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圆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36525 阅读:292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卷圆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及芯棒;所述芯棒的平面侧开设有两道相互对称的避位,所述芯棒的横截面呈底部为圆弧的凸型;所述下模开设有与所述芯棒弧面侧形状一致的弧形沟槽;所述上模开设有与所述下模配套的槽位,所述槽位两侧的所述上模的主体部分开设有与所述芯棒的横截面形状及大小均一致的通孔,所述通孔相互对称且在同一中轴面上。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型方便快捷及加工成本低、工效高等优点,卷圆产品精度高,适合卷圆的快速批量加工。(*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卷圆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一般的,卷圆成型工艺包括三个工序翘角、折弯、卷圆。对于特定的产品,如图1 所示的卷圆产品11,在卷圆成型时,首先采用普通尖刀22将工件的两端按要求折弯出一定长度和角度并相互对称的折弯边,形成图2所示的预折弯工件21,然后使用普通折弯刀31 将预折弯工件21折弯成型,如图3所示,在折弯成型时会出现预折弯工件21的折弯边撞到刀具的情况,导致无法得到成型产品;采用连续模成型,连续模的成本较高且制作周期长, 加工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客户紧急要货的需求。因此,如何快速、高效的将工件卷圆成型,并降低加工成本,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卷圆成型模具,该模具能够方便、精确的将预成型工件冲压成型,模具结构简单、实用,成本较低。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卷圆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及芯棒;所述芯棒的平面侧开设有两道相互对称的避位,所述芯棒的横截面呈底部为圆弧的凸型;所述下模开设有与所述芯棒弧面侧形状一致的弧形沟槽;所述上模开设有与所述下模配套的槽位,所述槽位两侧的所述上模的主体部分开设有与所述芯棒的横截面形状及大小均一致的通孔,所述通孔相互对称且在同一中轴面上。优选的,所述上模开设有用于连接折弯机冲头的卡槽。优选的,所述下模包括凸台和底座,所述凸台的高度大于所述槽位的深度,所述下模的横截面呈凸型。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将所述下模固定在折弯机基座上的固定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卷圆成型模具,由上模、下模及芯棒组成。卷圆成型时,将预折弯工件放置在下模上,预折弯工件的一半位于下模的弧形沟槽上方,将芯棒穿进与其形状及大小一致的上模的通孔内,然后启动折弯机,上模的向下冲压带动芯棒向下冲压,芯棒冲压预成型工件使之弯曲而进入下模的弧形沟槽内,形成目标产品需要的弧形;半成型后,折弯机带动上模开模,然后移动半成型工件的另一半对准下模的弧形沟槽,重复上述冲压步骤将半成型工件冲压成型。由于芯棒上开设有避位,该避位在工件冲压成型时正好避开预成型工件两侧的折弯,成型方便、精确,且模具的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且成本较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一种卷圆产品的示意图;图2为预折弯工件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卷圆产品成型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卷圆成型模具的上模与芯棒的正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卷圆成型模具的下模的正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卷圆成型模具的下模的侧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卷圆成型模具的芯棒的侧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卷圆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卷圆成型模具,该模具具有结构简单、实用的特点,且能够方便、精确的将工件冲压成型,成型效率高且加工成本低。根据图4 8,本技术公开的卷圆成型模具包括上模41、下模及芯棒42。芯棒42的横截面呈底部为圆弧形的凸型,芯棒42的平面侧开设有两道相互对称的避位71 ; 上模41开设有与下模配套的槽位43,槽位43两侧的上模41的主体部位均开设有贯通的通孔81,通孔81的大小及形状与芯棒42 —致,且两侧通孔81相互对称并在同一中轴面上; 下模包括凸台51及底座52,凸台51的上端开设有弧形沟槽53,弧形沟槽53的大小及形状与芯棒42的弧面侧一致,下模的横截面呈凸型,其凸台51的高度大于上模41的槽位43的深度,且下模的底座52底部开设有用于将下模固定在折弯机基座上的固定槽M ;在上模41 的凸起处的侧面开设有卡槽82,该卡槽82用于将上模41连接到折弯机上。参考图2,先用尖刀22将工件的两端按要求折弯,形成图示的预折弯工件21 ;冲压成型时,将芯棒42穿进上模41开设的通孔81内,形成图4所示的结构,再将上模41通过开设其上的卡槽82固定在折弯机的冲头上,然后将下模通过开设其上的固定槽M固定在折弯机的基座上,下模的弧形沟槽53与芯棒42的位置相互对应;上述预折弯工件21的一半对准下模的弧形沟槽53,启动折弯机,冲头向下冲压而带动上模41向下冲压,从而带动芯棒42冲压预折弯工件21,预折弯工件21在芯棒42及下模的共同作用力下被冲压成半成品,然后开模,将半成品的另一半移至并对准弧形沟槽53,重复上述冲压步骤,最终得到图 1所示的成型的卷圆产品11,最后只需将成型卷圆产品11与别的零件组装在一起,即可得到目标产品。对于该技术,由于芯棒42上开设有两道位置相互对应的避位71,因此冲压成型时,预折弯工件21的折弯端正好处于芯棒42的避位处,避免了成型时工件干扰模具而影响成型。相比现有的普通折弯刀31成型技术,本技术公开的卷圆成型模具结构简单, 芯棒42等部件独特的造型设计不仅可以方便、快捷的将工件冲压成卷圆产品,且相比连续模具有加工成本低及工效高的优点。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卷圆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及芯棒;所述芯棒的平面侧开设有两道相互对称的避位,所述芯棒的横截面呈底部为圆弧的凸型;所述下模开设有与所述芯棒弧面侧形状一致的弧形沟槽;所述上模开设有与所述下模配套的槽位,所述槽位两侧的所述上模的主体部分开设有与所述芯棒的横截面形状及大小均一致的通孔,所述通孔相互对称且在同一中轴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圆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开设有用于连接折弯机冲头的卡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圆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凸台和底座,所述凸台的高度大于所述槽位的深度,所述下模的横截面呈凸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圆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将所述下模固定在折弯机基座上的固定槽。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卷圆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及芯棒;所述芯棒的平面侧开设有两道相互对称的避位,所述芯棒的横截面呈底部为圆弧的凸型;所述下模开设有与所述芯棒弧面侧形状一致的弧形沟槽;所述上模开设有与所述下模配套的槽位,所述槽位两侧的所述上模的主体部分开设有与所述芯棒的横截面形状及大小均一致的通孔,所述通孔相互对称且在同一中轴面上。该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型方便快捷及加工成本低、工效高等优点,卷圆产品精度高,适合卷圆的快速批量加工。文档编号B21D37/10GK202097295SQ201120143900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9日专利技术者蒋云泉 申请人:苏州市天烨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卷圆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及芯棒;所述芯棒的平面侧开设有两道相互对称的避位,所述芯棒的横截面呈底部为圆弧的凸型;所述下模开设有与所述芯棒弧面侧形状一致的弧形沟槽;所述上模开设有与所述下模配套的槽位,所述槽位两侧的所述上模的主体部分开设有与所述芯棒的横截面形状及大小均一致的通孔,所述通孔相互对称且在同一中轴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云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天烨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浙江省温州市电信] 2014年05月28日 23:03
    你好,这个可以做什么产品啊?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