通新炉头的燃烧火焰温度高出300度,使燃气达到最大的燃烧效率,比市面现有的炉头明显地提高燃烧效率。本技术中,可在炉膛内空面接设向下管道,以充分利用通过陶瓷板后的余热来解决灶台底下潮湿的问题,防止滋生细菌。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形状和结构与本技术相似,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炉头,其包括混合室、引射管的筒体、位于筒体上口部具有长明火洞的燃烧板以及长明火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板长明火洞与混合室相接的内面为内球面状密封面,所述内球面状密封面周围设有向外及圆周方向倾斜的小孔。2.根据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林建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