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浓香型白酒固态发酵方法,属于酿酒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不降低产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浓香型白酒质量的发酵方法。该发酵方法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将曲粉、糟醅入窖密封发酵,在发酵1~2个月时,向糟醅中加入大曲、黄水和低等级酒,使此时糟醅中乙醇的含量按重量计为9~11%。向糟醅中加入大曲、黄水和低等级酒后发酵5~6个月时,开窖翻糟后再密封发酵。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通过在特定的时间向糟醅中加入大曲、黄水和低等级酒、调节乙醇的浓度,以及向糟醅中通入空气等措施,在不减少产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高浓香型白酒的质量,可应用在浓香型白酒发酵中以取得好的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酿酒
,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浓香型白酒生产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历史悠久,底蕴厚重。传统浓香型白酒生产的主要工艺为配料拌糟,上甑蒸馏,摊凉,加曲,入窖发酵,然后出窖得到糟醅等,而发酵为该工艺中最至关重要的一步,其以泥窖为发酵容器,采用固态发酵模式进行着多菌种复合发酵。发酵时间是酿酒技术的一个重要参数,糟醅经发酵而产生各种醇、酸等,然后经缓慢的酯化作用而生成酯类,因此,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延长发酵时间,酸酯含量高,能赋予大曲酒更浓的香味,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但是,延长发酵时间的同时,糟醅酸度大,酸度过高会抑制有益微生物如酵母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而产酒需要酵母菌参与把可发酵性糖用自身分泌的酒化酶经酶促反应转化成乙醇,同时酯化反应也会消耗乙醇,所以发酵时间的延长,必然也会降低发酵糟醅中的乙醇浓度从而降低产量。因此,单纯的控制发酵时间并不能使白酒优质和高产得到统一,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发酵过程中人为的调节乙醇浓度和其他措施,在不降低产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白酒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不降低产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浓香型白酒质量的发酵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将大曲、糟醅入窖密封发酵,在发酵1 2个月时,向糟醅中加入大曲、黄水和低等级酒,使此时糟醅中乙醇的含量按重量计为9 11%。所述的低等级酒是指发酵的糟醅蒸馏出的质量较差、即酯类物质含量低的酒,如己酸乙酯含量小于1. 5g/L的酒。其中,上述发酵方法中向糟醅中加入大曲、黄水和低等级酒后发酵5 6个月时, 开窖翻糟后再密封发酵。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方法开窖翻糟后再密封发酵的时间为5 6个月。其中,上述发酵方法中黄水的加入量为14 16千克黄水每吨糟醅。这里所述糟醅的量是按发酵前入窖糟醅的量来计算。其中,上述发酵方法中,糟醅首次入窖时控制淀粉含量16 22%,入窖酸度1. 2 1. 9mmol/10g糟醅,入窖水分52 5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在发酵后的1 2个月时向糟醅中加入大曲、黄水和低等级酒,限定加入黄水的量并且控制体系中乙醇的浓度,使得体系中酯化反应底物增加,促进了酯化反应的进行,在不减少产量的基础上,提高浓香型白酒的质量。进一步的,在加入大曲、黄水和低等级酒后的5 6个月时,开窖翻糟后再密封发酵,能够使酯化反应继续进行,充分利用剩余的淀粉,进一步提高浓香型白酒的质量。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包括将大曲、糟醅入窖密封发酵,在发酵1 2个月时,向糟醅中加入大曲、黄水和低等级酒,使此时糟醅中乙醇的含量按重量计为9 11%。由于在1个月时间内糟醅发酵主要产生乙醇,是一个正常的产酒生香过程,在发酵1 2月时虽然也进行着发酵产生乙醇和产酸的过程,但主要是酯化反应的过程使酒质提高。因此,在发酵1 2个月时,就应该开始充分促使酯化反应向右进行。由于大曲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可利用淀粉产乙醇,同时产生酯化酶,黄水中含有微生物产酸细菌可以达到产酸效果,增加酯化反应底物,低等级酒也增加酯化反应底物,促进生成酯类物质,所以在发酵1 2个月时加入大曲、黄水和低等级酒,充分提高酒的质量和产量。同时,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发酵1 2个月时调节乙醇的含量使此时糟醅中乙醇的含量按重量计为9 11 %,发酵效果最好,达到在不减少产量的基础上充分提高质量的目的。另外,专利技术人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向糟醅中加入大曲、黄水和低等级酒后密封发酵 5 6个月时开窖翻糟,然后再密封发酵能够进一步提高浓香型白酒的质量,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效果。专利技术人初步分析,原因可能为向糟醅中加入大曲、黄水和低等级酒后密封发酵 5 6个月时,糟醅中酯化反应基本达到平衡,即酯类物质不再增加,窖池中是无氧状态,酯化酶在此时已经耗尽,同时产酯酵母钝化不再生成酯化酶,翻糟使其与空气接触可能使糟醅复活从而使酯化反应继续进行,充分利用剩余的淀粉。如
技术介绍
所述,过分的延长发酵时间对发酵过程也是不利的,因此,在酯化反应完全后即应立即开窖起糟。经专利技术人研究得出开窖通入空气后再密封发酵5 6个月,此时发酵完成,即应起糟进行后续程序。黄水中含有微生物产酸细菌等其他多种有益菌,能够增加酯化反应底物,促进酯化反应的进行,提高酒的质量,因此,本专利技术方法中应该保证黄水的加入量为14 16千克黄水每吨糟醅。为了使发酵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所述大曲为中温大曲。温度对微生物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酵母菌在低温入窖的条件下,温度缓慢上升,菌体健壮,能保持旺盛的活力,酶不易破坏,耐酒精能力也强,发酵完全彻底,并可以抑制杂菌繁殖,故浓香型大曲酒生产十分注意低温入窖条件,一般入窖温度冬季采用18°C 22°C,夏季采用平地温或低于地温1°C 2°C。淀粉在发酵过程中可以产生热量,淀粉含量的多寡影响着窖内发酵温度的高低;本专利技术控制淀粉含量16 22%,其中, 夏季入窖淀粉含量一般控制在16 % 20 % ;冬季入窖淀粉含量一般控制在18 % 22 %。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喜欢在偏酸性环境中生活,而杂菌则喜欢在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繁殖, 因此,入窖酸度应选择有利于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生长,而不利于杂菌繁殖的酸度范围内, 以确保正常发酵。本专利技术优选入窖酸度为1.2 1.9mmOl/10g糟醅。淀粉变糖,糖再被酵母菌吸收于细胞内,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排泄于体外,这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都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因此,入窖水分对于大曲酒生产关系极大。一般情况是入窖水分大,出酒率高些,但入窖水分过高,则升酸大,糟醅发软;而水分过少,则糟醅现干、硬、残淀高,本专利技术为了使发酵效果更好,优选入窖水分52 56%。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限制在实施例的范围之中。实施例一用现有技术方法发酵产酒的方案所选窖池的甑口数均为10甑,每甑的甑容为2. Om3。配料润粮拌糟取高粱200kg拌和均勻后加水润粮,润粮水温为90 V到沸腾温度之间,润粮水用量150kg,其中,高粱粉碎度为6 8瓣/粒。在上甑前50min,用耙梳在堆糟坝挖出一甑浓香型出窖酒醅,倒上已润好的高粱,随即拌和两次,倒上50kg糠壳。离上甑前15min进行拌糠,要求把粮粉、糟醅、糠壳全部拌均勻。其中,辅料糠壳使用前清蒸,蒸汽压力0. IMpa,圆汽后大汽蒸30min。上甑蒸馏、蒸酒、蒸粮蒸汽压力为0. IMPa ;上甑要求轻撒勻铺,边高中低,上甑时间控制在40 45min ;蒸酒时要求流酒温度控制在25 35°C,流酒速度为3 4kg/min, 缓火蒸馏,掐头去尾,量质分段摘酒、分质并坛;从流酒结束到出甑为40 50min。加浆、入窖发酵打量水150kg,加市售中温大曲40kg,入窖密封发酵。入窖参数见表1,当发酵2个月时,发酵完成开窖起糟,重复上述步骤,将蒸馏基础酒进行综合品评和测定。品评人员由10名省级以上专业品酒员组成,采取编号暗评方法,评语及其他质量参数见表2。实施例二用现有技术方法发酵并延长发酵时间的方案过程同实施例一,发酵时间为12个月。蒸馏后对基础酒进行综合品评,品评人员由10名省级以上专业品酒员组成,采取编号暗评方法,评语及其他质量参数见表2。实施例三、四、五只调节乙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浓香型白酒固态发酵方法,包括将大曲、糟醅入窖密封发酵,其特征在于:在发酵1~2个月时,向糟醅中加入大曲、黄水和低等级酒,使此时糟醅中乙醇的含量按重量计为9~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宿义,郝建宇,沈才洪,卢中明,杨平,易彬,任剑波,方军,吕辉,
申请(专利权)人:泸州品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