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沿线能量突变的同塔双回直流线路单端行波测距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884529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3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沿线能量突变的同塔双回直流线路单端行波测距方法,属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领域。当同塔双回直流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首先,对量测端获取电压求取故障分量,并采用相模变换求取线模电压分量;其次,应用贝杰龙传输方程和量测端线模电压分量计算沿线电压和电流行波变化量;再次求沿线电压行波和沿线电流行波变化量乘积的三次方,并于观测时窗内进行积分来构造测距函数;结合测距函数的沿线突变规律及故障电压行波的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点极性来实现故障测距。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同塔双回直流线路进行故障定位,其原理简单,毋需标定故障行波波波头,且不受故障瞬时性、故障过渡电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测距结果准确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沿线能量突变的同塔双回直流线路单端行波测距方法,属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技术介绍
直流线路是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压等级高,输电距离远,在输送大容量电能的过程中途经区域环境恶劣,极易引发故障。对直流线路的故障点进行精确定位技术有助于快速、准确地确定故障位置,减轻巡线盲目性、加速恢复送电。直流线路故障定位大多采用行波原理。目前的行波测距方法大多是基于故障行波时域特征并于时间轴上对行波进行观测、刻画和波头标定,以及故障距离的计算。其中,时域单端行波测距需要在行波波头标定和波头识别的可靠性、测距分析的自动化方面做进一步研究;时域双端行波测距由于利用故障线路两侧的初始行波波到时差,其初始行波标定可靠性和准确性易得以保证,且毋需对故障点反射波进行辨识,但双端行波测距对线路两端时钟精确同步要求较高。因此,急需提出一种新的故障测距方法,不受故障行波波头的有效辨识和测距时钟精确同步对故障定位准确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传统时域行波测距要求故障行波有效辨识和测距时钟精确同步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沿线能量突变的同塔双回直流线路单端行波测距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沿线能量突变的同塔双回直流线路单端行波测距方法,当同塔双回直流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首先,对量测端获取电压求取故障分量,并采用相模变换求取线模电压分量;其次,应用贝杰龙传输方程和量测端线模电压分量计算沿线电压和电流行波变化量;再次求沿线电压行波和沿线电流行波变化量乘积的三次方,并于观测时窗内进行积分来构造测距函数;结合测距函数的沿线突变规律及故障电压行波的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点极性来实现故障测距。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当同塔双回直流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在采样率1MHz下,对量测端电压行波信号进行采样,用量测端所获故障极线电压减去故障前的极线电压得到极线电压故障分量: u R , I P ′ ( t ) = u R , I P ( t ) - u R , I P | 0 | u R , I N ′ ( t ) = u R , I N ( t ) - u R , I N | 0 | u R , I I P ′ ( t ) = u R , I I P ( t )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沿线能量突变的同塔双回直流线路单端行波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同塔双回直流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首先,对量测端获取电压求取故障分量,并采用相模变换求取线模电压分量;其次,应用贝杰龙传输方程和量测端线模电压分量计算沿线电压和电流行波变化量;再次求沿线电压行波和沿线电流行波变化量乘积的三次方,并于观测时窗内进行积分来构造测距函数;结合测距函数的沿线突变规律及故障电压行波的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点极性来实现故障测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沿线能量突变的同塔双回直流线路单端行波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同塔双回直流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首先,对量测端获取电压求取故障分量,并采用相模变换求取线模电压分量;其次,应用贝杰龙传输方程和量测端线模电压分量计算沿线电压和电流行波变化量;再次求沿线电压行波和沿线电流行波变化量乘积的三次方,并于观测时窗内进行积分来构造测距函数;结合测距函数的沿线突变规律及故障电压行波的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点极性来实现故障测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沿线能量突变的同塔双回直流线路单端行波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当同塔双回直流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在采样率1MHz下,对量测端电压行波信号进行采样,用量测端所获故障极线电压减去故障前的极线电压得到极线电压故障分量: u R , I P ′ ( t ) = u R , I P ( t ) - u R , I P | 0 | u R , I N ′ ( t ) = u R , I N ( t ) - u R , I N | 0 | u R , I I P ′ ( t ) = u R , I I P ( t ) - u R , I I P | 0 | u R , I I N ′ ( t ) = u R , I I N ( t ) - u R , I I N | 0 | - - - ( 1 ) ]]>式(1)中,下标ⅠP、ⅠN、ⅡP和ⅡN分别表示Ⅰ回线正极、Ⅰ回线负极、Ⅱ回线正极和Ⅱ回线负极;下标R表示整流侧量测端M;下标|0|表示故障前电气量;第二步、对步骤(1)的极线电压突变量作解耦变换,得到线模电压故障分量: u R , 0 ′ ( t ) u R , 1 ′ ( t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鑫萃束洪春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