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建光专利>正文

装配风口叶片的集成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7461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装配风口叶片的集成件,包括两条相对称且平行布设的侧板,侧板由型材制成,两侧板通过连接构件相连,两侧板间通过混流构件装配风口叶片,风口叶片通过混流构件留有的空隙朝向外部;所述的集成件固定安装于建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风口叶片的长度及宽度来截取两侧板的长度,同时,安装时可以调整两侧板的间距,从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成件不限长、不限宽、不限高,便于安装、设计、施工,其结构简洁、美观、实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风口叶片的集成件
本技术属于建筑装饰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风口叶片的集成件。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构造的功能设备终端琳琅满目,如照明设备、空调风口、消防用的烟感器及喷淋头、警报器、监控探头、摄像头、暖通、检修口、无线覆盖等,如照明设备是建筑中必不可少的功能装置;安装有中央空调的大楼,室内都需要开空调风口 ;在室内吊顶结构中, 一般都开有检修口 ;对有些建筑场所,如超市,还安装有消防用的烟感器及喷淋头、警报器、 监控探头、摄像头等;在隧道、地铁站、过街通道、过江隧道等场所也有与上述相类似的功能设备终端。就传统技术而言,上述诸多建筑功能设备终端都是独立安装的,且这些建筑功能设备的终端都显露于建筑构造外部。如照明装置,其包括发光体、灯架,灯架固定安装于建筑构造,发光体与电源电联接,发光体还与控制电路相联,共同构成一个照明装置。如装有中央空调的大楼,其室内的风口处还需另装通风护罩。如安装有消防用的烟感器及喷淋头、 警报器、监控探头、摄像头等功能设备终端,还必须独立装配与其配套的构件。由于上述诸多建筑功能设备的终端都是独立安装的,且这些建筑功能设备的终端都显露于建筑构造之外,这对建筑结构而言,其存在着诸多缺陷各种建筑功能设备终端的部件零散且凌乱,结构错综复杂,严重影响建筑的整体结构及整洁、美观度;此外,各种建筑功能设备终端的装配、维修也麻烦。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申请人提出了多款将建筑功能设备终端集成安装的集成带,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或授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风口叶片的集成件,其使建筑结构整齐、有序、简洁。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装配风口叶片的集成件,包括两条相对称且平行布设的侧板,侧板由型材制成,两侧板通过连接构件相连,两侧板间通过混流构件装配风口叶片,风口叶片通过混流构件留有的空隙朝向外部;所述的集成件固定安装于建筑。所述的集成件,连接构件挂接所述的侧板。所述的集成件,侧板的外壁沿长度方向形成上下相对的第一凸条、第二凸条,第一凸条、第二凸条与侧板外壁间分别形成第一滑道、第二滑道;所述连接构件的内壁形成向上折弯的钩部,该钩部钩接于侧板外壁的第一滑道;所述的连接构件设置转动片,该转动片可向下转动至插入侧板外壁的第二滑道。所述的集成件,侧板外壁沿长度方向形成上下相对的第一凸条、第二凸条,第一凸条、第二凸条与侧板外壁间分别形成第一滑道、第二滑道;所述连接构件的内壁形成向上折弯的钩部,该钩部钩接于侧板外壁的第一滑道;所述的连接构件固接一滑片,该滑片的下边沿插入侧板外壁的第二滑道。所述的集成件,侧板外壁沿长度方向形成上下相对的第一凸条、第二凸条,第一凸条、第二凸条与侧板外壁间分别形成第一滑道、第二滑道;所述连接构件的内壁形成向上折弯的钩部,该钩部钩接于侧板外壁的第一滑道;所述连接构件的下边沿折弯后插入于侧板外壁的第二滑道。所述的集成件,两侧板分别通过扣件与混流构件的两侧边沿挂接。所述的集成件,侧板的内壁形成端部朝下的插接部,该插接部的相对两侧壁呈向下的斜面状,且此相对的两侧壁形成相对的弧形凹部;所述的扣件向上形成两侧壁,两侧壁保留一定间距,两侧壁的相对侧形成弧形凸起,该弧形凸起与侧板上边沿端部的弧形凹部相适配而卡接;所述扣件挂接所述的混流构件。所述的集成件,扣件的上部相对两侧壁呈斜面状,且此相对的两侧壁形成相对的弧形凹部;所述侧板的内壁形成端部朝下的插接部,该插接部形成两侧壁,两侧壁保留一定间距,两侧壁的下端部相对侧形成弧形凸起,该弧形凸起与扣件的弧形凹部相适配而卡接; 所述扣件挂接所述的混流构件。本技术可以根据风口叶片的长度及宽度来截取两侧板的长度,同时,安装时可以调整两侧板的间距,从而本技术集成件不限长、不限宽、不限高,便于安装、设计、 施工,其结构简洁、美观、实用。本技术集成件可安装于诸多建筑结构中,如建筑室内、地铁站台、隧道、过街通道、过江隧道等场所,如住宅楼、商用楼、超市、车站等,使建筑结构整齐、简洁、有序。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图。图2是实施例1的局部分解放大图。图3是实施例1两侧板与连接构件的装配图。图4是实施例1连接构件与滑片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实施例1连接构件与滑片的主视图。图6是实施例1连接构件与滑片的俯视图。图7是实施例1连接构件与滑片的左视图。图8是实施例1滑片的主视图。图9是实施例2的结构图。图10是实施例2连接构件与滑片的主视图。图11是实施例3的结构图。图12是实施例4的结构图。图13是图12的A部放大图。图14是实施例5连接构件的主视图。图15是实施例5连接构件的侧视图。图16是实施例5连接构件的俯视图。图17是实施例6连接构件的主视图。图18是实施例6连接构件的侧视图。图19是实施例6连接构件的俯视图。图20是实施例7连接构件(转动片动作前)的结构图。图21是实施例7连接构件(转动片动作后,其下边沿朝下)的结构图。图22是实施例8连接构件(转动片动作前)的结构图。图23是实施例8连接构件(转动片动作后,其下边沿朝下)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 参见图1-8,侧板1由型材制成,两侧板1相对称且相平行布设,两侧板 1之间围成一未封闭的容纳区,用于容纳风口叶片或风口叶片与其它建筑功能设备终端。侧板1的上部沿长度方向向内侧折弯90度后,再向下折弯90度,从而该端部1-1呈朝下状态, 该端部1-1的相对两侧壁呈向下的斜面状,且此相对的两侧壁形成相对的弧形凹部1-1A。 扣件4向上形成两侧壁4-1,两侧壁4-1保留一定间距,两侧壁4-1的上端部向对侧形成弧形凸起4-1A,该弧形凸起4-1A与侧板1上边沿端部的弧形凹部I-IA相适配而卡接。扣件 4的下部4-1向两侧延伸形成横向的挂板4-2。 侧板1可卡接多个扣件4,装配时,将扣件4对准侧板1的端部1-1并向上推,扣件 4的两侧壁4-1的弧形凸起4-1A沿侧板端部1-1的斜面滑动并向外撑开,直至其两侧的弧形凸起4-1A卡入侧板端部的弧形凹部1-1A,扣件4装配到位,两者卡接牢固。侧板1的外壁沿其长度方向形成两道凸条1-2A、1-2B,两凸条再向对翻折90度,从而侧板外壁间形成上下相对应的两道滑道1-3A、HB。侧板1的下边沿1-4向外翻折90度,翻折部1-4的端部内侧沿其长度方向形成一道凸条,从而形成一道滑道1-4A,与此相对应地,在侧板1外壁下部也形成一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条,从而也形成一道滑道1-4B。此两滑道1-4A、1-4B的端部可插入适当厚度的对接片,用于对接两条侧板。侧板1的翻折部1-4可用于支撑建筑的其它构件,如吊顶天花板。连接构件2的下部两侧边沿形成相对应的缺口 2-1,缺口 2-1处扣接滑片3,滑片 3的两侧边沿形成勾状的扣接部3-1,滑片3通过两侧的扣接部3-1而扣于连接构件2的缺口 2-1处。而滑片3的下边沿3-2向内折弯90度后,再向下折90度,下边沿3_2插入侧板 1外壁的下滑道1-3B。连接构件2的两侧边中上部内壁形成向上折弯的钩部2-2,该钩部 2-2置入侧板1外壁的上滑道1-3A。装配时,将连接构件对准侧板的滑道插入并止于适当的位置。两侧板可通过一根、两根、三根、四根或更多连接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装配风口叶片的集成件,其特征是包括两条相对称且平行布设的侧板,侧板由型材制成,两侧板通过连接构件相连,两侧板间通过混流构件装配风口叶片,风口叶片通过混流构件留有的空隙朝向外部;所述的集成件固定安装于建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光
申请(专利权)人:徐建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