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收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099287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液体收纳容器以及液体喷射系统。其在从液体收纳容器的液体注入口向液体收纳容器内部注入液体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空气从液体收纳容器向液体喷射装置侧流入。其具备:液体收纳室,其用于收纳液体;液体注入口,其与液体收纳室连通,用于注入液体;液体导出部,其用于使液体收纳室的液体向外部流通,在向液体收纳室注入液体时的液体收纳容器的注入姿势下,其一端部在从液体收纳室的底面起在规定高度的位置处与液体收纳室连通,另一端向外部开口。液体收纳室具有液体保持部,在将姿势从使用姿势变为注入姿势的情况下,利用液体保持部液体来对收纳室内的液体进行保持,以使液体导出部内的液体与液体收纳室内的液体未经由空气地连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体收纳容器、具备液体收纳容器的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技术介绍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是从记录头将墨水喷出到记录对象物 (例如,印刷用纸)来进行印刷。作为向记录头的墨水供给技术,已知有如下技术从配置在记录头上的墨盒向记录头供给墨水,同时从配置于液体喷射装置外侧的墨水罐(ink tank) 经由管向墨盒或头部供给墨水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墨水罐比墨盒能够收纳大容量的墨水。此外,墨水罐具备墨水注入口,使用者能够容易从墨水注入口注入(补充)墨水。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墨罐(墨水储存罐)具备墨水排出口,并经由墨水排出口及柔性管向打印头供给墨水。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21948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5-U84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5-199693号公报在墨罐的墨水剩余量减少而从墨水注入口向墨罐注入墨水的情况下,由于墨水排出口向墨罐内部连通的连通位置,在注入墨水时存在空气经由墨水排出口以及柔性管流入头的情况。如果空气混入头,则有时会发生起因于空打的漏点等不良情况。这种问题不但存在于墨罐,还存在于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液体收纳容器,且能够从液体注入口向内部注入液体的液体收纳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液体收纳容器的液体注入口向内部注入液体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空气从液体收纳容器向液体喷射装置侧流入的可能性的技术。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的,可作为以下方式或适用例来实现。一种液体收纳容器,其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收纳容器具备液体收纳室,其用于收纳上述液体;液体注入口,其与上述液体收纳室连通,用于向上述液体收纳室注入上述液体;以及液体导出部,其用于使上述液体收纳室的上述液体向外部流通,并且在向上述液体收纳室注入上述液体时的上述液体收纳容器的注入状态下,该液体导出部的一端部在从上述液体收纳室的底面起在规定高度的位置处与上述液体收纳室连通,另一端部向外部开 Π,上述液体收纳容器在向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上述液体收纳室的上述液体时的使用状态下,上述液体导出部位于比上述液体注入口还靠下方的位置,上述液体收纳室具有液体保持部,上述液体保持部与上述液体导出部的上述一端部连通,并且针对上述液体收纳室收纳了规定量以上的上述液体的情况而言,在将姿势从上述使用状态变为上述注入状态的情况下,利用所述液体保持部来对上述液体收纳室内的上述液体进行保持,以使上述液体导出部内的上述液体与上述液体收纳室内的上述液体未经由空气地连续。按照适用例1的液体收纳容器,通过具备液体保持部,能够在注入状态下使上述液体导出部内的液体和液体收纳室内的液体未经由空气地连续。因此,在将液体注入液体收纳容器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空气经由液体导出部流入液体喷射装置侧的可能性。根据适用例1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保持部具有间隔壁部,上述间隔壁部与处于上述注入状态下的上述液体收纳室的底面部连接,并且具有上述规定高度以上的高度,在将姿势从上述使用状态变为上述注入状态时,对上述液体朝向从上述一端部分离的方向的流动进行拦截。按照适用例2的液体收纳容器,通过利用间隔壁部来拦截液体的流动,能够使液体保持部内的液体和液体导出部内的液体未经由空气地连续。由此,在将液体注入液体收纳容器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空气经由液体导出部流入液体喷射装置侧的可能性。根据适用例1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保持部具有多孔质部件,上述多孔质部件被配置于处于上述注入状态下的上述液体收纳室的底面部,用于吸收并保持上述液体,并且在堵塞上述液体导出部的一端部并向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上述液体收纳室的上述液体时,能够使上述液体收纳室的上述液体向上述液体导出部流通。按照适用例3的液体收纳容器,由于能够利用多孔质部件来保持液体,所以能够使液体保持部内的液体与液体导出部内的液体未经由空气地连续。由此,在将液体注入液体收纳容器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空气经由液体导出部流入液体喷射装置侧的可能性。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适用例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具有用于向对象物喷射上述液体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流通管,其连接上述液体收纳容器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并使上述液体收纳室的上述液体向上述液体喷射装置流通。按照适用例4所记载的液体喷射系统,能够提供减少了由空气混入液体喷射装置内而产生的不良情况的发生的液体喷射系统。—种液体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适用例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副罐,其具有液体流动路和液体接受部,上述液体流动路供向头供给的液体流动, 上述头用于向对象物喷射上述液体;以及流通管,其连接上述液体收纳容器的液体导出部与上述副罐的液体接受部,并使上述液体收纳室的上述液体向上述副罐流通。按照适用例5所记载的液体供给系统,能够提供减少了由空气混入液体喷射装置内而产生的不良情况的发生的液体供给系统其中,本专利技术可以以各种形态来实现,除上述液体收纳容器、具备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收纳容器的液体喷射系统之外,还可以以上述的液体收纳容器的制造方法、使用上述液体喷射系统的液体喷射方法等的形态来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说明参考例的液体收纳容器90的图。图2为用于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液体喷射系统1的图。图3为墨水罐30的外观立体图。图4为用于进一步说明墨水罐30的图。图5为墨水罐30的分解立体图。图6为用于说明空气流动的图。图7为用于说明墨水罐30的详细结构的图。图8为用于说明墨水供给的图。图9为用于说明墨水罐30的图。图10为表示向墨水罐30的墨水注入状态的图。图11为用于说明第二实施例的墨水罐30a的图。图12为用于说明第二实施例的效果的图。图13为用于说明第一变形例的墨水罐30b的图。附图标记说明L···液体喷射系统;10…壳体;12…打印机;13···供纸部;14…排纸部;16…滑架; 16a…墨水供给针;17…记录头;20…副罐;对…软管;30…墨水罐;30a…墨水罐;30b…墨水罐;32…罐主体;34…片材部件;50…罐单元力4…上面壳体;56…第一侧面壳体;58··· 第二侧面壳体;90…液体收纳容器(墨水罐);202…液体接受部;204…墨水贮存室;206… 过滤器;208…墨水流动路;302…塞子部件;304…液体注入口 ;30 …液体注入口 ;304p··· 上端开口 ;30 …下端开口 ;306…液体导出部;312…气液分离室;313…隆起物;314... 连通流路;316…片材部件;317…大气导入口 ;318…连通口 (大气开放口);319a…连通口 ;320…连通流路;320b…另一端部;322…薄膜;3M…第一嵌合部;325…第二嵌合部; 32 …贯孔;330…空气收纳室;330s…底面部;330t…上面部;340…液体收纳室;340a... 液体收纳室;341…空气贮存室;342…间隔壁部;343…注入口邻接部;345…液体保持部; 34 …液体保持部(多孔质部件);346…底面部;347…上面部;348…另一端部;349…液体出口 ( 一端部);350…连通部;:350b…连通部;351…一端部;352…另一端部;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收纳容器,其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纳容器具备:液体收纳室,其用于收纳所述液体;液体注入口,其与所述液体收纳室连通,用于向所述液体收纳室注入所述液体;以及液体导出部,其用于使所述液体收纳室的所述液体向外部流通,并且在向所述液体收纳室注入所述液体时的所述液体收纳容器的注入状态下,该液体导出部的一端部在从所述液体收纳室的底面起在规定高度的位置处与所述液体收纳室连通,另一端部朝向外部开口,所述液体收纳容器在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所述液体收纳室的所述液体时的使用状态下,使所述液体导出部位于比所述液体注入口还靠下方的位置,所述液体收纳室具有液体保持部,所述液体保持部与所述液体导出部的所述一端部连通,并且针对所述液体收纳室收纳了规定量以上的所述液体的情况而言,在从所述使用状态变为所述注入状态的情况下,利用所述液体保持部来对所述液体收纳室内的所述液体进行保持,以使所述液体导出部内的所述液体与所述液体收纳室内的所述液体未经由空气地连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芳明石泽卓武田侑希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