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28537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压阀,阀芯与阀壳之间夹设环状的密封部件,并且该阀芯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壳配合,背压室以与阀芯的靠阀座相反侧的端部相面对的方式形成于阀壳内,比阀座靠下游侧的流体压力被导入背压室,响应于比阀座靠下游侧的流体压力而动作的压力从动部件与阀芯连结,其中,在阀壳设有引导孔(31),该引导孔(31)的直径比密封部件(35)对阀芯(34)的密封直径小,阀芯(34)同轴地具有引导部(34c),并且该引导部(34c)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引导孔(31)配合。由此,即使座直径增大,也能够将阀芯的滑动部的长度设定得较小,从而能够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压阀,其中,阀芯能够落座于与导入高压的流体的阀室相面对的阀座,该阀芯与阀壳之间夹设环状的密封部件,并且该阀芯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阀壳配合,背压室与所述阀室之间由所述密封部件隔绝开,该背压室以与所述阀芯的位于所述阀座的相反侧的端部相面对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阀壳内,比所述阀座靠下游侧的流体压力被导入所述背压室,与比所述阀座靠下游侧的流体压力相应地动作的压力从动部件与所述阀芯连结。
技术介绍
另外,在减压阀中,借助产生于阀座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之间的压力差,对阀芯作用轴向的力。这里,供给到减压阀的流体压力始终恒定的话,借助所述压力差而作用于阀芯的力是恒定的,能够将减压后的流体压力保持为恒定压力。不过,在将贮留在容器中的流体供给到减压阀的情况下,随着容器内的流体余量改变,对减压阀的流体供给压力也发生变动。 在该种情况下,随着容器内的流体余量(流体供给压力)的变动,产生于阀座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之间的压力差也发生变动,作用在阀芯的力发生变动,减压后的流体压力也发生变动。 因此,由专利文献1等已知如下的CNG(压缩天然气)用减压阀对于能够落座于与阀室相面对的阀座的阀芯,使该阀芯的位于阀座相反侧的端部与被导入比阀座靠下游侧的流体压力的背压室相面对,环状的密封部件将所述阀室与背压室之间隔绝开,通过将该环状的密封部件夹设于阀壳和阀芯之间,从而使借助流体压力而作用于阀芯的轴向的力平衡。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227859号公报专利技术的公开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中,阀芯的阀轴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设于阀壳的引导孔配合,将阀室与背压室之间隔开的环状的密封部件夹设于所述阀轴的外表面与引导孔的内表面之间。另外,为了使作用于阀芯的轴向的力平衡,需要使夹装于阀芯和阀壳之间的密封部件的密封直径与阀芯落座于阀座时的座直径大致相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也是设定成使密封部件的密封直径与座直径大致相同。但是,在CNG用减压阀中,虽然即使是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也不会发生问题,然而对于使压力比CNG低的LPG (液化石油气)燃料减压的减压阀,为了使减压后的LPG 燃料确保为必要量,需要将阀座的直径即座直径设定得较大。在该情况下,需要将密封直径也同样设定得较大,为了避免发生阀芯的歪斜和卡住,一般来说要使引导阀芯的引导孔的直径即引导直径与阀芯的滑动部的长度的比(滑动部的长度/引导直径)在某个恒定的值以上,而原样不变地应用上述专利文献1的公开结构的话,引导直径与座直径的增大相应地增大,因此需要加长滑动部的长度,从而导致减压阀的大型化。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压阀,即使座直径增大,也能够将阀芯的滑动部的长度设定得较小,从而能够小型化。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减压阀,阀芯能够落座于与导入高压的流体的阀室相面对的阀座,该阀芯与阀壳之间夹设环状的密封部件,并且该阀芯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阀壳配合,背压室与所述阀室之间由所述密封部件隔绝开,该背压室以与所述阀芯的位于所述阀座相反侧的端部相面对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阀壳内,比所述阀座靠下游侧的流体压力被导入所述背压室,响应于比所述阀座靠下游侧的流体压力而动作的压力从动部件与所述阀芯连结,该减压阀的第一特征在于,在所述阀壳设有引导孔,该引导孔的直径比所述密封部件对所述阀芯的密封直径小,所述阀芯同轴地具有引导部,并且该引导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引导孔配合。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在于,在第一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引导孔和收纳孔同轴地设于所述阀壳,所述引导孔的靠所述阀室相反侧的端部成为封闭端从而该引导孔形成为有底状,所述收纳孔的直径比该引导孔的直径大并且所述收纳孔经由环状阶梯部而与引导孔的开口端相连,所述阀芯具备大径部,所述大径部与所述环状阶梯部之间形成大径背压室,并且该大径部被收纳于所述收纳孔且与所述收纳孔的内表面之间夹设所述密封部件;以及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引导孔配合且与所述引导孔的封闭端之间形成小径背压室,比所述阀座靠下游侧的流体压力被导入大径背压室和小径背压室。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在于,在第二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阀壳设有用于将比所述阀座靠下游侧的流体压力导入到所述大径背压室的背压导入通路,在所述引导部的外表面或者所述引导孔的内表面设有缺口部,该缺口部在所述引导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引导孔的内表面之间形成连通路,该连通路将所述大径背压室与所述小径背压室之间连接起来。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在于,在第二或第三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密封部件是装配于所述阀芯的大径部的外表面或所述收纳孔的内表面的0型圈。进而,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特征在于,在第一 第四特征的结构的任意一个的基础上,所述流体为LPG燃料。另外,实施方式的膜片16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压力从动部件。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使密封直径与座直径大致相同的环状的密封部件夹设于阀芯的大径部与阀壳之间,并使直径比大径部的直径小的引导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阀壳的引导孔配合,因此,即使确保引导阀芯的引导孔的直径即引导直径与阀芯的滑动部的长度的比(滑动部的长度/引导直径)来避免阀芯发生歪斜和卡住,由于引导阀芯的引导孔是小径的,因此能够将滑动部的长度设定得较短,能够实现减压阀的小型化。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将阀芯的大径部收纳于收纳孔且在收纳孔的环状阶梯部与大径部之间形成大径背压室,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引导孔配合的引导部与引导孔的封闭端之间形成小径背压室,这样能够使背压室整体紧凑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以仅在引导部的外表面或引导孔的内表面设置缺口部的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将比阀座靠下游侧的流体压力弓丨导到小径背压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阀芯还由装配于阀芯的大径部的外表面或收纳孔的内表面的0型圈引导,0型圈和引导孔在彼此之间夹设有大径背压室并彼此离开地进行配置,因此能够更为可靠地抑制阀芯的歪斜。进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特征,即使是需要将座直径设定得较大的LPG燃料用减压阀,也能够将引导部形成得较小,能够使减压阀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LPG燃料用减压阀的纵剖视图,其是沿图2中的1_1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图2是沿图1中的2-2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图3是图1中的箭头3所示部分的放大图。(第一实施例)图4是气体通路盖和主体的分解立体图。(第一实施例)图5是沿图1中的5-5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图6是用于示出加热流体通路结构的将加热流体盖卸下后的状态下的主体的立体图。(第一实施例)图7是将气体通路盖卸下后的状态下的主体的主视图。(第一实施例)图8是用于示出膜片和阀轴部的连结结构的图1的箭头8所示部分的放大图。(第一实施例)图9是示出膜片组装体的组装时的状态的纵剖视图。(第一实施例)图10是组装时的状态下的LPG燃料用减压阀的分解纵剖视图。(第一实施例)标号说明16 作为压力从动部件的膜片;21:阀壳;25 阀座;30:阀室;31:引导孔;32 收纳孔;33 环状阶梯部;34:阀芯;34a 大径部;!Me:引导部;35 作为密封部件的0型圈;55 大径背压室;56 小径背压室;57 背压导入通路58 连通路;59 缺口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压阀,阀芯(34)能够落座于与导入高压的流体的阀室(30)相面对的阀座(25),该阀芯(34)与阀壳(21)之间夹设环状的密封部件(35),并且该阀芯(34)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阀壳(21)配合,背压室(55、56)与所述阀室(30)之间由所述密封部件(35)隔绝开,该背压室(55、56)以与所述阀芯(34)的位于所述阀座(25)的相反侧的端部相面对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阀壳(21)内,比所述阀座(25)靠下游侧的流体压力被导入所述背压室(55、56),响应于比所述阀座(25)靠下游侧的流体压力而动作的压力从动部件(16)连结于所述阀芯(34),该减压阀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阀壳(21)设有引导孔(31),该引导孔(31)的直径比所述密封部件(35)对所述阀芯(34)的密封直径小,所述阀芯(34)同轴地具有引导部(34c),该引导部(34c)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引导孔(31)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博晓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京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