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矫机及连铸坯脱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95043 阅读:3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铸坯脱锭装置,用于连铸坯(4)和拉矫机的柔性引锭杆(1)的分离,包括:设置在所述柔性引锭杆(1)下方的脱锭辊(3);与所述脱锭辊(3)相连,且能够驱动所述脱锭辊(3)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顶起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铸坯(4)的上方,且位于所述脱锭辊(3)和所述拉矫机的最末一组拉矫辊(6)之间的压坯辊(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连铸坯脱锭装置提高了连铸坯脱锭的成功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拉矫机。(*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铸造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连铸坯脱锭装置,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连铸坯脱锭装置的拉矫机。
技术介绍
大方坯连铸机开浇后,钢水在引锭头的燕尾槽内凝固形成钩头进而形成连铸坯。 连铸坯利用钩头与引锭头的燕尾槽连接在柔性引锭杆的牵引下从拉矫机拉出。当连铸坯的钩头伸出拉矫机最后一组拉矫辊设定距离时,柔性引锭杆尾端接触信号辊,信号辊发出信号进入到PLC控制器中,PLC控制器控制液压缸带动脱锭辊上升,从而将柔性引锭杆顶起, 进而实现柔性引锭杆的引锭头相应上抬,当引锭头向上的力超出引锭头的燕尾槽与连铸坯的钩头之间的摩擦力时,引锭头与连铸坯的钩头分离,从而完成了连铸坯的脱锭。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脱锭辊与拉矫机的最后一组拉矫辊之间的跨度大,脱锭辊上顶时带动柔性引锭杆与连铸坯的钩头在脱锭辊和最后一组拉矫辊之间呈向上弯曲的拱形,由柔性引锭杆传递到引锭头的上的力不足以克服连铸坯的钩头与引锭头的燕尾槽之间的摩擦力,脱锭成功率比较低,严重影响了连铸坯的生产效率。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连铸坯脱锭装置,以提高连铸坯的脱锭成功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铸坯脱锭装置,提高了连铸坯的脱锭成功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铸坯脱锭装置,用于连铸坯和拉矫机的柔性引锭杆的分离,包括设置在所述柔性引锭杆下方的脱锭辊;与所述脱锭辊相连,且能够驱动所述脱锭辊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顶起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铸坯的上方,且位于所述脱锭辊和所述拉矫机的最末一组拉矫辊之间的压坯辊。优选的,上述连铸坯脱锭装置中,所述压坯辊位于靠近所述柔性引锭杆与所述连铸坯相连部位的一端。优选的,上述连铸坯脱锭装置中,所述压坯辊两端的轴承为自润滑轴承。优选的,上述连铸坯脱锭装置中,所述压坯辊与所述连铸坯相对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为30mm 60mmo优选的,上述连铸坯脱锭装置中,所述压坯辊与所述连铸坯相对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为50mm。优选的,上述连铸坯脱锭装置中,还包括检测所述柔性引锭杆的尾端处于设定位置并发出信号的信号辊;与所述信号辊相连,接收所述信号并控制所述顶起机构工作的控制器。优选的,上述连铸坯脱锭装置中,所述控制器为PLC。优选的,上述连铸坯脱锭装置中,所述顶起机构为液压伸缩缸、凸轮机构或者曲柄滑块机构。上述连铸坯脱锭装置中,连铸坯和柔性引锭杆需要分开时,脱锭辊在顶起机构的作用下在竖直方向上被顶起从而将柔性引锭杆的引锭头与连铸坯的钩头顶起,在顶起的过程中,压坯辊会作用于连铸坯上,从而使得脱锭辊和压坯辊向着柔性引锭杆和连铸坯分开的方向作用,最终实现了两者的分离。由于压坯辊在连铸坯被顶起的过程中作用于连铸坯分开的力,防止了柔性引锭杆与连铸坯在脱锭时形成较大的拱形,提高脱锭的成功率,提高了连铸坯的生产效率。基于上述提供的连铸坯脱锭装置,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拉矫机,该拉矫机具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连铸坯脱锭装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铸坯脱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上图中引锭杆1、液压伸缩缸2、脱锭辊3、连铸坯4、钩头41、压坯辊5、拉矫辊6。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铸坯脱锭装置,提高了连铸坯的脱锭成功率。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附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铸坯脱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铸坯脱锭装置,用于连铸坯4和拉矫机的柔性引锭杆 1的分离,包括脱锭辊3、顶起机构和压坯辊5,其中脱锭辊3设置在柔性引锭杆1的下方,该脱锭辊3与顶起机构相连,并能够在顶起机构的驱动下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压坯辊5设置在连铸坯4的上方,且位于脱锭辊3与拉矫机的最末一组拉矫辊6 之间。本实施例提供的连铸坯脱锭装置的脱锭过程如下柔性引锭杆1的引锭头与连铸坯4的钩头41相连,连铸坯4在柔性引锭杆1的牵引下从拉矫机的最末一组拉矫辊中伸出,在脱锭的过程中,脱锭辊3在顶起机构的作用下在竖直方向上被顶起,进而脱锭辊3将柔性引锭杆1的引锭头与连铸坯4的钩头41顶起。 连铸坯4在顶起的过程中,压坯辊5会作用于连铸坯4上其作用力使得连铸坯4与柔性引锭杆1分开,此时脱锭辊3与压坯辊5分别向着相反的方向作用,从而使得柔性引锭杆1与压坯辊5分开,从而实现了两者的分离。由于压坯辊5在连铸坯4被顶起的过程中作用力与脱锭辊3的作用力相反,防止了柔性引锭杆1与连铸坯4脱锭的过程中形成较大的拱形, 提高了脱锭的成功率,提高了连铸坯的生产效率。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压坯辊5位于所述脱锭辊2和拉矫机的最末一组拉矫辊6之间,压坯辊5靠近连铸坯4与柔性引锭杆1的连接处,减小了在脱锭的过程中,柔性引锭杆1与连铸坯4形成的拱形,实现了柔性引锭杆1与连铸坯4更为快速地分离。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压坯辊5两端的轴承采用的是自润滑轴承,实现了整个压坯辊 5在高温的条件下更为灵活的转动。当然,上述压坯辊5还可以采用其他适用于在高温条件下的轴承,并不限于自润滑轴承。在实际的生产的过程中,脱锭时使得柔性引锭杆1与连铸坯4形成的拱形尽可能小,同时又保证连铸坯4能够正常无阻地通过,优选的,上述压坯辊5和连铸坯4相对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为30mm 60mm。更为优选的,上述压坯辊5与连铸坯4相对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为50mm。为了进一步方便脱锭工作,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连铸坯脱锭装置还包括将侧柔性弓I 锭杆1的尾端处于设定位置并发出信号的信号辊;和与信号辊相连,接收信号辊发出的信号并控制顶起机构工作的控制器,实现了整个脱锭工作的自动进行。优选的,上述控制器采 ^ PC (Personal Computer) Λ 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等。上述顶起机构的作用是实现脱锭辊3在竖直方向的移动,优选的,上述顶起机构可以为液压伸缩缸2、凸轮机构或者曲柄滑块机构。当顶起结构为液压伸缩缸2时,脱锭辊 3与液压伸缩杆的伸缩端相连。当顶起机构为凸轮机构时,凸轮机构的旋转将脱锭辊3顶起。同理,上述顶起机构为曲柄滑块机构时,滑块的竖直方向滑动可以将脱锭辊3顶起。当然,上述只是列出了顶起机构的几种情况,具体的顶起机构并不限于此。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连铸坯脱锭装置,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拉矫机,其具有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连铸坯脱锭装置。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4)的上方,且位于所述脱锭辊(3)和所述拉矫机的最末一组拉矫辊(6)之间的压坯辊(5)。1.一种连铸坯脱锭装置,用于连铸坯(4)和拉矫机的柔性引锭杆(1)的分离,包括:设置在所述柔性引锭杆(1)下方的脱锭辊(3);与所述脱锭辊(3)相连,且能够驱动所述脱锭辊(3)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顶起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铸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皎月江善明李元廷谢华强范尚东张帮浪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