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亚硝酸气(N0 x)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0380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除亚硝酸气(NO↓[x])的方法。主要涉及硝酸卸车、储存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气(NO↓[x])的消除。其特征在于通过一填料塔用水和/或稀碱液吸收亚硝酸气(NO↓[x]),效果显著。(*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除亚硝酸气(NOx)的方法,主要涉及硝酸卸车、储存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气(NOx)的消除。100%浓硝酸沸点83.4℃,由于浓硝酸稀释过程放热,稀释后硝酸温度在70℃以上,此时硝酸挥发和分解量均较大。一般化工厂都建有原料罐区,而许多工厂都有浓硝酸卸车系统,每当卸车时,从硝酸罐顶部呼吸阀和排空管跑出大量亚硝酸气(NOx),对原料罐区及其周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也严重威胁到职工的身心健康。而硝酸罐为常压罐,不能耐正压和负压。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消除亚硝酸气(NOx),确保罐体安全,保证硝酸罐不会因憋压或形成真空而变形。为加强吸收效果,一般的填料塔均要设计一台循环泵,让吸收液在填料层间强制循环,但如此一来,不仅投资增加,而且会增加填料层的阻力,硝酸罐内气体不能正常排出,增加了硝酸罐憋压的危险;另外,呼吸阀是常压设备的必备安全附件,如果硝酸罐内形成了正压,罐内气体就会通过呼吸阀排出来,如果不对呼吸阀进行适当改进,在硝酸卸车、储存过程中形成的的亚硝酸气(NOx)在呼吸阀排气处就不能得到消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水和/或稀碱溶液吸收亚硝酸气(NOx)的方法,将在卸车和高温季节储存硝酸过程中,从硝酸罐顶部呼吸阀和排空管跑出的大量亚硝酸气(NOx)迅速消除,避免罐体因憋压或形成真空而变形。附图说明图1为消除硝酸卸车、储存过程中形成的亚硝酸气(NOx)的工艺流程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水通过管线10和/或稀碱液(稀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分子式NaOH或Na2CO3)进料和亚硝酸气(NOx)进料分别通过分布器1、4后进入碱液吸收塔2上部和下部。浓硝酸卸车前将碱泵9开启,或直接利用碱液槽8与碱液吸收塔2的位差将碱压入碱液吸收塔2,或将水直接加入碱液吸收塔2,水和/或稀碱液通过液体分布器1分布均匀后从上至下流经碱液吸收塔2填料层15后排入中和池7,吸收尾气通过气体分布器4分布均匀后从下至上流经碱液吸收塔2填料层15后从塔顶排入大气17中。碱液吸收塔2底部液位由两个虹吸弯管5、6自动控制(底部设有玻璃视镜3监控液位),吸收后溶液经过两个虹吸弯管5、6后排入中和池7。弯管5和弯管6最高点处于同一平面,且低于亚硝酸气(NOx)在填料塔底部的进料口(填料塔底部进料口与气体分布器4处于同一水平面),以防止硝酸罐14顶部呼吸阀13改为吸气阀后碱液吸收塔2因液位高,而造成填料层15压差高、阻力大,使亚硝酸气(NOx)不能及时排出,导致硝酸罐14发生憋压胀罐事故。卸车时,可根据亚硝酸气(NOx)颜色大小手动调节碱液流量和/或水流量(总流量控制0.1-0.5M3/hr,以防填料层15压差增加太快;碱液浓度控制0.05-0.5%重量百分比,以免造成浪费)。卸车完成后,停止喷水和/或加碱,并用水冲洗填料层15,确保填料层15干净备用。在高温季节保持流量0.05-0.2 M3/hr的水通过填料层15,可将从硝酸罐14内挥发出来的亚硝酸气(NOx)完全吸收消除。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该方法解决了浓硝酸卸车和高温季节储存硝酸时存在的两个问题第一,该方法不通过循环泵强制循环,填料层压差小,吸收效率高,避免了填料层压差增大造成的硝酸罐罐体憋压;从原硝酸罐顶部呼吸阀和排空管跑出的大量亚硝酸气(NOx)迅速消除,第二,罐顶部呼吸阀改为吸气阀,避免了亚硝酸气(NOx)直接从该处跑出来污染环境,又能利用原呼吸阀能从大气中吸气的功能,当硝酸罐形成真空时能迅速从大气中补充空气,避免了硝酸罐因形成真空而变形。实施例1 原料罐区硝酸罐14是用来专门储存从管线12来的70%硝酸的,在此之前100%浓硝酸是经过加水稀释为70%硝酸的,70%硝酸虽经过换热器冷却后输入硝酸罐14内,但由于稀释过程中放热量较大,稀释后的70%硝酸温度仍有70℃左右,硝酸罐14内挥发和分解的硝酸气从罐顶排空管11和呼吸阀13处排出来,形成亚硝酸气(NOx)污染环境。在100%浓硝酸加水稀释为70%硝酸的过程中,将稀氢氧化钠溶液(分子式NaOH)、水通过管线10进料(总流量0.5M3/hr,碱液浓度0.5%重量百分比)和亚硝酸气(NOx)进料分别通过液体分布器和气体分布器后进入填料塔上部和下部。浓硝酸卸车前直接利用碱液槽8与碱液吸收塔2的位差将碱压入碱液吸收塔2,水和稀碱液通过液体分布器1分布均匀后从上至下流经碱液吸收塔2填料层15后排入中和池7,吸收尾气通过气体分布器4分布均匀后从下至上流经碱液吸收塔2填料层15后从塔顶排入大气17中。碱液吸收塔2底部液位由两个虹吸弯管5、6自动控制(底部设有玻璃视镜3监控液位),吸收后溶液先经过两个虹吸弯管5、6后再排入中和池7。弯管5与顶部吸收尾气排空管11相连,以便将吸收后溶液中夹带的亚硝酸气(NOx)及时排走,弯管5和弯管6最高点低于亚硝酸气(NOx)在填料塔底部进料口(与气体分布器4处于同一水平面),以防止硝酸罐14顶部呼吸阀13改为吸气阀后填料塔因液位高,而造成填料层15压差高,阻力大,亚硝酸气(NOx)不能及时排出,导致硝酸罐14发生憋压胀罐事故。亚硝酸气(NOX)经过碱液吸收后排空,尾气无颜色,浓硝酸卸车过程中形成的亚硝酸气(NOx)得到了彻底消除。实施例2 原料罐区硝酸罐14是用来专门储存从管线12来的70%硝酸的,在此之前100%浓硝酸是经过加水稀释为70%硝酸的,70%硝酸虽经过换热器冷却后输入硝酸罐14内,但由于稀释过程中放热量较大,稀释后的70%硝酸温度仍有70℃左右,加上夏季环境气温高,硝酸储存过程中从罐内挥发和分解的硝酸酸和或顶排,空罐和呼吸阀13处跑出来,形成亚硝酸气(NOx)污染环境。将水通过管线10进料(流量0.5M3/hr,碱液浓度0.05%重量百分比)和亚硝酸气(NOx)进料分别通过分布器1、4后进入填料塔上部和下部。水通过液体分布器1分布均匀后从上至下流经碱液吸收塔2填料层15后排入中和池7,吸收尾气通过气体分布器4分布均匀后从下至上流经碱液吸收塔2填料层15后从塔顶排入大气17中。碱液吸收塔2底部液位由两个虹吸弯管5、6自动控制(底部设有玻璃视镜3监控液位),吸收后溶液经过两个虹吸弯管5、6后排入中和池7。弯管5与顶部吸收尾气排空管11相连,以便将吸收后溶液中夹带的亚硝酸气(NOx)及时排走,弯管5和弯管6最高点低亚硝酸气(NOx)在填料塔底部进料口(与气体分布器4处于同一水平面),以防止硝酸罐14顶部呼吸阀13改为吸气阀后填料塔因液位高,而造成填料层15压差高、阻力大,亚硝酸气(NOx)不能及时排出,导致硝酸罐14发生憋压胀罐事故。亚硝酸气(NOx)经过水吸收后排空,尾气无颜色,硝酸储存过程中形成的亚硝酸气(NOx)得到了彻底消除。权利要求1.一种消除亚硝酸气(NOx)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硝酸罐顶部呼吸阀改为吸气阀,然后,将从硝酸罐顶部排空管排出的亚硝酸气(NOx)与水和/或稀碱液分别通过气体和液体分布器后进入填料塔上部和下部,水和/或稀碱液和亚硝酸气(NOx)在填料塔内逆流接触,水和/或稀碱液通过液体分布器分布均匀后从上至下流经碱液吸收塔填料层后排入中和池,亚硝酸气(NOx)通过气体分布器分布均匀后从下至上流经碱液吸收塔填料层后从塔顶排入大气。2.根据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除亚硝酸气(NO↓[x])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硝酸罐顶部呼吸阀改为吸气阀,然后,将从硝酸罐顶部排空管排出的亚硝酸气(NO↓[x])与水和/或稀碱液分别通过气体和液体分布器后进入填料塔上部和下部,水和/或稀碱液和亚硝酸气(NO↓[x])在填料塔内逆流接触,水和/或稀碱液通过液体分布器分布均匀后从上至下流经碱液吸收塔填料层后排入中和池,亚硝酸气(NO↓[x])通过气体分布器分布均匀后从下至上流经碱液吸收塔填料层后从塔顶排入大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福保瞿亚平肖俊钦严乐平袁年武陈灿辉张向东李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