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薄膜包覆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23790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金属薄膜包覆治具,用于连接线制造过程中对连接线接口包裹铜纸,包括治具主体、上模和下模,所述的金属薄膜包覆治具的上模和下模均采用气缸提供动力,给上模提供动力的第一气缸固定连接于治具主体的顶部,给下模提供动力的第二气缸在治具主体的外部,在两个气缸的动力作用下,上模作垂直方向运动,下模作水平方向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作用是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作业,设备生产率高,稳定性好,加工质量良好,工人省时省力。(*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制造领域的一种治具,特别涉及一种金属薄膜包覆治具
技术介绍
传统的显卡连接线制造流程中给连接线接口包裹铜纸是比较困难的,工人需要通过手工作业来完成,而且工人手工包裹后的铜纸由于受力不均和不够,容易开缝和裂开,这样就起不到包裹的保护作用,因而会造成接受信号不良的现象,影响了产品质量。此外,工人手工作业效率低,质量不够,浪费大量生产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所产生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作业、设备生产率高、稳定性好、加工质量良好、省时省力的金属薄膜包覆治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薄膜包覆治具,用于连接线制造过程中对连接线接口包裹铜纸,包括治具主体、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均采用气缸提供动力,给上模提供动力的第一气缸固定连接于治具主体的顶部,给下模提供动力的第二气缸在治具主体的外部,在两个气缸的动力作用下,上模作垂直方向运动,下模作水平方向运动。更优的,治具主体包括门形框架、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 上模与治具主体的上端活动连接,下模与治具主体的内座活动连接。更优的,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位于门形框架的内部,上模通过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作垂直方向运动,所述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位于治具主体的内座,下模通过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作水平方向运动。更优的,上模包括上模模腔、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和上模螺纹槽,上模通过上模螺纹槽与第一气缸的第一活塞杆连接,第一导向孔和第一导向柱相匹配,第二导向孔和第二导向柱相匹配,下模包括下模模腔、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和下模螺纹槽,下模通过下模螺纹槽与第二气缸的第二活塞杆连接,第一滑槽和第一导轨相匹配,第二滑槽和第二导轨相匹配。本技术利用机器作业代替手工作业,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另外,机器质量稳定,安全性高,用它加工出来的零件质量远远超过手工作业质量,给生产带来了便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主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后示意图图4是上模和气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3图5是上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下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治具主体2、上模 21、上模模腔22、第一导向孔 23、第二导向孔24、上模螺纹槽3、下模31、下模模腔32、第一滑槽33、第二滑槽34、下模螺纹槽4、第一气缸 44、第一活塞杆 5、第二气缸 55、第二活塞杆 61、第一导向柱 62、第二导向柱71第一导轨72第二导轨8、门形框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金属薄膜包覆治具,用于连接线制造过程中对连接线接口包裹铜纸,包括治具主体1、上模2和下模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薄膜包覆治具的上模1 和下模2均采用气缸提供动力,给上模2提供动力的第一气缸4固定连接于治具主体1的顶部,给下模3提供动力的第二气缸5在治具主体1的外部,在两个气缸的动力作用下,上模2作垂直方向运动,下模3作水平方向运动。治具主体1包括门形框架8、第一导向柱61、第二导向柱62、第一导轨71和第二导轨72,上模2与治具主体1的上端活动连接,下模3与治具主体1的内座活动连接。第一导向柱61和第二导向柱62位于门形框架8的内部,上模2通过第一导向柱 61和第二导向柱62作垂直方向运动,所述的第一导轨71和第二导轨72位于治具主体1的内座,下模3通过第一导轨71和第二导轨72作水平方向运动。汽缸推动下模先到达指定的冲压点,上模后到达指定的冲压点,上模和下模模和,完成金属薄膜包覆的全过程,最后上下模返回各自指定零点,手工把产品取出,至此,便完成一个工作周期。使用这种机器质量稳定,安全性高,加工零件的质量远远超过手工作业质量,给生产带来了很大便利。如图4至图6所示,上模2包括上模模腔21、第一导向孔22、第二导向孔幻和上模螺纹槽24,上模2通过上模螺纹槽幻与第一气缸4的第一活塞杆44连接,第一导向孔22和第一导向柱61相匹配,第二导向孔幻和第二导向柱62相匹配,下模3包括下模模腔31、第一滑槽32、第二滑槽33和下模螺纹槽;34,下模3通过下模螺纹槽;34与第二气缸5的第二活塞杆55连接,第一滑槽32和第一导轨71相匹配,第二滑槽33和第二导轨72相匹配。本技术由两个气压缸提供动力,气压缸产生的气压推动活塞杆运动,水平方向活塞杆连接下模作前后运动,另外一个垂直方向活塞杆带动上模作垂直运动,上下模中均设有对连接线接口包裹铜纸的模腔,下模出来时工人放和取工件,上模上去,下模送进时上模向下运动,与下模对接产生强大的压力使得铜纸紧固在连接线接口上。这样就解决了因为手工作业会受力不均和不够,容易开缝和裂开,从而起不到包裹铜纸的保护作用的缺陷与不足。本技术涉及的金属薄膜包覆治具质量稳定,安全性高,加工零件的质量远远超过手工作业质量,给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金属薄膜包覆治具,用于连接线制造过程中对连接线接口包裹铜纸,包括治具主体(1)、上模( 和下模(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薄膜包覆治具的上模(1)和下模 (2)均采用气缸提供动力,给上模( 提供动力的第一气缸(4)固定连接于治具主体(1)的顶部,给下模C3)提供动力的第二气缸( 在治具主体(1)的外部,在两个气缸的动力作用下,上模(2)作垂直方向运动,下模(3)作水平方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薄膜包覆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具主体(1)包括门形框架(8)、第一导向柱(61)、第二导向柱(62)、第一导轨(71)和第二导轨(72),上模(2) 与治具主体(1)的上端活动连接,下模C3)与治具主体(1)的内座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薄膜包覆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向柱(61)和第二导向柱(62)位于门形框架⑶的内部,上模(2)通过第一导向柱(61)和第二导向柱 (62)作垂直方向运动,所述的第一导轨(71)和第二导轨(72)位于治具主体(1)的内座,下模C3)通过第一导轨(71)和第二导轨m作水平方向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薄膜包覆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 包括上模模腔(21)、第一导向孔(22)、第二导向孔和上模螺纹槽(M),上模( 通过上模螺纹槽与第一气缸(4)的第一活塞杆04)连接,第一导向孔0 和第一导向柱(61) 相匹配,第二导向孔和第二导向柱(6 相匹配,所述的下模C3)包括下模模腔(31)、 第一滑槽(32)、第二滑槽(3 和下模螺纹槽(34),下模C3)通过下模螺纹槽(34)与第二气缸(5)的第二活塞杆(5 连接,第一滑槽(3 和第一导轨(71)相匹配,第二滑槽(33) 和第二导轨(7 相匹配。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金属薄膜包覆治具,用于连接线制造过程中对连接线接口包裹铜纸,包括治具主体、上模和下模,所述的金属薄膜包覆治具的上模和下模均采用气缸提供动力,给上模提供动力的第一气缸固定连接于治具主体的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薄膜包覆治具,用于连接线制造过程中对连接线接口包裹铜纸,包括治具主体(1)、上模(2)和下模(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薄膜包覆治具的上模(1)和下模(2)均采用气缸提供动力,给上模(2)提供动力的第一气缸(4)固定连接于治具主体(1)的顶部,给下模(3)提供动力的第二气缸(5)在治具主体(1)的外部,在两个气缸的动力作用下,上模(2)作垂直方向运动,下模(3)作水平方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宏涛
申请(专利权)人:贸联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