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定位保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76716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塑料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定位保险装置。它包括锁位座,锁轴,锁套,驱动头,其特征是所述的锁位座与模板固定连接,锁位座的内座套管与模板内的抽芯套管同轴同径,锁轴及抽芯与内座套管及抽芯套管滑动连接;锁位座的外端座套中轴对称设有三个以上套壁孔和钢珠,锁轴设有定位凹槽与其对应,钢珠与定位凹槽限位连接,锁轴的外端与拉杆螺栓连接,拉扯杆与拉杆螺栓的限位止口限位连接,拉扯杆与驱动头固定连接,驱动头与锁套连接,锁套与锁位座的外座套管对应并与钢珠限位连接,驱动头的外端与压力缸轴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推入抽芯的同时自动锁上止退锁,拉出抽芯时先打开锁套。以达到阻止抽芯后退时,抽芯定位稳定,保险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塑料模具
,涉及塑胶模具中的一种抽芯锁定装置的新设计, 其作用在於以低成本的机构设计,来取代以往昂贵而复杂的机构,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定位保险装置
技术介绍
在注塑模具的抽芯动作以液压缸带动的时候,必需要以足够的液压力以抵消塑胶的注塑压力,在液压力不足的时候,抽芯会后退,在产品表面形成毛边,甚至多胶。如图8所示,抽芯16,压力缸轴17,模板18,液压缸通过压力缸轴17直接与抽芯16连接,在处理直线液压抽芯动作的时候,现有技术是以下方式防止抽芯后退1)以足够大的液压缸对应。然而在受力面积较大的时候,模具无法装设巨大液压缸;2)以斜角转换方式运动以放大推力。同样需要有足够空间容纳设施;3)以附加抽芯锁,但必需要额外装置及动力。也同样需要有足够空间容纳设施; 因此,现有技术在解决所述问题的时候,设备投资昂贵而且机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芯锁定装置的新设计,以达到阻止抽芯后退时,抽芯定位稳定的注塑模具的定位保险装置。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锁位座,锁轴,锁套,驱动头,所述的锁位座设有模板固定连接的连接件,锁位座的内座套管与模板内的抽芯套管同轴同径,锁轴的一端设有与抽芯连接的接头,锁轴及抽芯与锁位座的内座套管及模板内的抽芯套管滑动连接;锁位座的外端座套中轴对称设有三个以上的套壁孔,各套壁孔内分别设有钢珠,锁轴的另一端在径向上设有一圈环形定位凹槽与所述的套壁孔对应,钢珠与套壁孔和定位凹槽限位连接, 锁轴的外端与拉杆螺栓连接,锁轴的外端与拉杆螺栓的限位止口之间为限位槽,拉扯杆与拉杆螺栓的限位止口限位连接,拉扯杆的一端与驱动头的一端固定连接,驱动头内端面与拉杆螺栓的外端面限位连接,锁套的一端与驱动头滑动连接并与驱动止口限位连接,所述的锁套的该端轴向通过弹簧与驱动头的另一端止口连接,锁套的另一端设有套口,锁套的内套管与锁位座的外座套管位置对应形成套入连接,钢珠与定位凹槽限位连接时,锁套套住钢珠并与钢珠限位连接,驱动头的外端设有与压力缸轴连接的接头。优选所述的拉扯杆在锁轴的外端与限位止口之间的限位槽中的滑动移动距离等于驱动头内端面与拉杆螺栓的外端面之间的移动距离;锁轴的外端与限位止口之间的限位槽的轴向长度大于或等于拉扯杆的杆端面与拉杆螺栓的限位止口之间的最大距离;钢珠与定位凹槽限位连接、和锁套与钢珠限位连接、及锁套与驱动止口限位连接时,锁套的锁套口的端面与钢珠的接触点的最大距离大于或等于钢珠的直径,小于驱动头内端面与拉杆螺栓的外端面之间的移动距离。所述的锁轴的外端与拉杆螺栓的限位止口之间的限位槽与拉扯杆的杆口滑动连接,拉扯杆的杆口内端面与拉杆螺栓的限位止口限位连接,拉扯杆的一端与驱动头的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口为驱动止口。所述的拉杆螺栓通过介子与拉扯杆连接,拉杆螺栓与介子固定连接,所述的锁轴的外端与拉杆螺栓的限位止口之间的限位槽为介子的外壁,介子的外壁与拉扯杆的套口滑动连接,介子设有限位止口。所述的锁位座设有模板固定连接的连接件为锁座及连接螺孔,所述的锁位座通过固定螺杆与模板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抽芯锁定装置的新设计,液压缸并非直接与接抽芯连接,而是通过止退锁偶合连动抽芯组成的注塑模具的定位保险装置连接,从而实现一个行程两个动作,推入抽芯的同时自动锁上止退锁,拉出抽芯时先打开锁套。以达到阻止抽芯后退时,抽芯定位稳定,保险可靠。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合模后至开模前抽芯被锁位限制后退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开模前抽芯启动锁位先被打开结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锁位打开后抽芯可自由后退结构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开模后抽芯复位前结构示意图。图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抽芯复位开始锁位被阻止闭合结构示意图。图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抽芯复位闭合后锁位自动闭合结构示意图。图8、本专利技术传统设计抽芯直接连结液压缸轴结构示意图。图中模板1,锁位座2,抽芯3,固定螺杆4,钢珠5,拉杆螺栓6,拉扯杆7,锁套8, 锁套9,弹簧10,驱动头11,压力缸轴12,锁轴13,限位止口 14,驱动止口 15,抽芯16,压力缸轴17,模板18。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
技术实现思路
中说明的技术中具体实施,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然而,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实施例1 它包括锁位座2,锁轴13,锁套9,驱动头11,所述的锁位座2设有模板1固定连接的连接件,所述的锁位座2设有模板1固定连接的连接件为锁座及连接螺孔,所述的锁位座2通过固定螺杆4与模板1固定连接;锁位座2的内座套管与模板1内的抽芯套管同轴同径, 锁轴13的一端设有与抽芯3连接的接头,锁轴13及抽芯3与锁位座2的内座套管及模板 1内的抽芯套管滑动连接;锁位座2的外端座套中轴对称设有四个的套壁孔,各套壁孔内分别设有钢珠5,锁轴13的另一端在径向上设有一圈环形定位凹槽与所述的套壁孔对应,钢珠5与套壁孔和与定位凹槽轴向限位连接。锁轴13的外端与拉杆螺栓6连接,锁轴13的外端与拉杆螺栓6的限位止口 14之间为限位槽,拉扯杆7与拉杆螺栓6的限位止口 14限位连接,所述的锁轴13的外端与拉杆螺栓6的限位止口 14之间的限位槽与拉扯杆7的杆口滑动连接,拉扯杆7的杆口内端面与口 14限位连接,拉扯杆7的一端与驱动头11的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口为驱动止口 1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拉杆螺栓6通过介子8与拉扯杆7连接,拉杆螺栓6与介子8 固定连接,所述的锁轴13的外端与拉杆螺栓6的限位止口 14之间的限位槽为介子8的外壁,介子8的外壁与拉扯杆7的套口滑动连接,介子8设有限位止口 14。拉扯杆7的一端与驱动头11的一端固定连接,驱动头11内端面与拉杆螺栓6的外端面限位连接,锁套9的一端与驱动头11滑动连接并与驱动止口 15限位连接,所述的锁套9的该端轴向通过弹簧10与驱动头11的另一端止口连接,锁套9的另一端设有套口,锁套9的内套管与锁位座2的外座套管位置对应形成套入连接,钢珠5与定位凹槽限位连接时,锁套9套住钢珠5并与钢珠5限位连接,驱动头11的外端设有与压力缸轴12连接的接头。所述的拉扯杆7在锁轴13的外端与限位止口 14之间的限位槽中的滑动移动距离等于驱动头11内端面与拉杆螺栓6的外端面之间的移动距离;锁轴13的外端与限位止口 14之间的限位槽的轴向长度大于或等于拉扯杆7的杆端面与拉杆螺栓6的限位止口 14之间的最大距离,当驱动头11内端面与拉杆螺栓6的外内端面接触时,拉扯杆7杆端面与拉杆螺栓6的限位止口 14之间的距离为最大距离;钢珠5与定位凹槽限位连接、和锁套9与钢珠5限位连接、及锁套9与驱动止口 15限位连接时,锁套9的锁套口的端面与钢珠5的接触点的最大距离大于或等于钢珠5的直径,当驱动头11内端面与拉杆螺栓6的外内端面接触,钢珠5与定位凹槽限位连接,锁套9与驱动止口 15限位连接时,锁套9的锁套口的端面与钢珠5的接触点的距离为最大距离,钢珠5的接触点为钢珠5与锁套9的内套壁的接触点即切点,小于驱动头11内端面与拉杆螺栓6的外端面之间的移动距离。参照图2— 7:拉出时,驱动头11驱动拉扯杆7先拉出锁套9,在锁套9退出后才拉动介子8,经拉杆螺栓6拉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注塑模具的定位保险装置,它包括锁位座(2),锁轴(13),锁套(9),驱动头(11),其特征是所述的锁位座(2)设有模板(1)固定连接的连接件,锁位座(2)的内座套管与模板(1)内的抽芯套管同轴同径,锁轴(13)的一端设有与抽芯(3)连接的接头,锁轴(13)及抽芯(3)与锁位座(2)的内座套管及模板(1)内的抽芯套管滑动连接;锁位座(2)的外端座套中轴对称设有三个以上的套壁孔,各套壁孔内分别设有钢珠(5),锁轴(13)的另一端在径向上设有一圈环形定位凹槽与所述的套壁孔对应,钢珠(5)与套壁孔和定位凹槽限位连接,锁轴(13)的外端与拉杆螺栓(6)连接,锁轴(13)的外端与拉杆螺栓(6)的限位止口(14)之间为限位槽,拉扯杆(7)与拉杆螺栓(6)的限位止口(14)限位连接,拉扯杆(7的)一端与驱动头(11)的一端固定连接,驱动头(11)内端面与拉杆螺栓(6)的外端面限位连接,锁套(9)的一端与驱动头(11)滑动连接并与驱动止口(15)限位连接,所述的锁套(9)的该端轴向通过弹簧(10)与驱动头(11)的另一端止口连接,锁套(9)的另一端设有套口,锁套(9)的内套管与锁位座(2)的外座套管位置对应形成套入连接,钢珠(5)与定位凹槽限位连接时,锁套(9)套住钢珠(5)并与钢珠(5)限位连接,驱动头(11)的外端设有与压力缸轴(12)连接的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永幸上田雄史陈有桦
申请(专利权)人:思柏精密模具注塑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