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波段正交电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05704 阅读:4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C波段正交电桥,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C波段正交电桥存在工作带宽窄、损耗大、高低温性能不稳定、加工准确性不高、批量生产一致差、体积大、笨重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端口匹配线(1)和匹配耦合线(2)构成,端口匹配线(1)和匹配耦合线(2)均为带状线印刷电路结构,端口匹配线(1)呈上下对称的∏形,共四个端口,上下两个∏形的横部相重合,匹配耦合线(2)设于该横部,其长度为C波段频率四分之一波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
,特别是一种应用于阵列天线波束合成的C波段正交电桥。 
技术介绍
现有的C波段正交电桥,通常采用传统的电子电路,而非印刷电路,主要存在工作带宽窄、损耗大、高低温性能不稳定等问题,同时也存在加工准确性不高、批量生产一致差、体积大、笨重等问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宽带应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传统C波段正交电桥存在工作带宽窄、损耗大、高低温性能不稳定、加工准确性不高、批量生产一致差、体积大、笨重等技术问题,以提供具有工作频带宽、损耗小、高低温性能稳定、加工准确性高、批量生产一致好、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的C波段正交电桥。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技术的C波段正交电桥,由端口匹配线1和匹配耦合线2构成,端口匹配线1和匹配耦合线2均为带状线印刷电路结构,端口匹配线1呈上下对称的∏形,共四个端口,上下两个∏形的横部相重合,匹配耦合线2设于该横部,其长度为C波段频率四分之一波长。 本技术的C波段正交电桥,其中所述端口匹配线1的四个端口,其中端口一4与端口三6以匹配耦合线2为上下中心对称排列;端口二5与端口四7以匹配耦合线2为上下中心对称排列;端口一4为信号输入端,端口二5为隔离端;端口三6和端口四7为信号输出端,两端口信号幅度相等,相位相差90度。 本技术C波段正交电桥的有益效果:工作频带宽、损耗小、高低温性能稳定、加工准确性高、批量生产一致好、体积小、重量轻。信号从带状线线路板中传输,介质的介电常数为2.2。附图说明图1 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2 本技术的实施例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 端口匹配线、2 匹配耦合线、3 匹配耦合线长度、4 端口一、5 端口二、6 端口三、7 端口四、8 C波段正交电桥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详细结构、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参照附图1-2,通过如下实施方式予以说明。本技术的C波段正交电桥,由端口匹配线1和匹配耦合线2构成,端口匹配线1和匹配耦合线2均为带状线印刷电路结构,端口匹配线1呈上下对称的∏形,共四个端口,上下两个∏形的横部相重合,匹配耦合线2设于该横部,其长度为C波段频率四分之一波长。 端口匹配线1的四个端口,其中端口一4与端口三6以匹配耦合线2为上下中心对称排列;端口二5与端口四7以匹配耦合线2为上下中心对称排列;端口一4为信号输入端,端口二5为隔离端;端口三6和端口四7为信号输出端,两端口信号幅度相等,相位相差90度。 本技术的C波段正交电桥使用带状线印制电路结构,由匹配耦合线2和端口匹配线1两部分组成。匹配耦合线2的作用是把输入信号按一定的功率分配比输出为两路信号,匹配耦合线2的长度按C波段频率的1/4波长计算,端口匹配线1的作用把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无损耗的传输到各个端口。信号从端口一4输入;端口二5是隔离端口,没有信号输出;端口三6和端口四7是信号输出端口,并且信号幅度相等,相位相差90度。信号输出到各个阵列天线单元,从而实现了天线系统波束合成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C波段正交电桥,其特征在于:由端口匹配线(1)和匹配耦合线(2)构成,端口匹配线(1)和匹配耦合线(2)均为带状线印刷电路结构,端口匹配线(1)呈上下对称的∏形,共四个端口,上下两个∏形的横部相重合,匹配耦合线(2)设于该横部,其长度为C波段频率四分之一波长。

【技术特征摘要】
1.C波段正交电桥,其特征在于:由端口匹配线(1)和匹配耦合线(2)构成,端口匹配线(1)和匹配耦合线(2)均为带状线印刷电路结构,端口匹配线(1)呈上下对称的∏形,共四个端口,上下两个∏形的横部相重合,匹配耦合线(2)设于该横部,其长度为C波段频率四分之一波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波段正交电桥,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颖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九洲迪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