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厨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灶头。节能单炒单尾灶,包括灶头壳体,述灶头壳体上设有灶面,灶面上设有主灶膛,主灶膛内设有炉头,炉头连接燃气通道,主灶膛采用耐火砖砌成的主灶膛。主灶膛侧边设有辅灶膛,辅灶膛也采用耐火砖砌成的辅灶膛,辅灶膛与主灶膛之间采用烟道联通。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炉头热效率高,还具有回收余热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能单炒单尾灶
本技术涉及厨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灶头。
技术介绍
节能灶头顾名思义是同一时间同一环境,做同样的功用更少的燃料的炉头。也就是说热效率高或热利用率高的炉头。目前市场上节能灶头的结构相对比较复杂,成本较高,而且一点损坏,维修相对比较麻烦而且成本也相对较高。另外,现有灶头不仅体积大,而且在使用后余热都浪费了,这样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且灶前的温度很高,给厨师带来一些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单炒单尾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节能单炒单尾灶,包括灶头壳体,所述灶头壳体上设有灶面,所述灶面上设有主灶膛,所述主灶膛内设有炉头,所述炉头连接燃气通道,所述主灶膛采用耐火砖砌成的主灶膛;所述主灶膛侧边设有辅灶膛,所述辅灶膛也采用耐火砖砌成的辅灶膛,所述辅灶膛与所述主灶膛之间采用烟道联通。本技术将主灶膛和辅灶膛均采用耐火砖一体成型,实现耐温耐火隔除热量的功能。另外,在主灶膛侧边增设辅灶膛,辅灶膛本身不自带燃烧盘等热量发生装置,辅灶膛可以利用主灶膛热量经烟道传导热量到辅灶膛,可以在辅灶膛上放置汤锅、蒸锅等需要保温的锅具,实现余热再利用的目的。所述辅灶膛联通排风口,所述排风口联通外部排气脱排。主灶膛的余热通过烟道传送给辅灶膛,辅灶膛剩余的余热再通过排风口送出,实现排除热气的目的。另外,由于脱排外置,在使用灶头时,也无噪音干扰。所述炉头带有电子打火点火针和熄火保护感应探头,所述燃气通道上设有燃气电磁阀,所述电子打火点火针连接电子打火按钮,所述熄火保护感应探头连接所述燃气电磁阀。本技术通过电子打火按钮一键打火,方便操作。通过熄火保护感应探头杜绝因熄火产生的漏气事故。所述电子打火按钮设置在所述灶头壳体的前侧面上。所述灶头壳体的前侧面上还设有熄火保护按钮,所述熄火保护按钮连接燃气电磁阀。当意外熄火时,可以通过熄火保护按钮来实现复位作用。所述炉头火力控制端分别对应连接一个主火阀、一个小火阀。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对主火阀、小火阀的切换,实现工作或待机事宜,当需要煎炒等大火力时,开启主火阀;当需要待机保温时,开启小火阀,起到保温功能。所述主火阀和所述小火阀设置在所述灶头壳体的前侧面上。所述炉头侧边还设有锅子感应探头,所述锅子感应探头连接所述电子打火按钮。当锅子感应探头感应到锅子后点火燃烧。所述灶面采用后高前低的倾斜灶面;所述灶面后方设有冷却水喷淋装置,所述冷却水喷淋装置的喷头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喷头沿左右方向成排设置在所述灶面后方;所述灶面前方设有下水槽,所述下水槽内设有下水斗。本技术增设了一组灶面冷却功能的装置,使用时,灶面后方的冷却水喷淋装置喷出冷却水,由于灶面倾斜设置,冷却水又后往前流出,对整个灶面进行清理,清理后的脏水流向下水槽,集中流向下水斗。这样清洗灶面及其方便,需要对灶面进行冷却时,也很容易。所述冷却水喷淋装置连接喷淋进水管,所述喷淋进水管上设有灶面冷却水阀,所述灶面冷却水阀设置在所述灶头壳体的前侧面上。通过灶面冷却水阀来控制冷却水的方便操作。所述灶面的后侧上方还设有摇摆龙头,所述摇摆龙头、所述喷淋进水管分别连接主进水管的一端,所述主进水管另一端与外部水路连接,所述主进水管上设有主水阀,所述主水阀设置在所述灶头壳体的前侧面上。主水阀控制整个灶头壳体内外的水。所述灶面的前侧面顶角采用弧形结构。以便于使用者使用时不会磕碰。所述灶面下方设有耐高温隔热板。起到隔热效果,隔除灶膛内热量传向灶面的目的。所述灶头壳体内设有容纳腔,所述主灶膛、所述辅灶膛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的腔壁采用不锈钢角铁支架。本技术改变传统角铁支架产生的腐蚀现象,采用不锈钢角铁支架使用寿命更长。所述灶头壳体的后侧面设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联通所述容纳腔,所述检修口外设有快卸式盖板,所述快卸式盖板与所述灶头壳体可拆卸连接。以便于维修和维护炉头。所述灶膛壳体底部设有重力调节脚。以便于调节因地面不平产生的倾斜。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不仅炉头热效率高,还具有回收余热的优点。另外,本技术无需手动清理灶面,实现了快速清理和冷却灶面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图1、图2、图3,节能单炒单尾灶,包括灶头壳体,灶头壳体上设有灶面1,灶面1上设有主灶膛11,主灶膛11采用耐火砖砌成的主灶膛11。主灶膛11侧边设有辅灶膛12,辅灶膛12也采用耐火砖砌成的辅灶膛12,辅灶膛12与主灶膛11之间采用烟道联通。辅灶膛12联通排风口13,排风口13联通外部排气脱排。主灶膛11内设有炉头2,炉头2连接燃气通道,炉头2带有电子打火点火针21和熄火保护感应探头22,燃气通道上设有燃气电磁阀,电子打火点火针21连接电子打火按钮31,熄火保护感应探头22连接燃气电磁阀。本技术通过电子打火按钮31一键打火,方便操作。通过熄火保护感应探头22杜绝因熄火产生的漏气事故。电子打火按钮31设置在灶头壳体的前侧面上。灶头壳体的前侧面上还设有熄火保护按钮32,熄火保护按钮32连接燃气电磁阀。当意外熄火时,可以通过熄火保护按钮32来实现复位作用。炉头2火力控制端分别对应连接一个主火阀33、一个小火阀34。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对主火阀33、小火阀34的切换,实现工作或待机事宜,当需要煎炒等大火力时,开启主火阀33;当需要待机保温时,开启小火阀34,起到保温功能。主火阀33和小火阀34设置在灶头壳体的前侧面上。炉头2侧边还设有锅子感应探头35,锅子感应探头35连接电子打火按钮31。当锅子感应探头35感应到锅子后点火燃烧。灶面1采用后高前低的倾斜灶面1。灶面1后方设有冷却水喷淋装置4,冷却水喷淋装置4的喷头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喷头沿左右方向成排设置在灶面1后方。冷却水喷淋装置4连接喷淋进水管,喷淋进水管上设有灶面冷却水阀41,灶面冷却水阀41设置在灶头壳体的前侧面上。通过灶面冷却水阀41来控制冷却水的方便操作。灶面1的后侧上方还设有摇摆龙头42,摇摆龙头42、喷淋进水管分别连接主进水管的一端,主进水管另一端与外部水路连接,主进水管上设有主水阀43,主水阀43设置在灶头壳体的前侧面上。主水阀43控制整个灶头壳体内外的水。灶面1前方设有下水槽5,下水槽5内设有下水斗51。下水斗51上可以配有污物篮。灶面1的前侧面顶角采用弧形结构。以便于使用者使用时不会磕碰。灶面1下方设有耐高温隔热板6。起到隔热效果,隔除灶膛内热量传向灶面1的目的。灶头壳体内设有容纳腔,主灶膛11、辅灶膛12均设置在容纳腔内,容纳腔的腔壁采用不锈钢角铁支架7。本技术改变传统角铁支架产生的腐蚀现象,采用不锈钢角铁支架7使用寿命更长。灶头壳体的后侧面设有检修口,检修口联通容纳腔,检修口外设有快卸式盖板8,快卸式盖板8与灶头壳体可拆卸连接。以便于维修和维护炉头2。灶膛壳体底部设有重力调节脚9。以便于调节因地面不平产生的倾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节能单炒单尾灶,包括灶头壳体,所述灶头壳体上设有灶面,所述灶面上设有主灶膛,所述主灶膛内设有炉头,所述炉头连接燃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灶膛采用耐火砖砌成的主灶膛;所述主灶膛侧边设有辅灶膛,所述辅灶膛也采用耐火砖砌成的辅灶膛,所述辅灶膛与所述主灶膛之间采用烟道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1.节能单炒单尾灶,包括灶头壳体,所述灶头壳体上设有灶面,所述灶面上设有主灶膛,所述主灶膛内设有炉头,所述炉头连接燃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灶膛采用耐火砖砌成的主灶膛;所述主灶膛侧边设有辅灶膛,所述辅灶膛也采用耐火砖砌成的辅灶膛,所述辅灶膛与所述主灶膛之间采用烟道联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单炒单尾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灶膛联通排风口,所述排风口联通外部排气脱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单炒单尾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带有电子打火点火针和熄火保护感应探头,所述燃气通道上设有燃气电磁阀,所述电子打火点火针连接电子打火按钮,所述熄火保护感应探头连接所述燃气电磁阀;还包括熄火保护按钮,所述熄火保护按钮连接燃气电磁阀;所述炉头火力控制端分别对应连接一个主火阀、一个小火阀;所述电子打火按钮、所述熄火保护按钮、所述主火阀和所述小火阀均设置在所述灶头壳体的前侧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单炒单尾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侧边还设有锅子感应探头,所述锅子感应探头连接所述电子打火按钮。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节能单炒单尾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面采用后高前低的倾斜灶面;所述灶面后方设有冷却水喷淋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成意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