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57269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及与导电端子相互连接的线缆,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及定位块,第一本体包括底壁、自底壁前端向上延伸的前端壁、自底壁左右两端向上延伸的延伸壁及贯穿前端壁与底壁前端的插槽,定位块包括平板部,平板部下方设有前后贯穿的若干收容槽,线缆收容于收容槽内,导电端子顶端设置有尖刺,导电端子向上插入插槽内,尖刺刺破线缆的绝缘外皮,定位块向下安装于第一本体内,导电端子可准确的刺破线缆并与线缆形成电性连接。(*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以传输电信号的线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线缆连接器是电子设备间用于传输信号的重要部件,与本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240719号,该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及延伸出绝缘本体并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及定位块,第一本体包括顶壁、底壁及连接顶壁与底壁的两侧壁与前端壁,顶壁、底壁、两侧壁及前端壁共同围设成一收容空间,第一本体设有向下贯穿底壁及向前贯穿前端壁的插槽,定位块前端设有前后贯穿的若干定位槽,线缆排布于定位槽内,定位块自后向前插入收容空间内,使得定位块固持在第一本体内,线缆暴露于插槽内,导电端子顶部设有锋利的尖刺, 尖刺刺破线缆的绝缘外皮与线缆形成电性连接,当定位块自后向前插入收容空间时,线缆可能不能组装到正确位置,导致导电端子尖刺不能准确的刺破线缆的绝缘外皮而导致无法正常进行信号传输。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线缆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线缆与导电端子连接可靠性的线缆连接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及与导电端子相互连接的线缆,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及定位块,第一本体包括底壁、自底壁前端向上延伸的前端壁、自底壁左右两端向上延伸的延伸壁及贯穿前端壁与底壁前端的插槽,定位块包括平板部,平板部下方设有前后贯穿的若干收容槽,线缆排布于收容槽内,导电端子顶端设置有尖刺,导电端子向上插入插槽内,尖刺刺破线缆的绝缘外皮而与线缆实现电性连接,所述定位块向下安装于第一本体内。所述定位块的收容槽与插槽一一对应,线缆前端对齐后向上安装于收容槽内,线缆被收容槽与插槽共同收容固定。所述定位块还包括自平板部前端向上延伸的凸块、自凸块向后延伸的凸台及自平板部前端向下延伸的延伸部,凸块向上凸伸超过凸台。所述第一本体前端壁设有向后凹伸的固持槽,固持槽内设有向前凸伸的卡扣,定位块的延伸部设有前后贯穿的卡持孔,延伸部收容于固持槽内,卡扣收容于卡持孔内。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第二本体,第二本体向下安装于第一本体上,定位块被夹持于第一、第二本体之间。所述第二本体包括顶壁及自顶壁左右两端向下延伸的侧壁,侧壁设有向下延伸的若干卡持部,卡持部设有贯穿的通孔,第一本体的延伸壁外侧设有向内凹伸并向上贯穿的若干凹槽,凹槽内设有向外凸伸的卡脚,第二本体的卡持部收容于凹槽内,卡脚收容于通孔内。所述第二本体顶壁前端向前贯穿形成用以收容凸块的安装空间,顶壁设有位于第一定位槽后方的挡止块及位于挡止块前方的收容凸台的固定槽,固定槽向前延伸与安装空间相连通,固定槽向后延伸至挡止块,挡止块中部凹设有通道槽,用于收容光纤,第二本体向下安装在定位块上,凸块收容于安装空间内并向前暴露于外部。所述定位块的凸块两侧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固定块,凸台两侧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固定块,所述安装空间设有向两侧延伸并与安装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定位槽,第一固定块卡持于第一定位槽内,固定槽设有向两侧延伸的第二定位槽,第二固定块卡持于第二定位槽内。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设于定位块上的透镜及与透镜进行光耦合的光纤,光纤设于定位块上并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所述凸块设有前后贯通的收容孔,凸台设有前后贯通的固持孔,收容孔与固持孔相连通,所述透镜安装于收容孔内并暴露于收容孔前端外部,光纤自固持孔插入并向前延伸进入收容孔,光纤与透镜形成光耦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安装有线缆的定位块向下安装入第一本体,导电端子可准确的向上刺破线缆并与线缆形成电性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与图1相似,但取自另一角度。图3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的再一角度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100用以插接对接插座(未图示), 线缆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设于绝缘本体1上的导电端子2、与导电端子2电性连接的线缆3、安装于绝缘本体1内的透镜(未图示)及与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用以与透镜光耦合的光纤5。进一步参阅图3及图4所示,绝缘本体1包括第一本体11、第二本体12及定位块 13,第一本体11包括底壁110、自底壁110前端向上延伸的前端壁111及自底壁110左右两端向上延伸的延伸壁112,第一本体11设有若干贯穿前端壁111与底壁110前端的插槽 1110,前端壁111设有向后凹设的固持槽1111,固持槽1111内设有向前凸伸的卡扣1112, 延伸壁112外表面设有向上贯穿的若干凹槽1113,凹槽1113内设有向外凸伸的卡脚1114, 延伸壁112顶端设有若干收容孔1115。请参考图3至图6所示,第二本体12包括顶壁120及自顶壁120左右两端向下延伸的侧壁121,侧壁121设有向下延伸的若干卡持部1211,卡持部1211设有左右贯穿的通孔1212,第二本体12顶壁120前端向前贯穿形成一安装空间1201及向安装空间1201两侧延伸并与安装空间1201相连通的第一定位槽1202,顶壁120中部设有位于第一定位槽 1202后方的挡止块1203,挡止块1203中部凹设有前、后延伸的通道槽1204,挡止块1203前方凹设在顶壁120内侧的固定槽1205,固定槽1205向前延伸与安装空间1201相连通,固定槽1205后端延伸至挡止块1203,固定槽1205与通道槽1204相连通,固定槽1205设有向两侧凹伸的第二定位槽1206,侧壁121设有向下延伸的若干定位柱1213。参考图4及图5所示,定位块13包括平板部130及自平板部130前端向上延伸的凸块131、自凸块131向后延伸的凸台132、自凸块131向后倾斜向上延伸的锁扣部1311及自平板部130前端向下延伸的延伸部133。锁扣部1311位于凸台132上方,延伸部133设有前后贯穿的卡持孔1331,平板部130下方设有前后贯穿的若干收容槽1301,凸块131向上凸伸超过凸台132,凸块131设有前后贯通的收容孔1312,凸台132设有前后贯通的固持孔1321,收容孔1312与固持孔1321相连通。凸块131两侧设有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固定块 1313,凸台132两侧设有向外侧延伸的第二固定块1322。参阅图4至图6所示,透镜安装于收容孔1312内并向前暴露于外侧,透镜向后与固持孔1312相对齐。线缆3前端对齐后向上排布于定位块13收容槽1301内,光纤5自凸台132固持孔1321向前延伸入凸块131收容孔1312内与透镜形成光耦合,以传输光学信号。将安装好光纤5与线缆3的定位块13向下安装入第一本体11上,线缆3被固定收容于收容槽1301与插槽1110之间,定位块13延伸部133收容于固持槽1111,卡扣1112卡于卡持孔1331内,导电端子3插入插槽1110并抵持于线缆3上,导电端子2顶端设有尖刺21, 尖刺21刺破线缆3的绝缘外皮从而实现两者电性连接,导电端子2收容于该插槽1110内。 第二本体12向下安装于第一本体11上,定位块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及与导电端子相互连接的线缆,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及定位块,第一本体包括底壁、自底壁前端向上延伸的前端壁、自底壁左右两端向上延伸的延伸壁及贯穿前端壁与底壁前端的插槽,定位块包括平板部,平板部下方设有前后贯穿的若干收容槽,线缆排布于收容槽内,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顶端设置有尖刺,导电端子向上插入插槽内,尖刺刺破线缆的绝缘外皮而与线缆实现电性连接,所述定位块向下安装于第一本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聘胜陈钧王青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