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接车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78907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铰接车传动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输入轴、中间轴、后输出轴、前输出轴和润滑油泵,其所述的后输出轴与行星架、行星轮、差速器壳、前半轴齿轮、后半轴齿轮、从动轮、第二滑动齿套和太阳轮组啮合成差速装置;第一滑动齿套与低挡齿轮、高挡齿轮啮合组成变速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操作方便,通过操作换挡系统使第一滑动齿套与高低挡齿轮啮合来控制传动箱高速或低速运转,增大整车的变速范围;前后输出采用不同轴设计,缩短了前后桥的间距,增强了车载能力和动力性能;此外还可以根据路况,通过控制第二滑动齿套与从动轮的啮合实现前后输出的分扭,提高了其耐用性和可靠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齿轮传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4 X 4铰接车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程机械科技不断进步,对于重型机械的车载能力和动力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使车辆拥有较好的转弯性能以及道路情况适应能力,铰接式的底盘结构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的底盘结构为发动机-传动箱-铰接装置。这种传动箱集离合器、变速器、 传动装置为一体,虽然缩短了传动轴长度增加底盘的刚性,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涉及的传动齿轮较多,使得传动箱结构复杂,承载能力受限;变速范围有限,前后输出为刚性联接不能分扭,维护费用高;前后输出同轴,使得前后桥间距增大,对整车动力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既可增大车辆的变速范围,又可将前后输出分扭,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长、维护费用低的铰接车传动装置。本技术的铰接车传动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输入轴、中间轴、后输出轴、前输出轴和润滑油泵,其特征在于后输出轴与行星架、行星轮、差速器壳、前半轴齿轮、后半轴齿轮、从动轮、第二滑动齿套和太阳轮啮合组成差速装置;第一滑动齿套与低挡齿轮、高挡齿轮啮合组成变速机构。所述的前输出轴与前桥连接,后输出轴与后桥连接。本技术的铰接车传动装置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操作方便,通过操作换挡系统使第一滑动齿套与高低挡齿轮啮合来控制传动箱高速或低速运转,增大整车的变速范围; 前后输出采用不同轴设计,缩短了前后桥的间距,增强了车载能力和动力性能;此外还可以根据路况,通过控制第二滑动齿套与从动轮的啮合实现前后输出的分扭,提高了其耐用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输入轴,2、低挡齿轮,3、第一滑动齿套,4、高挡齿轮,5、润滑油泵,6、中间轴,7、里程表,8、太阳轮,9、后输出轴,10、后桥,11、前输出轴,12、前桥,13、行星架,14、行星轮,15、差速器壳,16、前半轴齿轮,17、后半轴齿轮,18、从动轮,19、第二滑动齿套,20、壳体, 21、变速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的铰接车传动装置由壳体20和设置在壳体20内的输入轴1、中间轴6、后输出轴9、前输出轴11和润滑油泵5 ;后输出轴9与行星架13、行星轮14、差速器壳15、 前半轴齿轮16、后半轴齿轮17、从动轮18、第二滑动齿套19和太阳轮8啮合组成一个差速装置;第一滑动齿套3与低挡齿轮2、高挡齿轮4啮合组成一个简易变速机构。前输出轴与前桥连接,后输出轴与后桥连接。本技术的铰接车传动装置是这样工作的低速时,通过操作换挡系统,使第一滑动齿套3与低挡齿轮2啮合,低挡齿轮2依次带动中间轴6、从动轮18转动,通过差速装置将动力传递给前后输出;同理,高速时第一滑动齿套3与高挡齿轮4啮合。当车辆出现车轮打滑时,通过操作换挡系统,使第二滑动齿套19与从动轮18啮合,动力从中间轴6通过从动轮18、差速器壳15、行星架13传给行星轮14,同时从动轮18 通过第二滑动齿套19带动太阳轮8转动,此时行星轮14公转不自转,整个差速装置不差速,使得前后输出同扭,增强了底盘的刚性;通常状况下,第二滑动齿套19与从动轮18分离,动力从中间轴6通过从动轮18、差速器壳15、行星架13传给行星轮14,这时行星轮14 公转可自转,带动整个差速器运转,前后输出分扭,提高了整车的道路适应能力。权利要求1.一种铰接车传动装置,包括壳体00)和设置在壳体OO)内的输入轴(1)、中间轴 (6)、后输出轴(9)、前输出轴(11)和润滑油泵(5),其特征在于后输出轴(9)与行星架 (13)、行星轮(14)、差速器壳(15)、前半轴齿轮(16)、后半轴齿轮(17)、从动轮(18)、第二滑动齿套(19)和太阳轮(8)啮合组成差速装置;第一滑动齿套(3)与低挡齿轮O)、高挡齿轮(4)啮合组成变速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输出轴(11)与前桥连接,后输出轴(9)与后桥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铰接车传动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输入轴、中间轴、后输出轴、前输出轴和润滑油泵,其所述的后输出轴与行星架、行星轮、差速器壳、前半轴齿轮、后半轴齿轮、从动轮、第二滑动齿套和太阳轮组啮合成差速装置;第一滑动齿套与低挡齿轮、高挡齿轮啮合组成变速机构。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操作方便,通过操作换挡系统使第一滑动齿套与高低挡齿轮啮合来控制传动箱高速或低速运转,增大整车的变速范围;前后输出采用不同轴设计,缩短了前后桥的间距,增强了车载能力和动力性能;此外还可以根据路况,通过控制第二滑动齿套与从动轮的啮合实现前后输出的分扭,提高了其耐用性和可靠性。文档编号F16H3/44GK202149184SQ20112024222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1日专利技术者吴国成, 庞涛, 弓永良, 张鹏远, 李治安, 邓腾飞, 郭学军, 陈 峰 申请人: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铰接车传动装置,包括壳体(20)和设置在壳体(20)内的输入轴(1)、中间轴(6)、后输出轴(9)、前输出轴(11)和润滑油泵(5),其特征在于:后输出轴(9)与行星架(13)、行星轮(14)、差速器壳(15)、前半轴齿轮(16)、后半轴齿轮(17)、从动轮(18)、第二滑动齿套(19)和太阳轮(8)啮合组成差速装置;第一滑动齿套(3)与低挡齿轮(2)、高挡齿轮(4)啮合组成变速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学军吴国成陈峰李治安庞涛张鹏远邓腾飞弓永良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