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材芯片及耗材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68993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耗材芯片及耗材容器,该耗材芯片具有基板,基板上设有通讯单元以及与通讯单元电连接的电子模块,电子模块设有控制单元、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且存储有至少二组耗材数据的存储器,其中,电子模块还设有至少一个识别触点,每一识别触点与一根导线的第一端连接,该导线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电位连接点,导线还通过旁路导线连接至第二电位连接点,导线的至少一部分或旁路导线的至少一部分外露在基板的外露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耗材芯片能多次使用,且用户可方便地自行对耗材芯片进行处理,减少发生耗材芯片的电触点与打印机电触点无法连接的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打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装在打印耗材上的耗材芯片以及安装有这种耗材芯片的耗材容器。
技术介绍
打印机作为常见的办公设备,为现代化办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现有的打印机分为喷墨打印机以及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使用容纳有墨水的墨盒作为耗材容器向纸张喷射墨水,以在纸张上形成需要打印的文字或图案;激光打印机则使用容纳有碳粉的碳粉盒作为耗材容器在介质上形成需要打印的文字或图案。参见图1,现有的墨盒具有一个壳体11,壳体11围成腔体15,腔体15内容纳有墨水。壳体11的下方设有出墨口 14,腔体15内的墨水可经过出墨口 14流出。在壳体11外壁上安装有一块耗材芯片13,耗材芯片的结构如图2所示,耗材芯片13具有基板16,在基板16上设有多个电触点17,电触点17作为通讯单元与喷墨打印机上的电触点连接,用于与喷墨打印机进行数据交换。基板16上还设有一个电子模块18,电子模块18的电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电子模块设有控制单元21以及存储器22,控制单元21用于控制存储器22内的数据读写。存储器22存储有与墨盒相关的信息,包括可变信息与不变信息,可变信息是随打印操作会不断变化的信息,如墨水余量、打印时长等信息,不变信息是不会随打印操作变化的信息,如墨盒型号、适用的喷墨打印机型号、墨水颜色等。喷墨打印机工作时,将读取存储在耗材芯片13内的墨水余量数据,并在打印操作完毕后,对墨水余量数据进行更新,将更新后的墨水余量数据写入耗材芯片内。这样,随着打印工作进行,存储在耗材芯片13内的墨水余量数据将不断变小。当喷墨打印机判断所读取的墨水余量数据小于预定值时,判断墨盒内墨水余量不足,发出警告信息,并在判断墨水耗尽后停止执行打印操作。由于墨水耗尽后,耗材芯片13及墨盒的壳体11仍可继续使用,部分消费者将对墨盒重新灌墨并继续使用。但此时耗材芯片13记录的墨水余量为零,喷墨打印机将无法进行打印操作。因此,部分耗材生产厂家在耗材芯片上设置两组电触点,并在耗材芯片内存储两组耗材数据,每一组耗材数据包括可变信息及不可变信息。墨盒第一次安装到喷墨打印机时,使用第一组电触点与喷墨打印机电触点连接,并使用第一组耗材数据与喷墨打印机进行通讯,在第一组耗材数据中的墨水余量数据为零后,用户需要自行取下墨盒,调整耗材芯片在墨盒上的位置,以便墨盒安装到喷墨打印机后,第二组电触点与喷墨打印机的电触点连接,并使用第二组耗材数据与喷墨打印机进行通讯。上述方法虽然能解决耗材芯片及墨盒多次使用的问题,但用户需要将芯片从墨盒上取下,并调整芯片在墨盒上的位置,不利于用户的操作。并且,一旦用户对芯片位置调整不正确,容易导致第二组电触点无法与喷墨打印机上的电触点连接,造成喷墨打印机因无法访问耗材芯片而无法正常工作。参见图4,现有碳粉盒具有壳体31,壳体31围成容纳碳粉的腔体,壳体的外壁上设有一个芯片安装位32,耗材芯片33安装于芯片安装位32上。与墨盒的耗材芯片类似,碳粉盒的耗材芯片33也具有基板,基板上设有作为通讯单元的电触点34,用于与激光打印机进行数据交换。并且,基板的另一侧设有与电触点34电连接的电子模块,电子模块上也设控制单元及存储器。与墨盒的耗材芯片类似,碳粉盒使用的耗材芯片也存在无法多次使用或再次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此外,现有大多数复印机、传真机或一体机等成像设备上均可拆卸地安装有碳粉盒或碳粉筒作为耗材容器,耗材容器具有容纳碳粉的腔体,且在耗材容器的外壁上设置耗材芯片,这些耗材芯片也存在与墨盒的耗材芯片相同的问题,即无法多次使用或再次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用户多次使用的耗材芯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有上述耗材芯片的耗材容器。为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耗材芯片包括基板,基板上设有通讯单元以及与通讯单元电连接的电子模块,电子模块设有控制单元、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且存储有至少二组耗材数据的存储器,其中,电子模块还设有至少一个识别触点,每一识别触点与一根导线的第一端连接,该导线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电位连接点,导线还通过旁路导线连接至第二电位连接点,导线的至少一部分或旁路导线的至少一部分外露在基板的外露面上。由上述方案可见,导线或旁路导线的外露部分未被刮断前,识别触点通过导线连接到第一电位连接点与第二电位连接点,此时识别触点的电位为原始的电位,在导线或旁路导线的外露部分被刮断后,识别触点仅与第一电位连接点或第二电位连接点电连接,识别触点的电位发生变化,控制单元根据识别触点的电位变化选择不同组的耗材数据与打印机进行通讯。这样,用户在耗材芯片使用一次后,刮断一根导线或旁路导线的外露部分,耗材芯片即更换所使用的一组耗材数据,实现耗材芯片的多次使用,且用户无需将耗材芯片从墨盒或碳粉盒等耗材容器上取下,操作简单方便。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导线的外露部分或旁路导线的外露部分具有刮断区域。由此可见,通过设置刮断区域,能够让用户清楚地明确需要刮断的区域,避免刮断错误的导线。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电位连接点为电源,第二电位连接点为地。可见,由于电源与地的电位差较大,在导线或旁路导线刮断后,识别触点上电位变化较大,能减少控制单元判断识别触点电位变化错误的情况。为实现上述的另一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耗材容器包括壳体,壳体围成容纳耗材的腔体,腔体下端设有耗材出口,壳体的外壁上安装有耗材芯片,耗材芯片具有基板,基板上设有通讯单元以及与通讯单元电连接的电子模块,电子模块设有控制单元、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且存储有至少二组耗材数据的存储器,其中,电子模块还设有至少一个识别触点, 每一识别触点与一根导线的第一端连接,该导线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电位连接点,导线还通过旁路导线连接至第二电位连接点,导线的至少一部分或旁路导线的至少一部分外露在基板的外露面上。由上述方案可见,用户可通过刮断导线或旁路导线的外露部分来改变识别触点的电位,控制单元根据识别触点的电位来选择使用哪一组耗材数据与喷墨打印机进行通讯。 因此,通过刮断导线或旁路导线的外露部分能实现耗材芯片的多次使用,且操作简单,不会导致喷墨打印机的电触点无法与耗材芯片的电触点不连接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一种墨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墨盒芯片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是现有一种墨盒芯片电子模块的电原理框图。图4是现有一种碳粉盒的结构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耗材芯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耗材芯片第一实施例中电子模块的电原理框图。图7是本技术耗材芯片第二实施例中电子模块的电原理框图。图8是本技术墨盒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耗材容器既可以是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的墨盒,也可以是安装在激光打印机或复印机、传真机、一体机上的碳粉盒或碳粉筒,下面结合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耗材芯片第一实施例参见图5,本实施例具有一块基板51,基板51的一个表面为外露面,即安装到墨盒上后能被观看到的表面,外露面上设有作为通讯单元的多个电触点52,用于与喷墨打印机的电触点连接。当然,若喷墨打印机与耗材芯片之间为无线通讯,则通讯单元为用于无线通讯的天线。在基板的另一面设有与电触点连接的电子模块,电子模块的电原理框图如图6 所示。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耗材芯片,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通讯单元以及与所述通讯单元电连接的电子模块,所述电子模块设有控制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且存储有至少二组耗材数据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模块还设有至少一个识别触点,每一所述识别触点与一导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导线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电位连接点,所述导线还通过旁路导线连接至第二电位连接点,所述导线的至少一部分或所述旁路导线的至少一部分外露在所述基板的外露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禄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