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布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58387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可减少设在设置于机动车乘员室等的垫板上的切缝的数量且构成简单的线束布设装置。线束布设装置(1A)跨机动车的地板和由自由滑动地安装在固定于地板的长尺寸筒状的支承轨道(7)上的支承体(11)支承的座椅地布设线束(4),该线束布设装置设有滑块(10)和收容部(8),该滑块保持从设于支承轨道(7)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7a)的开口部拉到支承轨道(7)内的线束(4),并与座椅及支承体(11)连动地滑动,而且把线束(4)从设于支承轨道(7)的狭缝(75)拉到支承轨道(7)外而引导至座椅,该收容部沿支承轨道(7)的长度方向呈筒状地延伸,并平行地顺沿于支承轨道(7),把从支承轨道(7)拉出的线束(4)的余长部分以折回成U字状的状态收容起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跨机动车的地板等车体和自由滑动地设在该车体上的座椅等滑动体来布设线束的线束布设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机动车中,有时在作为车体的乘员室的地板等上设有作为自由滑动的滑动体的座椅。另外,在上述座椅安装例如检测乘员是否落座的落座传感器等电子设备。为此,在设有上述的自由滑动的座椅的机动车中,为了连接安装在上述座椅上的电子设备和固定在上述地板侧的电子设备,使用跨上述地板和上述座椅来布设线束的各种线束布设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上述线束布设装置设有线束轨道和滑块,该线束轨道配置成与自由滑动地安装支承上述座椅的腿部的支承体的支承轨道平行,该滑块自由滑动地安装在该线束轨道上且与上述座椅连动地滑动。上述支承轨道及上述线束轨道配置在垫板的下方。另外,在上述线束轨道设置自由滑动地安装保持线束的上述滑块的滑块移动部、和收容线束余长部分的线束收容部。上述滑块经过设于上述垫板上的切缝向乘员室侧突出,把上述线束的一个端部导向配置于乘员室侧的上述座椅。在使用这样的现有技术的线束布设装置的机动车中,除了设置用于使支承上述座椅的腿部的上述支承体向乘员室侧突出的切缝以外,如上所述,需要在上述垫板设置用于使上述滑块向乘员室侧突出的切缝,存在必须在上述垫板上设置多个切缝的问题。因此,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可以减少设于垫板的切缝的数量的线束布设装置的方案。如图18所示,该线束布设装置100设有支承座椅101的腿部102的支承体103、自由滑动地安装该支承体103的支承轨道104、把线束105的余长部分以缠绕成涡旋状的状态收容在壳体107内的缠绕装置106。从该缠绕装置106的壳体107的导出口 107a被拉出的线束105的一个端部10 在支承轨道104内通过,在安装于支承体103的内部空间的导向管(未图示)的内侧通过, 另外,在设于支承体103的孔通过而被拉出到支承体103外,与腿部102连接。另外,在图 18中省略了上述垫板,但在该垫板上设置用于使自由滑动地安装在支承轨道104的支承体 103向乘员室侧突出的切缝。如图19所示,上述缠绕装置106设有壳体107、卷线轴132和盘簧133。卷线轴 132轴支承在壳体107的中央部,在其中心部导出线束105的另一端部10 并防止脱落。 因此,线束105通过卷线轴132向一侧旋转而缠绕在其外周面周围,通过卷线轴132向另一侧旋转而从其外周面周围输出。盘簧133的一个端部卡固在壳体107上,另一端部卡固在卷线轴132上。该盘簧133是用于产生使卷线轴132向一侧旋转的作用力的部件。因此, 线束105由该盘簧133的作用力缠绕,另外通过抵抗该作用力被输出,从而总是保持张紧状态。先前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4M57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5-3136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图18及图19中所示的线束布设装置100如上所述,存在需要构成非常复杂的缠绕装置106的问题。另外,缠绕装置106无法使壳体107的一边的尺寸比线束105 的缠绕成涡旋状的部分的直径小,进而因卷线轴132和盘簧133的两层结构而需要厚度,所以,存在需要大的设置空间的问题。另外,线束布设装置100必须在支承体103的内部空间安装上述导向管,或是在支承体103设置使从上述导向管被拉出的线束105的一个端部 10 通过的上述孔(大的孔),存在需要构成非常复杂的支承体103的问题。另外,在支承体103安装上述导向管或是使线束105在安装的导向管中通过的作业非常繁杂,存在不能容易进行作业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可减少设在设置于机动车乘员室等的垫板上的切缝的数量且构成简单的线束布设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记载的线束布设装置,跨车体和滑动体布设线束,该滑动体支承于支承体,该支承体自由滑动地安装在固定于上述车体的长尺寸筒状的支承轨道上,其特征在于,设有保持部和收容部,上述保持部对从开口部被拉入到该支承轨道内的上述线束进行保持,该开口部设于上述支承轨道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而且,上述保持部与上述滑动体以及上述支承体连动地滑动,且将上述线束从狭缝拉出到上述支承轨道外而引导至上述滑动体,该狭缝从上述支承轨道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跨设至另一端部,上述收容部收容从上述支承轨道的上述开口部被拉出到该支承轨道外的上述线束的余长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所记载的线束布设装置是在第一方面所记载的线束布设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收容部以折回成U字状的状态收容上述线束的余长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所记载的线束布设装置是在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记载的线束布设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设有导向部件,上述导向部件将从上述支承轨道的上述开口部被拉出到该支承轨道外的上述线束的余长部分向上述收容部引导。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所记载的线束布设装置是在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记载的线束布设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收容部平行地顺沿于上述支承轨道。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所记载的线束布设装置是在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记载的线束布设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收容部设有平行部和连接部,上述平行部平行地顺沿于上述支承轨道,且收容从上述开口部被拉出到上述支承轨道外的上述线束的余长部分,上述连接部与上述平行部相连,且将从上述开口部被拉出到上述支承轨道外的上述线束的余长部分向上述平行部引导,并且,上述平行部和上述连接部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形。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所记载的线束布设装置是在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记载的线束布设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收容部与上述支承轨道分开地设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所记载的线束布设装置是在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记载的线束布设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保持部设有多个安装上述线束的线束安装部,且以相互平行排列的状态布设多个线束。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所记载的线束布设装置是在第一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记载的线束布设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设有作为上述保持部的滑块,上述滑块安装于上述支承体,且自由滑动地安装在上述支承轨道上。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第一方面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设有保持部和收容部,上述保持部对从开口部被拉入到该支承轨道内的上述线束进行保持,该开口部设于上述支承轨道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而且,上述保持部与上述滑动体以及上述支承体连动地滑动,且将上述线束从狭缝拉出到上述支承轨道外而引导至上述滑动体,该狭缝从上述支承轨道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跨设至另一端部,上述收容部收容从上述支承轨道的上述开口部被拉出到该支承轨道外的上述线束的余长部分,所以,在本线束布设装置被配置于机动车的乘员室等的垫板下方的情况下,可以使线束穿通用于使设于该垫板的支承体向乘员室侧突出的切缝,为此,可以减少设于上述垫板的切缝的数量。另外,不必专门设置用于自由滑动地安装保持部的轨道等,可以提供构成紧凑且简单、能够容易进行组装的线束布设装置。根据第二方面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上述收容部以折回成U字状的状态收容上述线束的余长部分,所以,与把线束以缠绕成涡旋状的状态收容在壳体内的现有技术例相比较, 可以使收容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比上述现有技术例的壳体的一边的尺寸小。另外,可以将收容部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设定得比支承体的滑动范围小。即,可以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布设装置,该线束布设装置跨车体和滑动体布设线束,该滑动体支承于支承体,该支承体自由滑动地安装在固定于所述车体的长尺寸筒状的支承轨道上,其特征在于,设有:保持部,所述保持部对从开口部被拉入到该支承轨道内的所述线束进行保持,该开口部设于所述支承轨道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而且,所述保持部与所述滑动体以及所述支承体连动地滑动,且将所述线束从狭缝拉出到所述支承轨道外而引导至所述滑动体,该狭缝从所述支承轨道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跨设至另一端部,和收容部,所述收容部收容从所述支承轨道的所述开口部被拉出到该支承轨道外的所述线束的余长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野司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