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钛带酸洗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81878 阅读:3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钛带酸洗工艺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连续式酸洗时的进酸排酸顺序设置为从第1号槽进酸,而从最后一号槽排酸。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所用的酸液少、能够提高钛带运行速度、并提高钛带产量的显著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钛带连续式酸洗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钛带的酸洗工艺技术,主要是采用梯级逆流浅槽式酸洗技术,一般设置 3 5段酸洗槽,槽间设置挤干辊,挤干辊的作用一是将带表面的酸液挤干同时将钛带从前一槽内拉出并送进下一槽酸洗槽内进行再酸洗。带钛带顺序进入1号 2号 3号...酸洗槽,每一槽的进酸口开在槽的后半段,每一槽内的进酸都是逆钛带前进方向从酸洗槽的后半段侧墙进入酸洗槽内,与槽内的酸液混合,并由于新进入的酸液的射流作用,使槽内的酸液形成一定的逆向(与带的前进方向相反)紊流,并从槽的前段挤干辊位置处溢流出,并通过管道进入酸液循环罐。钛带从挤干辊出来接着进入酸液内紧贴着槽的底部向酸洗槽的后段方向前进。这样形成带前进方向与酸流的方向相反,而酸洗槽设计较浅,所以称之为浅槽紊流酸洗。新配制的酸液首先进入最后一槽(如3号槽)内,在3号槽内用过后进入3号酸液循环罐内,又从此酸液循环罐内用泵打进2号槽内使用,如此最后进入到1号槽内使用,这样使用则在各段酸洗槽内所用的酸液之游离酸浓度自然形成不同的浓度梯度。结果是沿带前进方向排列的各段酸槽1号 2号 3号..到最后一段内的酸液中的游离酸浓度是一段比一段高。钢带进入漂洗段前的最后一段槽内的酸液游离酸浓度是最高的。这种酸洗工艺,在酸洗钢带上是适用的,其生产效率高而所用的酸液又较少,可以提高钢带的运行速度并提高产量。但在酸洗钛带时则带来一些问题。主要是首先,钛板的酸洗是用氢氟酸加硝酸混酸液对钛板进行酸洗,目的是洗出板表面的氧化层,由于混酸与钛板表面的化合反应相当强烈,尤其是酸与纯金属钛的反应比与钛的氧化物反应剧烈得多,同时酸洗将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从最后一段酸槽内出来的钛带的温度很高,钛带表面的残留酸液在短时间内蒸发从而会使酸洗后的钛带表面容易形成大量酸斑。而这种酸斑在后来的漂洗过程中是无法洗出的,而洗出来的钛板卷表面质量也难以控制。其次,混酸液的使用效率低,酸浪费较大。钛带酸洗的目的是洗除其表面的氧化层而金属钛本体是不用再去除的,但用这种进排酸工艺方法恰好会形成成新配好的酸液首先用于已洗除大部分氧化层的板面,使得金属钛本体和酸液发生剧烈地反应,一方面浪费了酸液中游离酸,同时又使酸洗的板面粗糙,影响带面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进、排酸工艺带来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生产效率高、所用的酸液少、能够提高钛带运行速度、提高钛带产量的钛带酸洗工艺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将连续式酸洗时的进酸排酸顺序设置为从第1号槽进酸,而从最后一号槽排酸。现有的进、排酸工艺是逆钛带前进方向进排酸,而本专利技术是顺钛带前进方向进排酸,即采用新配制的新酸液从1号槽进入酸洗槽,而从最后一段槽排酸。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是这样让新酸液先和原始的附有大量氧化层的钛板面接触,充分利用新酸液中游离酸液浓度高时首先进行原始板面氧化层的酸洗,提高酸洗液的使用效率,使用过的酸液顺向进入下槽,最后进入最后一槽,这样最后一槽内酸液中游离酸含量最低,其与金属钛本体面反应则不是很强烈,酸液温度也不是很高,钛板卷的温度也不是很高,这样洗出来的板面质量较好,同时酸液酸洗能力也不浪费,酸洗后的表面质量也好控制。由于进入漂洗段前的最后一段酸洗槽内的游离酸浓度已很低,酸洗反应不是很剧烈,酸液温度和钛板卷的温度都不会很高,从酸液中出来的板卷在进入到漂洗槽前残留在板面上的酸液不易蒸发干,从而也不会留下酸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见图1,,本专利技术将连续式酸洗时的进酸排酸顺序设置为从第1号槽进酸,而从最后一号槽排酸。图中T为钛带,大箭头为钛带运行方向。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取酸洗槽为3个,各酸液循环罐位于各自酸洗槽之下,本专利技术重新进行进排酸工艺管道改造,将新配制的酸液的进酸管A接到1号酸洗槽的酸液循环罐上,而将排酸管B接入到最后一道酸洗槽的酸液循环罐上,并通过泵和各段酸液循环罐间的重新联接,使新酸液从1号酸洗槽的酸液循环罐内进入,将1号 2号,2号 3号酸液循环罐间用联通管联接,各罐的酸液位满后通过联通管溢出到下一段酸液循环罐内,而最后一段酸液循环罐通过一台废酸泵将酸打到废酸处理站进行处理,这样1号、2号、3号酸洗槽内游离酸的浓度顺带的前进方向是1号槽最高,而最后一槽最低。权利要求1. ,通过将钛带连续送入3 5个酸洗槽内进行酸洗,从而去除钛带表面的氧化层,其特征是将连续式酸洗时的进酸排酸顺序设置为从第1号槽进酸,而从最后一号槽排酸。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将连续式酸洗时的进酸排酸顺序设置为从第1号槽进酸,而从最后一号槽排酸。本专利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所用的酸液少、能够提高钛带运行速度、并提高钛带产量的显著优点。文档编号C23G3/02GK102330100SQ20111018380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日专利技术者刘昆, 史亚鸣, 曹占元, 毛绍云, 范勇斌, 韩东辰, 高陆昆 申请人:云南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钛带酸洗工艺方法,通过将钛带连续送入3~5个酸洗槽内进行酸洗,从而去除钛带表面的氧化层,其特征是:将连续式酸洗时的进酸排酸顺序设置为从第1号槽进酸,而从最后一号槽排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勇斌史亚鸣曹占元刘昆毛绍云高陆昆韩东辰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