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故障测距方法,具体讲涉及一种频域法与行波法结合的高阻故障测距方法。
技术介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行波原理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装置(也称为行波故障定位装置)技术逐渐成熟并获得了广泛应用。实际运行经验表明:装置的测距精度及可靠性基本满足了电力用户要求,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可靠性相对站内其他装置较低。影响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一个重要原理性因素就是过渡电阻,直接体现在部分高阻故障下行波故障测距装置无法给出测距结果。目前,实际应用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法主要是阻抗法和行波法,阻抗法在保护/录波等装置中获得普遍应用,但受系统参数、互感器精度、过渡电阻等因素影响较大。国内相关标准规定各类型装置测距精度应在线路全长13%以内,在实际运行中,上述因素阻抗法影响往往难以达到,在高阻故障情况下(过渡电阻超过100欧姆)精度更难以保证。相对而言,行波故障测距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过渡电阻对行波法影响相对较小;但过渡电阻大到一定程度时(约300欧姆),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工作仍会受到影响。现有的行波故障测距装置主要采用双端行波法,通过查找信号奇异值点计算暂态电流/电压(工程上多使用电流量)行波到达线路两端时刻,结合行波波速确定故障点位置。在多数故障中,故障时刻电流急剧增大,暂态行波波头易于识别;而高阻故障多是电弧故障,由于过渡电阻很高,引起的电流变化较小,这就影响了暂态行波波头的识别。但实际运行经验也<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频域法与行波法结合的高阻故障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1:对三相电流进行相模变换;步骤2:对线模分量进行小波变换;步骤3:基于小波变化系数幅值对比故障线路两端暂态信号,区分强弱侧;步骤4:基于频域法计算结果确定故障行波弱侧的初始波头时间窗;步骤5:搜索弱侧故障行波的初始波头,完成故障点精确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频域法与行波法结合的高阻故障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对三相电流进行相模变换;
步骤2:对线模分量进行小波变换;
步骤3:基于小波变化系数幅值对比故障线路两端暂态信号,区分强弱侧;
步骤4:基于频域法计算结果确定故障行波弱侧的初始波头时间窗;
步骤5:搜索弱侧故障行波的初始波头,完成故障点精确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阻故障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采用Clark变
换作为相模变换矩阵,获得三相电流对应的线模量:
i Mα ( k ) = 1 3 ( 2 * i MA ( k ) - i MB ( k ) - i MC ( k ) ) - - - ( 1 ) ; ]]> i Nα ( k ) = 1 3 ( 2 * i NA ( k ) - i NB ( k ) - i NC ( k ) ) - - - ( 2 ) ; ]]>式中,iMA(k)、iMB(k)、iMC(k)分别为故障线路M侧测量到的A、B、C三相电流,iMα(k)为
M侧电流信号变换后的α线模量,iNA(k)、iNB(k)和iNC(k)分别为故障线路N侧测量到的A、B、
C三相电流,iNα(k)为N侧电流信号变换后的α模量,k=1、2、3、4…N,N为采样序列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阻故障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选取基数B
样条导数型小波作为小波基,对相模变换后得到的线模分量进行小波变换,得到对应小波变
换系数,xM=f(t)和xN=f(t);其中xM反应故障线路M侧电流波过程,xN反应故障线路N侧
电流波过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阻故障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基于小波变化
系数幅值对比故障线路两端暂态信号特征;将小波变化系数幅值作为基准,对比故障线路两
端电流变化率,即陡度,区分暂态信号突变的强侧及弱侧,并提取出暂态信号突变较强一侧
的初始波头时刻t1;
计算中,选择基数B样条一阶导数型小波为基准小波,当小波函数ψ(x)识为函数f(x)的
一阶导数时,即则f(x)的小波变换为:
Wf ( s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吉文,王康,姚庭镜,曲鸿春,蒋冬,郭宁明,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亳州供电公司,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