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轴马达及盘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89369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主轴马达及盘驱动装置,在环状盖部的下表面与外侧环状面之间构成有环状的径向间隙,该径向间隙在轴向的宽度小于上推力部的外周面与筒状部的内周面之间的上密封部的最大宽度。在环状盖部的径向内侧的内缘与内侧圆筒面之间,构成有径向的宽度小于上密封部的最大宽度的环状的轴向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盘驱动装置用的主轴马达。
技术介绍
过去,作为盘驱动装置的马达,采用具有利用流体动压的轴承机构的马达。日本特开2009-136143号公报公开的主轴马达具有固定轴、环状的轴承构成部件、转子构成部件和环状罩。轴承构成部件配置在固定轴的上侧端部。轴承构成部件与固定轴构成为一体。在固定轴的外侧配置有转子构成部件。环状罩配置在轴承构成部件的上侧。环状罩的径向外侧的端部被粘接在转子构成部件的上端部。轴承构成部件的外周面与转子构成部件的上端部的内周面相对置。在轴承构成部件的外周面与转子构成部件的上端部的内周面之间构成有密封间隙。密封间隙被环状罩覆盖。在日本特开2009-136143号公报的第0043段中,“环状罩330与轴承构成部件318的上端面一起形成用于对密封间隙332进行追加密封的迷宫式密封348”。日本特开2007-162759号公报公开的主轴马达的动压流体轴承装置具有轴主体、和用于插入轴主体的筒状的套筒主体。轴主体被固定在马达的基座板上。套筒主体被固定在马达的转子上。在轴主体设有位于套筒主体的上侧和下侧的环状的第1和第2推力凸缘(thrust flange) 0在动压流体轴承装置中,在轴主体和套筒主体之间构成有径向轴承部。在两个推力凸缘各自与套筒主体之间构成有推力轴承部。并且,在套筒主体设有将两个推力间隙连通的连通孔。在连通孔的上下的开口附近配置有锥形密封部。美国专利第6991376号说明书公开的流体动压轴承马达具有轴、顶板、底板和轮毂。顶板被固定在轴的上端。底板被固定在轴的下端。轮毂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轮毂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轴进行旋转。在轮毂中配置有贯通轮毂的循环路径。在轮毂的上部而且是在比顶板的外缘部靠外侧的位置配置有突起部。在突起部与顶板的外缘部之间形成有毛细管密封部。在轮毂的下部而且是在比底板的外缘部靠外侧的位置设有另一突起部。在该另一突起部与底板的外缘部之间也构成有毛细管密封部。循环路径位于比毛细管密封部靠径向的内侧的位置,由此使毛细管密封部中的润滑油的压力梯度的影响达到最小。可是,如日本特开2009-136143号公报公开的那样,在马达中也有将覆盖密封间隙的帽部件配置在旋转部的马达。在这种马达中,由于在帽部件和形成密封间隙的静止部侧的部件之间存在间隙,因而导致润滑油通过该间隙蒸发到马达外部。并且,如果将帽部件加厚来确保刚性,则不能使马达变薄。如果使帽部件变薄,则帽部件的形状精度下降,在马达旋转时帽部件和静止部有可能接触。另外,在日本特开2007-162759号公报中,上侧的锥形密封部的界面与下侧的锥形密封部的界面之间的轴向的距离较大,因而上下的锥形密封部的压力差较大。因此,在使马达朝向各个方向的情况下,界面的位置在锥形密封部大幅变动。结果使得防止润滑油的泄漏的设计变复杂。在美国专利第6991376号说明书中,同样由于上下的毛细管状密封部的界面的轴向的距离较大,因此在上下的毛细管状密封部之间产生大的压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第一马达具有静止部和旋转部。所述静止部包括定子。所述旋转部包括转子磁铁。所述旋转部由所述静止部支撑成能够隔着润滑油进行旋转。所述静止部包括轴部和上推力部。所述轴部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为中心而配置。所述上推力部从所述轴部的上部向径向外侧扩展。所述旋转部包括套筒部和上轮毂环状部。所述套筒部与所述轴部的外周面以及所述上推力部的下表面相对置。所述上轮毂环状部包括筒状部,其从所述套筒部的外缘部向上方扩展,并与所述上推力部的外周面相对置;和环状盖部,其从所述筒状部向径向内侧扩展。在所述上推力部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套筒部的上表面之间的上推力间隙中具有润滑油。所述上推力间隙与上密封部相连,所述上密封部位于所述上推力部的所述外周面和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之间。润滑油的界面位于所述上密封部。所述上推力部包括内侧圆筒面和外侧环状面。所述内侧圆筒面形成为在比所述外周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所述内侧圆筒面的上端比所述外周面的上端靠上方。所述外侧环状面比所述内侧圆筒面靠径向外侧,并且比所述内侧圆筒面的所述上端靠下方。所述外侧环状面是与所述中心轴大致垂直的环状面。在所述环状盖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外侧环状面之间,构成有轴向宽度比所述上密封部的最大宽度小的环状的径向间隙。在所述环状盖部的径向内侧的内缘与所述内侧圆筒面之间,构成有径向宽度比所述上密封部的最大宽度小的环状的轴向间隙。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第二马达具有静止部和旋转部。所述静止部包括定子。所述旋转部包括转子磁铁。所述旋转部由所述静止部支撑成能够隔着润滑油进行旋转。所述静止部包括轴部和上推力部。所述轴部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为中心而配置。所述上推力部从所述轴部的上部向径向外侧扩展。所述旋转部包括套筒部和上轮毂环状部。所述套筒部与所述轴部的外周面以及所述上推力部的下表面相对置。所述上轮毂环状部包括筒状部,其从所述套筒部的外缘部向上方扩展,并与所述上推力部的外周面相对置;和环状盖部,其从所述筒状部向径向内侧扩展。在所述上推力部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套筒部的上表面之间的上推力间隙中具有润滑油。所述上推力间隙与上密封部相连,所述上密封部位于所述上推力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之间。润滑油的界面位于所述上密封部。所述上推力部包括内侧圆筒面、外侧环状面和槽部。所述内侧圆筒面形成为在比所述外周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所述内侧圆筒面的上端比所述外周面的上端靠上方。所述外侧环状面比所述内侧圆筒面靠径向外侧,并且比所述内侧圆筒面的所述上端靠下方。所述外侧环状面是与所述中心轴大致垂直的环状面。所述槽部形成为在所述内侧圆筒面与所述外侧环状面之间朝向下方凹陷的环状。所述环状盖部的径向内侧的内缘包括向下方突出的内侧环状突出部,所述内侧环状突出部的下端位于所述槽部内。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润滑油的蒸发。参照附图,基于后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具体论述,关于上述以及其他的本专利技术的要素、构件、步骤、特征以及优点,将会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盘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马达的剖视图。图3是轴承机构的剖视图。图4是轴承机构的剖视图。图5是套筒部的剖视图。图6是轴部和上推力部的仰视图。图7是下推力部的俯视图。图8是轴承机构的剖视图。图9是另一个示例的轴承机构的内筒部的仰视图。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的轴承机构的剖视图。图11是第3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图12是轴承机构的剖视图。图13是密封帽的剖视图。图14是密封帽的仰视图。图15是表示密封帽的另一个示例的图。图16是表示上轮毂筒部的另一个示例的图。图17是表示上轮毂筒部的又一个示例的图。图18是第4实施方式的盘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19是表示密封帽的另一个示例的图。图20是表示密封帽的另一个示例的图。图21是表示密封帽的另一个示例的图。图22是表示密封帽的另一个示例的图。图23是表示另一个示例的轴部和上推力部的图。图M是表示另一个示例的轴部和上推力部的图。图25是另一个示例的轴部和上推力部的仰视图。图沈是另一个示例的下推力部的俯视图。图27是另一个示例的马达的剖视图。标号说明1 盘驱动装置;2 静止部;3 旋转部;5、5a 套筒部;11 盘;12、12a 主轴马达;13 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该马达具有:静止部,其具有定子;以及旋转部,其具有转子磁铁,该旋转部由所述静止部支撑成能够隔着润滑油进行旋转,所述静止部包括:轴部,其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为中心而配置;以及上推力部,其从所述轴部的上部向径向外侧扩展,所述旋转部包括:套筒部,其与所述轴部的外周面以及所述上推力部的下表面相对置;以及上轮毂环状部,该上轮毂环状部包括:筒状部,其从所述套筒部的外缘部向上方扩展,并与所述上推力部的外周面相对置;和环状盖部,其从所述筒状部向径向内侧扩展,在所述上推力部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套筒部的上表面之间的上推力间隙中具有润滑油,所述上推力间隙与上密封部相连,该上密封部位于所述上推力部的所述外周面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之间,润滑油的界面位于所述上密封部,所述上推力部包括:内侧圆筒面,其形成为在比所述外周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该内侧圆筒面的上端比所述外周面的上端靠上方;以及外侧环状面,其位于比所述内侧圆筒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且比所述内侧圆筒面的所述上端靠下方,该外侧环状面是与所述中心轴大致垂直的环状面,在所述环状盖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外侧环状面之间,构成有轴向的宽度比所述上密封部的最大宽度小的环状的径向间隙,在所述环状盖部的径向内侧的内缘与所述内侧圆筒面之间,构成有径向的宽度比所述上密封部的最大宽度小的环状的轴向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上顺也大江贵之关井洋一佐桥直纪玉冈健人山本孝堀木茂树三浦和司竹本满厚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