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4857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利用导向部来防止跳绳现象所导致的孔弯曲,同时防止加工孔的内壁面受损,实现面粗糙度的提高。在围绕轴线(O)旋转的轴状的钻头主体(1)的外周,从其前端后刀面(3)朝向后端侧形成排屑槽(4),在排屑槽(4)的朝向钻头旋转方向(T)的壁面(4A)和前端后刀面(3)的交叉棱线部,形成切削刃(2A),形成切削刃(2A)的钻头主体(1)前端侧的切削刃部(2)的轴线(O)方向后端侧的外径小于切削刃(2A)的外径(D),并且,在切削刃部(2)的后端侧,形成在前端外周侧具有最大外径部(6A)的导向部(6),该最大外径部(6A)的直径大于切削刃部(2)后端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切削刃(2A)的外径(D),导向部(6)的最大外径部(6A),在围绕轴线(O)的旋转轨迹中成为平滑的凸曲线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工件进行钻孔加工的钻头,尤其是涉及一种形成导向部的钻 头,该导向部对该钻头主体前端的切削刃部进行引导。
技术介绍
作为具备这种导向部的钻头,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设有导向部的长钻 头,该长钻头在从钻头前端后退规定长度的位置的外周面设有导向部,该导向部的直径与 接触加工孔的孔面的钻头直径相同或者小于该钻头直径。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也公开了 一种镶刃钻头,该镶刃钻头安装有具有前端切削刃和刃带部而成的切削刃,在柄部设有螺 旋状或者倾斜状的导向块。在形成这样的导向部的钻头中,通过伴随着钻头主体的进给而将导向部插入至钻 头主体前端的切削刃部加工形成的加工孔,与加工孔内壁面滑动接触,尤其在专利文献1 中记载的、钻头主体形成排屑槽部分的长度比切削刃外径长的钻头方面,能够抑制在咬进 加工孔的切削刃部和装夹在机床主轴的柄部之间、钻头主体以沿径向弯曲的方式振动的所 谓的跳绳现象,可维持加工孔的直线前进性,防止孔弯曲。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19631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实开昭56-484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形成这样的导向部的钻头中,如上所述,由于导向部一边与加工孔的内壁 面滑动接触,一边引导切削刃部,因而如果上述跳绳现象所导致的钻头主体的弯曲使得导 向部被强力地按压在该内壁面,则该内壁面受损,导致面粗糙度劣化。而且,例如在加工燃 料喷射(fuel injection)式的发动机的喷射孔的情况下,如果其内壁面受损,面粗糙度劣 化,则朝向燃烧室的燃料喷射有可能产生偏向,妨碍均勻燃烧。本专利技术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头,该钻头能够利用导 向部来防止跳绳现象所导致的孔弯曲,同时防止加工孔的内壁面受损,实现面粗糙度的提尚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到这样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围绕轴线旋转的轴状 的钻头主体的外周,从其前端后刀面朝向后端侧形成排屑槽,在该排屑槽的朝向钻头旋转 方向的壁面和上述前端后刀面的交叉棱线部形成切削刃,上述钻头主体前端侧的切削刃部 的上述轴线方向后端侧的外径小于上述切削刃的外径,并且,在该切削刃部的后端侧,形成 在前端外周侧具有最大外径部的导向部,该最大外径部的直径大于该切削刃部后端的外 径,小于或等于上述切削刃的外径,该导向部的上述最大外径部在围绕上述轴线的旋转轨 迹中,成为平滑的凸曲线状。这样的钻头,在其穿过工件加工孔的切削刃部后端侧形成的导向部插入加工孔, 并与其内壁面滑动接触,使得切削刃部以被该加工孔内壁面引导的方式沿轴线方向直线前进,因而能够防止跳绳现象所导致的孔弯曲。而且,由于这样地与加工孔的内壁面滑动接触 的该导向部的最大外径部,在围绕轴线的旋转轨迹中成为平滑的凸曲线状,因而,即使该最 大外径部被按压在内壁面,也不会切入工件,因此,能够防止该内壁面受损,实现面粗糙度 的提高。另外,通过导向部的最大外径部这样地成为凸曲线状,从而如上所述地在导向部 插入加工孔时,能够实现顺利的插入,能够可靠地引导切削刃部。另一方面,由于该最大外 径部成为凸曲线状,因而分散并缓和了该导向部插入加工孔时的冲击或最大外径部与加工 孔内壁面滑动接触所导致的负荷,所以,能够防止由于这样的冲击或负荷使导向部受损。在此,优选的是,上述导向部的最大外径部在围绕上述轴线的旋转轨迹中所成的 凸曲线的曲率半径处于0. Imm 0. 5mm的范围内。如果该曲率半径小于上述范围,则接近 最大外径部与加工孔内壁面在各个点滑动接触的状态,内壁面有可能受损,反之,如果曲率 半径大于上述范围,则最大外径部朝向加工孔内壁面的滑动接触长度有可能变得过长,导 致阻力增大。另外,优选的是,上述导向部的上述轴线方向后端侧的外径小于上述最大外径部, 并且,在上述切削刃部的后端侧,沿上述轴线方向形成多个该导向部,由此,在各个导向部, 能够抑制最大外径部朝向加工孔内壁面的滑动接触所导致的阻力的增大,同时能够利用多 个导向部来进一步可靠地引导前端的切削刃部。此外,优选的是,尤其在这样的上述切削刃部的后端侧,在沿上述轴线方向形成多 个该导向部的情况下,这些导向部中的最后端的导向部的最大外径部形成为,位于从切削 刃部的前端至排屑槽的轴线方向的槽长度L的L/2为止的范围内。即,如果最后端的导向 部的最大外径部位于上述范围的后端侧,则也有可能导致阻力的增大。如以上说明地,依照本专利技术,能够利用导向部而沿轴线方向笔直地引导切削刃部, 确保加工孔的直线前进性,并且,通过该导向部的滑动接触,能够防止加工孔内壁面受损, 实现其面粗糙度的提高,例如,即使在加工燃料喷射式发动机的喷射孔的情况下,也可以以 高的直线度加工燃料喷射时不产生偏向的、能够在燃烧室促进均勻燃烧的喷射孔。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钻头主体1的前端部的侧视图。图2是显示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钻头主体1的前端部的围绕轴线0的旋转轨迹 的概略图(切削刃部2和导向部6的形状、倒锥形被简化或者夸张地显示)。标号说明1钻头主体2切削刃部2A切削刃3前端后刀面4排屑槽5外周面5A第1刃带部5B第2刃带部6导向部6A导向部6的最大外径部0钻头主体1的轴线T钻头旋转方向D切削刃2A的外径R导向部6的最大外径部6A所成的凸曲线的曲率半径L从切削刃部2的前端起的排屑槽4在轴线0方向上的槽长度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和图2显示了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整体钻头的情况下的一个实施方式。即,在本 实施方式中,钻头主体1由硬质合金等的硬质材料一体地形成,成为以轴线0为中心的大致 圆柱轴状,图中未显示的后端部(比图1和图2所示的部分更位于右侧的部分)为柄部,该 柄部通过装夹在机床的主轴,围绕上述轴线0而沿钻头旋转方向T旋转,同时向轴线0方向 前端侧(在图1和图2中,为左侧)进给,从而利用在该钻头主体1前端侧的切削刃部2形 成的切削刃2A,在工件上加工孔。在此,在图1和图2所示的钻头主体1的前端部的外周,从该钻头主体1的前端后 刀面3朝向后端侧围绕轴线0向钻头旋转方向T的后方侧扭转的排屑槽4,例如形成为到达 上述柄部的前端,在该排屑槽4的朝向钻头旋转方向T的壁面4A和前端后刀面3的交叉棱 线部,形成上述切削刃2A。此外,在该钻头主体1前端部,一对排屑槽4和切削刃2A形成为 关于轴线0而成为180°旋转对称,并且,在沿圆周方向位于这些排屑槽4之间的外周面5, 与排屑槽4同样地扭转的冷却孔IA从柄部后端贯穿设置在钻头主体1内,在上述前端后刀 面3开口。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外周面5的钻头旋转方向T侧的边缘部,形成第1 刃带部5A,该第1刃带部5A与该钻头旋转方向T侧的排屑槽4的上述壁面4A交叉,并且, 在钻头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边缘部,形成第2刃带部5B,该第2刃带部5B与邻接于该钻头 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排屑槽4的朝向钻头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壁面交叉。这些第1、第2刃 带部5A、5B形成为,在与轴线0垂直的截面中,成为以该轴线0为中心的外径相互相等的圆 弧状,并且,这些第1、第2刃带部5A、5B之间的外周面5的外径仅略微小于第1、第2刃带 部5A、5B的上述外径。再者,在钻头主体1前端侧的切削刃部2中,通过对这些第1、第2刃带部5A、5B赋 予例如0. 15/100 0. 2/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头,其中,在围绕轴线旋转的轴状的钻头主体的外周,从前端后刀面朝向后端侧形成排屑槽,在该排屑槽的朝向钻头旋转方向的壁面和所述前端后刀面的交叉棱线部,形成切削刃,所述钻头主体前端侧的切削刃部的所述轴线方向后端侧的外径小于所述切削刃的外径,并且,在该切削刃部的后端侧,形成在前端外周侧具有最大外径部的导向部,该最大外径部的直径大于该切削刃部后端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切削刃的外径,该导向部的所述最大外径部,在围绕所述轴线的旋转轨迹中成为平滑的凸曲线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田一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