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筒类零件开花涨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07057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壁筒类零件开花涨套,包括开花涨套本身,所述沿开花涨套外径的轴线方向设有槽,并且一侧设有一通槽;所述槽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18-36组,宽度为3mm,底部厚度为1.5-2mm;所述通槽的宽度B为3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将不均匀外涨力通过传递转化为均匀的夹紧力,解决薄壁筒类零件的精车装夹问题,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花涨套,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薄壁筒类零件开花涨套
技术介绍
在汽车、工业品等产品生产中,经常会遇到大批量的薄壁筒类零件的外径精车,由于此类零件壁薄、强度相对较低,普通的装夹方式极易变形,虽然此类零件外径精车基本上采用塑性涨套夹具,但由于塑性涨套为腰鼓形,涨套上各涨点外涨力分布不均勻,当这些不均勻的张力作用在薄壁工件上时,则会引起工件的变形,对一些工件较长、壁厚较薄的精车加工中,则更加难以满足精车装夹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防止薄壁筒类零件装夹变形,保证加工精度的薄壁筒类零件开花涨套。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这种薄壁筒类零件开花涨套,包括开花涨套本身,所述沿开花涨套外径的轴线方向设有槽,并且一侧设有一通槽。为了将不均勻的外涨力均勻传递作用于加工工件上,所述槽沿圆周方向均勻分布 18-36组,宽度A为3mm,底部厚度H为1. 5_2mm。为了适应不同径度工件的装夹,所述通槽的宽度B为3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之处是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将不均勻外涨力通过传递转化为均勻的夹紧力,解决薄壁筒类零件的精车装夹问题,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剖视图;图2是薄壁筒类零件开花涨套主视图。图中1、开花涨套;2、槽;3、通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图1、图2所示一种薄壁筒类零件开花涨套,包括开花涨套1本身,所述沿开花涨套1外径轴线方向均勻分布18-36组槽2,可以将不均勻的外涨力均勻传递作用于加工工件上;所述槽2的宽度A为3mm,底部厚度H为1. 5_2mm ;为了适应不同径度薄壁筒类零件的装夹,所述开花涨套1的面上设有一个通槽3,所述通槽3的宽度B为3mm。其具体工作方式如下将开花涨套1间隙配合安装于塑性夹具上,配合间隙为 0. 03-0. 08mm,开花涨套1的长度与薄壁筒类零件相当,当塑性夹具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时,则对开花涨套1内壁发生局部面作用力,由于开花涨套1槽2的底厚为1. 5-2mm,此时会形成沿轴向形变,将塑性夹具不均勻的变形转化成开花涨套1整体零件上,使工件上的力得到均勻化。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薄壁筒类零件开花涨套,包括开花涨套(1)本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沿开花涨套 (1)外径的轴线方向设有槽(2),并且一侧设有一通槽(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筒类零件开花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槽(2)沿圆周方向均勻分布18-36组,宽度(A)为3mm,底部厚度(H)为1. 5_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筒类零件开花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3)的宽度 (B)为 3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薄壁筒类零件开花涨套,包括开花涨套本身,所述沿开花涨套外径的轴线方向设有槽,并且一侧设有一通槽;所述槽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18-36组,宽度为3mm,底部厚度为1.5-2mm;所述通槽的宽度B为3mm。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将不均匀外涨力通过传递转化为均匀的夹紧力,解决薄壁筒类零件的精车装夹问题,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文档编号B23Q3/00GK202169490SQ20112025828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1日专利技术者周兴宝, 施国春, 施小弟 申请人:吴江市天龙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小弟施国春周兴宝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天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