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87851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与上模相对应配合的下模及一端子应力消除结构,所述端子应力消除结构包括一对下料冲子、压料零件及刀口零件,压料零件安装于冲压模具的上模上,于压料零件上下表面开设有贯通的容置通道,下料冲子可滑动地容置于容置信道内,刀口零件安装于冲压模具的下模上且开设有与容置通道相对应的下料信道,两下料信道贯通刀口零件的上下表面且中间形成承载面,承载面承载端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冲压模具上的端子应力消除结构,能使生产连接器时减少端子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及连接器的良品率,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可消除端子内应力的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现有的连接器400由连接端子401及绝缘塑胶402组成, 因使用需要,部分现有的连接器一般将安装在绝缘塑胶402内部的连接端子401弯折,形成弯折处401a,如图1实线所示。但是,由于连接端子401是通过冲压模具对料带300进行切削,将多余的冲压废料301切除而成的,在切除多余材料的过程中,弯折处401a两侧的横截面会产生内应力,这些内应力由于处于不平衡状态,在连接端子401折弯时产生一定的作用,从而使连接端子401弯折后的正位度不准确,如图1中虚线所示,从而影响连接器400 的良品率。而为了提高生产连接器400的良品率,往往需要在组装连接器400时对连接端子 401的正位度进行检测,当发现不及格时则不能取用,这样不但对产出的连接端子401造成浪费,而且增加了连接器400生产的工序,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消除端子内应力的冲压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与上模相对应配合的下模及一端子应力消除结构,所述端子应力消除结构包括一对下料冲子、压料零件及刀口零件,压料零件安装于冲压模具的上模上且开设有两贯通压料零件上下表面的容置通道, 下料冲子可滑动地容置于容置信道内,刀口零件安装于冲压模具的下模上且开设有与容置通道相对应的下料信道,两下料信道贯通刀口零件的上下表面且中间形成承载面,承载面承载方针端子。如上,由于本技术在冲压模具上设有端子应力消除结构,通过设置压料零件及刀口零件,并在压料零件及刀口零件上分别开设有容置信道及下料信道,且将料带置于压料零件及刀口零件之间,利用下料冲子穿过容置通道对方针端子两侧的切屑料体进行同时切除,从而在冲压方针端子的过程中消除了方针端子弯折部两侧的内应力,防止在后续生产连接器时方针端子在折弯后因内应力不平衡而歪斜进而影响连接器的质量,以减少方针端子的浪费,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及连接器的良品率,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方针端子安装于连接器上弯折后的状态示意图。图2为传统的方针端子下料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冲压模具的分解示意图。3图5为本技术冲压模具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方针端子下料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冲压模具下料时的状态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冲压模具100下料冲子1冲子主体11冲头12压料零件2容置腔21容置通道22刀口零件3下料通道31承载面32方针端子200弯折部201料带300冲压废料301切屑料体302连接器400连接端子401弯折处401a绝缘塑胶40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3、图4及图5,本技术冲压模具包括上模、与上模相对应配合的下模及一端子应力消除结构100,所述端子应力消除结构100在下料前对端子200的弯折部201 两侧的切屑料体302进行切除,包括一对下料冲子1、压料零件2及刀口零件3。压料零件 2安装于冲压模具的上模上且上表面开设有容置腔21,容置腔21底部开设有两穿过压料零件2下表面的容置通道22,容置腔21与容置通道22相连通。下料冲子1包括冲子主体11及冲头12,冲子主体11与冲头12呈一体成型结构。 冲压时,冲头12可滑动地容置于容置通道22内,冲子主体11容置于容置腔21内。刀口零件3安装于冲压模具的下模上且开设有与容置通道22相对应的下料信道31,下料信道31 从上到下逐渐扩张,以方便切屑料体302下落。两下料信道31贯通刀口零件3的上下表面且中间形成承载面32,承载面32承载端子200。结合上述并参阅图6及图7,当所述冲压模具对所述料带300进行冲压时,所述料带300置于所述压料零件2及所述刀口零件3之间,所述压料零件2将所述料带300压紧, 并且所述容置通道22对准将要冲压出的所述方针端子200的弯折部201的两侧,所述刀口零件3对准所述容置通道22的出口处。所述冲压模对其冲压前,所述下料冲子1向下运动, 所述冲头12穿过所述容置腔21进入所述容置通道22内,当通过所述容置通道22后,所述冲头12到达所述料带300上并继续向所述下料通道31方向滑动,此时,所述冲头12与所述刀口零件3配合将所述料带300上的两切屑料体302切除,该两切屑料体302之间的方针端子200则承载于所述承载面32上,当完全切除后,所述冲头12推动所述切屑料体302 进入所述下料通道31,当所述冲头12运动到最底下时,所述冲子主体11则容置于所述容置腔21中,此时冲压模具即可对所述料带300进行下料,将冲压废料301切除,从而将所述方针端子200冲压出来,由于在切除冲压废料301之前首先对所述方针端子200弯折部201两侧的切屑料体302切除,因此,消除了所述方针端子200弯折部201两侧的横截面的内应力不平衡因素,当所述方针端子200弯折时便能得到准确的正位度,提高了组装连接器的良品率。 如上,由于本技术在冲压模具上设置端子应力消除结构100,通过设置所述压料零件2及刀口零件3,并在所述压料零件2及所述刀口零件3上分别开设有容置信道22 及下料信道31,且将所述料带300置于所述压料零件2及刀口零件3之间,在切除冲压废料301之前,利用所述下料冲子1穿过所述容置通道22对所述方针端子200两侧的切屑料体302进行同时切除,从而在冲压所述方针端子200的过程中消除了所述方针端子200弯折部201两侧的内应力,防止在后续生产连接器时所述方针端子200在折弯后因内应力不平衡而歪斜进而影响连接器的质量,减少所述方针端子200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及连接器的良品率,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与上模相对应配合的下模及一端子应力消除结构,端子应力消除结构包括一对下料冲子、压料零件及刀口零件,所述压料零件安装于所述冲压模具的上模上且开设有两贯通所述压料零件上下表面的容置通道,所述下料冲子可滑动地容置于所述容置通道内,所述刀口零件安装于所述冲压模具的下模上且开设有与所述容置通道相对应的下料通道,两所述下料通道贯通所述刀口零件的上下表面且中间形成承载面,所述承载面承载所述方针端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冲子包括冲子主体及冲头,所述冲子主体与所述冲头呈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冲头容置于所述容置通道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零件上表面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容置通道相连通,所述容置腔容置所述冲子主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通道从上到下逐渐扩张。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与上模相对应配合的下模及一端子应力消除结构,所述端子应力消除结构包括一对下料冲子、压料零件及刀口零件,压料零件安装于冲压模具的上模上,于压料零件上下表面开设有贯通的容置通道,下料冲子可滑动地容置于容置信道内,刀口零件安装于冲压模具的下模上且开设有与容置通道相对应的下料信道,两下料信道贯通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与上模相对应配合的下模及一端子应力消除结构,端子应力消除结构包括一对下料冲子、压料零件及刀口零件,所述压料零件安装于所述冲压模具的上模上且开设有两贯通所述压料零件上下表面的容置通道,所述下料冲子可滑动地容置于所述容置通道内,所述刀口零件安装于所述冲压模具的下模上且开设有与所述容置通道相对应的下料通道,两所述下料通道贯通所述刀口零件的上下表面且中间形成承载面,所述承载面承载所述方针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东华胡森雄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