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列斌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节能材料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6597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节能材料,该材料为颗粒状,由绿柱石、宝石级刚玉以及单晶体石英石熔合而成。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生产该节能材料的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按比例将原料粉碎搅拌均匀,然后在1280摄氏度条件下进行熔合,在升温过程中温度上升速度为每60分钟200摄氏度,在达到1280摄氏度后保温30分钟,再制成颗粒状成品,自然冷却至60摄氏度时放置于0摄氏度的环境中冷却75小时,然后每30分钟升高5摄氏度至60摄氏度,最后保温24小时即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简便、高效、适用范围广、长效性经济、环保、提高动力性、延长自动档使用寿命、增强冷却液散热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节能材料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节能材料,并同时提供了一种生产用于发动机的节能材料的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科技水平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小型汽车的逐渐普及,发动机的使用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但随之而来的是燃油消耗的急剧增加,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尤其是节节攀升的油价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压力不断加大, 汽车节油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相关产品也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通常来说,这些产品的节油方式都是通过降低摩擦力或是提高油料燃烧效率的方式来实现的,而这种方式可利用的空间很小,现代汽车工业的技术已经使汽车发动机的燃料燃烧效率提高到93%以上,留给人们可利用的空间只有7%左右,而就是这7%左右的空间人们又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利用, 因此,这种方式节油虽然有效果,但不是非常明显。如申请号为200710130955. 9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燃油节油晶及制备方法,涉及汽车燃油添加剂
该节油晶成固态小片状,其组分和含量(重量百分比)为二十二醇20 30 ;二十二饱和醇酸30 40 ;十八醇10 20 ;乙二醇饱和酰胺3 8 ;乙二醇甲醚3 8 ;甲基硅油3 8 ;二氧化硅5 10 ;偶氮苯1 3 ;其制备方法是先将除二氧化硅之外的以上各组分混合、加热、搅拌,然后将混合料冷冻后粉碎、造粒,再加入二氧化硅混合后由模具冲压成小片状。上述专利的产品的节油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是一次性用品,每次加油后都需重新加入本品,使用不方便。又如申请号为20062017^99.6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节油器,包括变压器和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设置在汽车进气管内,臭氧发生器通过变压器与外接电源相连。该专利节油效果一般,而且臭氧发生器容易损坏,损坏后维修更换也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节能效果好,使用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的用于发动机的节能材料。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节能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为颗粒状,由绿柱石、宝石级刚玉以及单晶体石英石熔合而成,按体积计,所述材料各个组分的含量为所述绿柱石2. 5至4. 5份,所述宝石级刚玉8至 12份,所述单晶体石英石5至9份。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如下发动机工作产生的各种热能及不同光谱红外线,其不能对由金属相隔的不同冷却液、燃料、润滑油分子及空气中氧分子团结构产生有效地、连续的、 更强的谐振激励和极化作用,且大部分红外线及热能通过各种水油冷却装置流失于自然界中。而本专利技术利用新合成材料的光谱变频、光谱反射性、压电性、热释电性及强的光谱远红外线发射率,利用发动机工作产生的大量热能、压力、振动、车辆行驶中的各种动态能成为新合成材料的光聚焦、光谱变频、光反射性的基础能,转换产生压电、热释电、3-12微米特定共振光谱的高能远红外线,以发动机工作产生的大量红外线及带极性冷却水分子为传导基经金属导电、导热性特点进行不同冷却液、金属、燃料、润滑油及空气中氧分子团物质间远红外线能量的传递。以分子共振形式对各种燃料及润滑油及入缸空气中氧分子团产生分子共振效应,从而增强润滑油分子内能及分子活跃性而达到增强润滑能力和流动性的目的,同理,也极大增强了各种燃料分子内能及活跃性并使之于空气中高内能氧分子混合度增强,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时达到更强的更快的燃料化学能释放,也就是达到燃烧速度更快和燃烧更完全的节能减排目的。因燃烧速度大幅提高,可提升30%动力输出,从而降低 20%-30%的燃料消耗,排放尾气中碳排放量下降达到30%。在使用时,本专利技术可装于一容器内,并安装在发动机冷却系统内,冷却水主要作用为光谱远红外线能量的传导媒介,其工作原理如下冷却水的化学分子式为H20,它是由带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许多水分子团组成,水分子是有极性的分子,一般称为偶极子或称为有极性分子电解质,极性分子在没有外加电场时不显示极性。将水分子放在外加电场中,每个极性分子会沿着电场力的方向形成有序排列,在电解质表面感应出相反的电荷,这一过程称为极化。外加电场越强,分子运动的动能越大,若在交变电场的作用下,极化作用会更强。新合成材料入水后利用热能冷却水温度变化、压力、振动、车辆行驶中的各种动态能为基础能转化产生0. 15毫安弱电流及热释电特性,产生正压电效应的冷却水激励电场, 新合成材料又在正压电效应激励电场激发下产生机械变形,即逆压电效应,产生极高的机械波频率,而机械波又与其它基础能作用于新合成材料而产生交变正逆压电效应,此时水体在交变微电场的作用下,极性水分子将被反复交变极化,交变电场的频率越高,极性分子反复转向的极化也就越快。此时,在不改变原有化学成分情况下,水分子团结构发生变形, 原缔合链壮大,大分子团断裂成小分子团,使水分子团聚合度下降,冷却水被新合成材料逐渐极化而获得界面的强流动性同时增强散热作用。新合成材料入水后利用基础能转化产生 0. 06毫安弱电流及3-12微米特定共振光谱的高能远红外线,在共振作用下,首先激活了水分子的振动能极,使水分子在极短时间内趋于较高振动能级,使水分子内能增大。冷却水分子在外加电场及高能远红外线的交互作用下带极性水分子内能活动更加剧烈,形成超细态携能冷却液,以水分子共鸣吸收能量形式利用金属温差、电势差使分子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原理,进行不同冷却液、金属、燃料、润滑油及入缸空气中氧分子团物质间高能量远红外线的传递,对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内燃料及氧气产生传导式分子共振效应,并对各种润滑油油道内的润滑油产生传导式分子共振效应,从而增加燃油及润滑油及入缸空气中氧分子团分子内能及分子活跃性。作为优选,上述绿柱石是海蓝宝石、祖母绿或绿宝石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优选,上述绿柱石是海蓝宝石。作为优选,上述宝石级刚玉是红宝石或蓝宝石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优选,上述宝石级刚玉是蓝宝石。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措施还包括上述节能材料还包括蓝电气石,按体积计,所述材料各个组分的含量为所述绿柱石2. 5至4. 5份,所述宝石级刚玉8 至12份,所述单晶体石英石5至9份,所述蓝电气石4至8份。蓝电气石具有良好的热释电效应,因此,加入蓝电气石能进一步加强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生产用于发动机的节能材料的工艺,其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节能材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按比例将原料粉碎并以 150目粉状搅拌均勻,然后在1280摄氏度条件下进行熔合,在升温过程中温度上升速度为每60分钟200摄氏度,在达到1280摄氏度后保温30分钟,再制成颗粒状成品,自然冷却至 60摄氏度时放置于0摄氏度的环境中冷却75小时,然后每30分钟升高5摄氏度至60摄氏度,最后保温M小时即成。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简便、高效、适用范围广不改变车辆原始设计;不改装油、电路;无强磁性,不会影汽车电路,不会对节气门体、发动机各精密泵体造成磁化及磁粘附性早期磨损。适合任何燃料的汽车发动机;2、长效性经济性使用寿命至少10年。安装后行驶2500KM左右可达到20%-30%的节油率;3、实现环保能够高效活化进入气缸中氧气分子、燃料分子,使之充分混合燃烧,排放尾气中的碳排放下降达到30% ;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节能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为颗粒状,由绿柱石、宝石级刚玉以及单晶体石英石熔合而成,按体积计,所述材料各个组分的含量为:所述绿柱石2.5至4.5份,所述宝石级刚玉8至12份,所述单晶体石英石5至9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列斌张若笠张玉森
申请(专利权)人:周列斌张若笠张玉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