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垃圾中转系统的升降液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31485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埋垃圾中转系统的升降液压装置,包括液压油缸套筒和活塞杆,所述液压油缸套筒的最外层固定在下法兰上,活塞杆顶部固定在上法兰下方,液压油缸套筒以活塞杆为中心,由里向外层层相套,所述液压油缸套筒由二级直升降式油缸套筒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造成本低、导向稳定性高、安全系数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降液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地埋垃圾中转系统用的升降液压装置。
技术介绍
地埋垃圾中转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垃圾箱隐埋于地下,中转垃圾时,将垃圾箱升起,移至垃圾车箱顶。地埋垃圾中转系统中升降装置一般为柱塞油缸和滑轮钢绳升降,升降油缸为一级,油缸套筒为方筒,其缺点是1、结构复杂,能耗高,维修困难;2、由于升降油缸为一级,为了满足垃圾箱升降行程,因而油缸套筒的长度相对较长,所以中转站需挖较深的坑,才能满足安装要求;3、由于方形油缸套筒的导向点易磨损,所以稳定性绕度较差。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有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了《一种地埋式垃圾中转站升降液压装置》(专利号 ZL 200920303164. 6),提供了一种既能满足升降高度又缩短油缸套筒长度,导向稳定性好, 摆动小,绕度好的升降液压装置,但是由于该升降液压装置采用的是三级油缸,耗材料多, 制造成本高,而且该油缸顶部活塞杆直径小容易造成油缸折断,垃圾箱从顶部掉下,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地埋垃圾中转系统的制造成本低、导向稳定性高、安全系数高的升降液压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地埋垃圾中转系统的升降液压装置,包括液压油缸套筒和活塞杆,所述液压油缸套筒的最外层固定在下法兰上,活塞杆顶部固定在上法兰下方,液压油缸套筒以活塞杆为中心,由里向外层层相套, 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缸套筒由二级直升降式油缸套筒组成。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地埋垃圾中转系统的升降液压装置,其液压油缸套筒下方开有进出油口,方便液压油的进出,使液压装置的清洗容易。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地埋垃圾中转系统的升降液压装置,在所述的活塞杆内部套有无缝钢管,排气孔设置在活塞杆上方并与无缝钢管开口中心垂直,方便油缸中空气的排出,使油缸能正常运动。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地埋垃圾中转系统的升降液压装置,在各级液压油缸套筒的顶端设置有防尘圈,上端装配有支承环,内侧设置有密封圈,防尘圈、支承环、 密封圈三者顺序紧密相靠,进一步保证了装置的密封状态,使油缸正常运动,同时支承环的装配提高了升降液压装置的导向稳定性,摆动小,绕度好。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地埋垃圾中转系统的升降液压装置,在里层液压油缸套筒的下端设置有限位丝圈,保证了里层液压油缸套筒能够回到自己的层次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以油缸套筒直接以活塞杆为中心,由里向外层层相套,同时油缸采用二级油缸,减少了油缸的级数,增强了油缸的导向稳定性,并且这样材料耗费少,制造成本大大降低,同时由于采用的是二级油缸,中心活塞杆的直径较大,活塞杆不易折断,安全系数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沿A-A面的剖面示意图。图例说明1为上法兰,2为排气孔,3为活塞杆,4、10为油缸套筒,5为防尘圈,6、8为支承环, 7、9为密封圈,11为下法兰,12为进出油口,13为限位丝圈,14为无缝钢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图2,本技术一种地埋垃圾中转系统的升降液压装置,包括液压油缸套筒4、10和活塞杆3,所述液压油缸套筒的最外层固定在下法兰11上,活塞杆3顶部固定在上法兰1下方,液压油缸套筒4、10以活塞杆3为中心,由里向外层层相套,所述液压油缸套筒由二级直升降式油缸套筒4、10组成。作为优选,在液压油缸套筒下方开有进出油口 12,方便液压油的进出,使液压装置的清洗容易。在活塞杆3内部套有无缝钢管14,活塞杆3上方设置有排气孔2,排气孔2与无缝钢管14的开口中心垂直,油缸中的空气通过无缝钢管14从排气孔2中排出,方便了油缸中空气的排出,使油缸能正常运动。排气孔2用螺钉密闭,第一次使用时,将螺钉旋松,通过进出油口 12加油,这时装置内的空气通过无缝钢管14的管道从排气孔2中排出,装油完成后,再将螺钉旋紧,保持其密封状态。在各级液压油缸套筒的顶端设置有防尘圈5,上端装配有支承环6,内侧设置有密封圈7,防尘圈5、支承环6、密封圈7三者顺序紧密相靠,进一步保证了装置的密封状态,使油缸正常运动,同时支承环6的装配提高了升降液压装置的导向稳定性,摆动小,绕度好。 为了使装置的密封性和稳定性更好,在密封圈7下可设置支承环8,支承环8下设置密封圈 9,双密封圈和双支承环的间隔设置可使装置的密封性和稳定性更好。为了保证里层液压油缸套筒能够回到自己的层次位置,在里层液压油缸套筒的下端设置有限位丝圈13。本技术通过下法兰11固定在地面上,垃圾箱固定在上法兰1的上面。权利要求1.一种地埋垃圾中转系统的升降液压装置,包括液压油缸套筒和活塞杆,所述液压油缸套筒的最外层固定在下法兰上,活塞杆顶部固定在上法兰下方,液压油缸套筒以活塞杆为中心,由里向外层层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缸套筒由二级直升降式油缸套筒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埋垃圾中转系统的升降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油缸套筒下方开有进出油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埋垃圾中转系统的升降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杆内部套有无缝钢管,排气孔设置在活塞杆上方并与无缝钢管开口中心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埋垃圾中转系统的升降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级液压油缸套筒的顶端设置有防尘圈,上端装配有支承环,内侧设置有密封圈,防尘圈、支承环、密封圈三者顺序紧密相靠。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地埋垃圾中转系统的升降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里层液压油缸套筒的下端设置有限位丝圈。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地埋垃圾中转系统的升降液压装置,包括液压油缸套筒和活塞杆,所述液压油缸套筒的最外层固定在下法兰上,活塞杆顶部固定在上法兰下方,液压油缸套筒以活塞杆为中心,由里向外层层相套,所述液压油缸套筒由二级直升降式油缸套筒组成。本技术制造成本低、导向稳定性高、安全系数高。文档编号B65F9/00GK202098771SQ20112013012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8日专利技术者马利军 申请人:泸州市龙马潭区鑫军机械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埋垃圾中转系统的升降液压装置,包括液压油缸套筒和活塞杆,所述液压油缸套筒的最外层固定在下法兰上,活塞杆顶部固定在上法兰下方,液压油缸套筒以活塞杆为中心,由里向外层层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缸套筒由二级直升降式油缸套筒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利军
申请(专利权)人:泸州市龙马潭区鑫军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