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TN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车轮用轴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56771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防止在敛缝工序中由凹痕在内圈上产生裂纹,以提高内圈的耐用性和可靠性。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内圈(5)被压配合到毂轮(4)的小直径的筒形部(4b)中,并且内圈(5)借助于使小直径的筒形部(4b)的端部径向向外塑性变形而形成的敛缝部(7)被轴向固定。在内圈(5)的外周面(5b)的内滚道面(5a)侧形成有锥形的辅助滚道面(13),该辅助滚道面具有40°至60°范围内的倾角θ1。在辅助滚道面(13)与外周面(5b)和内滚道面(5a)相交的相交处形成有具有圆弧形表面的倒角部(14,15)。使外周面(5b)和敛缝侧端面(5c)互相连接的的倒角部(12)具有圆弧形表面,该圆弧形表面的曲率半径被设定在R1.2至R3.0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相对于悬架装置对诸如汽车之类的车辆的车轮进行自由旋转地支撑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在该车轮用轴承装置中,被敛缝到毂轮上的内圈具有高耐用性。
技术介绍
存在多种用于驱动轮和从动轮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并且已经开发了旨在以低成本制造的、重量轻且尺寸紧凑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以便改进燃料消耗。在图3中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用于从动轮的这种车轮用轴承装置的一个代表性实例。这种车轮用轴承装置被称为第三代类型并且包括毂轮51、内圈52、外圈53以及双列滚珠54、54。毂轮51在其外侧端一体地形成有车轮安装凸缘55,并且毂轮51在其外周上具有内滚道面51a和从内滚道面51a延伸的筒形部51b。车轮安装凸缘55沿其周缘等距离地设置有毂螺栓56。在外周上形成有内滚道面52a的内圈52被压配合到毂轮51的筒形部51b上。使毂轮51的筒形部51b的端部径向向外塑性变形而形成敛缝部51c,借助于敛缝部51c来防止内圈52从毂轮51轴向掉出。外圈53在其外周上形成有车体安装凸缘53b,并且在其内周上形成有双列外滚道面53a、53a。在双列外滚道面53a、53a和与该双列外滚道面53a、53a相对的内滚道面51a、 52a之间可滚动地容纳有双列滚珠54、54。密封件57、58被安装在外部件53的两端上,以防止轴承中容纳的润滑油泄露,并防止雨水和灰尘从外面进入到轴承中。毂轮51通过锻造碳含量按重量计为0. 40-0. 80%的碳钢坯料而一体地形成,并且通过高频率感应淬火而硬化,使得从车轮安装凸缘55的内侧基部到筒形部51b的区域硬化。敛缝部51c在锻造后保持为坯料的表面硬度。内圈52是由诸如SUJ2的高碳铬钢制成, 并且通过浸渍淬火而淬硬到其芯部。图4是示出了用于试验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示意图,该试验用于获得内圈的外径膨胀量与敛缝轴向力之间的相对关系。通过切断实际使用的内圈52的小端部而变短的检验用内圈“C”以及测力传感器“d”被安装到毂轮“a”的轴部“b”的内侧外周上。检验用内圈“C”和测力传感器“d”的总长度被确定为使得该总长度与实际使用的内圈52的长度相当。敛缝之后的轴向力可通过测力传感器“d”进行测量,在该测力传感器“d”上附接了多个应变计。根据这种试验已经发现,用于试验的内圈“C”的外径膨胀量与敛缝轴向力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因此敛缝轴向力随着用于试验的内圈“C”的外径膨胀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 可以根据这样的相对关系通过调节用于试验的内圈“C”的外径膨胀量而控制敛缝轴向力。 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基于图3中所示的内圈52的外径膨胀量获知敛缝轴向力,来简单且精确地检验敛缝部51c是否与内圈52的圆倒角部紧密地接触,从而获得良好的敛缝状况。现有技术文件专利文件参考的专利 文件1 日本专利公开第2003-139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由于在筒形部51b的敛缝部51c上进行敛缝工作,外周59并因此内圈 52的外径通过内圈的内周的膨胀所导致的环向应力而膨胀。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向筒形部 51b的敛缝部51c施加的轴向力从而减少环向应力的方式而减少内圈52的膨胀量。然而,仍然存在另一个问题,就是在敛缝工作期间或之后由凹痕引起在内圈52上产生裂纹,该凹痕是在机加工内圈52之后(在安装到毂轮51之前)由于内圈之间的相互碰撞所导致的。这种产生裂纹的问题仅通过控制环向应力不能得到必要的解决。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其可以防止在敛缝工作期间由内圈之间的相互碰撞所导致的凹痕引起在内圈上产生裂纹,由此改善了内圈的耐用性和可靠性。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根据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包括外部件,该外部件在其内周上形成有双列外滚道面;内部件,该内部件包括毂轮和至少一个内圈,所述毂轮在一端一体地形成有车轮安装凸缘,并且所述毂轮在外周上具有轴向延伸的筒形部,所述内圈被压配合到所述毂轮的所述筒形部上,并且所述内部件在外周上还形成有与所述外部件的所述外滚道面相对的内滚道面;双列滚珠,所述双列滚珠通过保持架以能自由滚动的方式容纳在所述内部件的所述内滚道面和所述外部件的所述外滚道面之间;并且所述内圈借助于使所述筒形部的端部径向向外塑性变形而形成的敛缝部相对于所述毂轮轴向固定;所述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内圈的内滚道面在该内圈的外周面上形成有锥形的辅助滚道面,所述内圈的所述外周面和敛缝侧端面之间的倒角部被形成为具有圆弧形截面,并且所述倒角部的所述圆弧形截面的曲率半径被设定在Rl. 2至R3. 0的范围内。在这样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中,内圈被压配合到所述毂轮的所述筒形部上,通过将所述筒形部的端部径向向外塑性变形而形成敛缝部,借助于敛缝部而使内圈相对于所述毂轮轴向固定,因为靠近所述内圈的内滚道面在该内圈的外周面上形成有锥形的辅助滚道面,所述内圈的所述外周面和敛缝侧端面之间的倒角部被形成为具有圆弧形截面,并且所述倒角部的所述圆弧形截面的曲率半径被设定在Rl. 2至R3. 0的范围内,所以可以提供这样的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可以抑制在内圈的制造步骤期间由内圈的相互碰撞所导致的凹陷的产生,还可以防止由内圈的凹陷引起裂纹的产生,并且由此改善内圈的耐用性和可靠性。优选地,根据第二方面,所述辅助滚道面和所述外周面之间的倾角被设定在40° 至60°的范围内。这使得可以有效地防止在敛缝步骤期间内圈产生裂纹,但不会降低内圈的刚度和强度。同样优选地,根据第三方面,在所述辅助滚道面和所述外周面之间以及所述辅助滚道面和所述内滚道面之间分别形成有均具有圆弧形截面的倒角部,并且其中每个圆弧形截面的曲率半径均被设定在Rl. 2至R3. O的范围内。当向轴承施加大的转矩负载从而接触角增大时,接触椭圆将超过内圈的内滚道面突出至辅助滚道面。然而,第三方面的倒角部的设置可以防止在所述辅助滚道面和所述外周面之间以及在所述辅助滚道面和所述内滚道面之间的拐角处产生边缘负载,由此可以改善内圈的耐用性。优选地,根据第四方面,所述外周面和所述敛缝侧端面之间的所述倒角部由在该外周面和该倒角部的圆弧形截面之间形成的、切线角在5°至30°范围内的圆弧形截面平滑地连接。这使得可以防止在所述倒角部的拐角处出现压力集中。同样优选地,根据第五方面,所述内部件包括所述毂轮和所述内圈;所述毂轮在其一端一体地形成有车轮安装凸缘,在外周上形成有与所述外部件的所述双列外滚道面中的一个外滚道面相对的内滚道面,并且具有从所述内滚道面轴向延伸的所述筒形部;并且所述内圈被压配合到所述毂轮的所述筒形部上,并且所述内圈在外周上形成有与所述外滚道面中的另一外滚道面相对的内滚道面。 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因为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包括外部件,该外部件在其内周上形成有双列外滚道面;内部件,该内部件包括毂轮和至少一个内圈,所述毂轮在其一端一体地形成有车轮安装凸缘,并且所述毂轮在外周上具有轴向延伸的筒形部,所述内圈被压配合到所述毂轮的所述筒形部上,并且所述内部件在外周上还形成有与所述外部件的所述外滚道面相对的内滚道面;双列滚珠,所述双列滚珠通过保持架以能自由滚动的方式容纳在所述内部件的所述内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包括:外部件,该外部件在其内周上形成有双列外滚道面;内部件,该内部件包括毂轮和至少一个内圈,所述毂轮在一端一体地形成有车轮安装凸缘,并且所述毂轮在外周上具有轴向延伸的筒形部,所述内圈被压配合到所述毂轮的所述筒形部上,并且所述内部件在外周上还形成有与所述外部件的所述外滚道面相对的内滚道面;双列滚珠,所述双列滚珠通过保持架以能自由滚动的方式容纳在所述内部件的所述内滚道面和所述外部件的所述外滚道面之间;并且所述内圈借助于使所述筒形部的端部径向向外塑性变形而形成的敛缝部相对于所述毂轮轴向固定;所述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内圈的内滚道面在该内圈的外周面上形成有锥形的辅助滚道面,所述内圈的所述外周面和敛缝侧端面之间的倒角部被形成为具有圆弧形截面,并且所述倒角部的所述圆弧形截面的曲率半径被设定在R1.2至R3.0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一成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