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组合行波故障测距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24791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电线路组合行波故障测距方法,首先,用单端原理进行初步故障测距,得出两个可能的故障位置,然后,结合故障初始行波到达线路两侧的时间差和可能故障点故障后故障行波到达线路两端的时间差进行比较,可以得出由单端行波原理确定的真实故障点。本方法的优点在于得到的测距结果是单端原理的结果,消除了双端原理测距中混合线路长度误差及线路两侧准确时间同步问题对测距精度的影响,进而提高了测距准确性与可靠性。本方法实现了电力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提高了行波测距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当线路发生故障后,无需花费很多时间寻找确定故障点,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系统保护
,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快速、准确地确定电力线路的故障点位置,可加快永久故障的修复,及时消除隐患以避免大量瞬时性故障的再次发生,对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有十分重要的眉、ο目前,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国内外已经提出了多种方法,按其原理主要分为阻抗法和行波法两大类。阻抗法受线路结构不对称、过渡电阻、线路参数沿走廊分布不均勻以及互感器变换误差等因素的影响,测距误差较大。行波法基本不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已经在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行波测距原理可分为单端原理和双端原理。单端原理测距利用反射波和入射波之间的时间差计算故障距离。然而在接地故障中,故障发生在线路前半段时,故障点的反射波先到达测量端;故障发生在线路后半段时,对端母线的反射波先到达测量端。因此,如何区分来自故障点和对端母线的反射行波成为一个难题。目前单端行波测距原理还难以自动给出正确的测距结果,仍不能在输电线路中单独使用。双端原理测距是通过计算故障行波到达线路两端的时间差来计算故障位置,其测距精度基本不受线路的故障位置、故障类型、线路长度、接地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电线路组合行波故障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1)初测:用M、N表示输电线路两端母线,F为故障点,L为线路全长,线路故障后测得故障行波第一次、第二次到达M端母线的时间记作tM1、tM2,第一次、第二次到达N端母线的时间记作tN1、tN2,输电线路中行波的波速用v表示,利用单端行波原理计算两个可能故障点的距离:***或***(2)分别计算故障后上述两种情况故障行波初次到达线路M端和N端的时间差:***或***(3)测距结果的最终确定:若|tM1-tN1-ΔtMN1|<|tM1-tN1-ΔtMN2|,则认定M端母线到故障点F的距离为DMF,N端母线到故障点F的距离为DNF=L-D...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王奎鑫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