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灌注装置,包括两固定架,多组成对活动横置于所述两固定架之间的一第一隔槽组件和一第二隔槽组件,所述第一隔槽组件包括上下叠置的一第一上支架及一第一下支架,所述第一上支架上等间隔设有若干I形隔槽,所述第一下支架上等间隔设有若干L形隔槽,所述I形隔槽与L形隔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隔槽组件包括上下叠置的一第二上支架及一第二下支架,所述第二上支架上等间隔设有若干I形隔槽;所述第二上支架与第一上支架并排且等高;每组所述第一隔槽组件与第二隔槽组件间形成的间距与待灌注的玻璃空盒的横向宽度相适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对灌液开口在底边时的产品进行液晶灌注,而且还能防止气泡或者欠灌不良现象的发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晶灌注装置。
技术介绍
灌液晶原理是利用毛细现象和压力差,将液晶灌入小片玻璃空盒内,用于显示图象和亮度。通常,带有封口的液晶产品都需要一个固定玻璃空盒的灌液治具,来完成灌液晶的制程。目前灌液晶产品的灌液开口大多设置在玻璃空盒的底边的中央,灌液治具包括两组用于固定玻璃空盒的两侧边的左L形、右L形支架。安装时,左、右支架呈相对设置。夹持时,对置的左L形、右L形夹条仅需和玻璃空盒的左、右两个角接触,即可承载小片玻璃, 将灌液开口对准液晶皿,液晶皿随着升降台上升,即可向玻璃空盒内灌满液晶。但是对于开口在玻璃空盒的底边靠边缘处的产品,如果仍采用这种灌液治具承载时,由于两边的承载支架均为L形,则玻璃空盒的灌液口与灌液治具的L形支架发生干涉,支架底边会挡住灌液口,因此无法向玻璃空盒内的灌注液晶。此外,当液晶皿通过气缸式升降台升降时,其无法确保每次上升的高度都相同,因此影响到液晶屏的顶起高度每次也不同,这样也容易使得液晶接触不均,当升起过高时,灌液口还会高出液晶面,导致灌液时空气混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灌液装置无法对开口在底边边缘处的玻璃空盒进行液晶灌注的缺陷,提供一种液晶灌注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液晶灌注装置,其包括两固定架,多组成对活动横置于所述两固定架之间的一第一隔槽组件和一第二隔槽组件,其特点在于,所述第一隔槽组件包括上下层叠设置的一第一上支架及一第一下支架,所述第一上支架上等间隔设有若干I形隔槽,所述第一下支架上等间隔设有若干L形隔槽,所述I 形隔槽与所述L形隔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隔槽组件包括上下层叠设置的一第二上支架及一第二下支架,所述第二上支架上等间隔设有若干I形隔槽;其中,所述第二上支架与所述第一上支架等高设置;每组所述第一隔槽组件与所述第二隔槽组件间形成有间距,所述间距与待灌注的玻璃空盒的横向宽度相适应。较佳地,所述第一上支架、所述第一下支架、所述第二上支架及所述第二下支架分别是由若干杆条串接形成的。较佳地,所述若干杆条间设有若干用于连接相邻所述杆条的连接座。较佳地,所述杆条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方形。较佳地,各所述第一上支架与各所述第一下支架,各所述第二上支架与各所述第二下支架均分别通过两连接卡头与所述两固定架活动连接。较佳地,所述连接卡头的下部设有一锥形槽,所述锥形槽内设有一与所述第一下支架或与所述第二下支架的端头相嵌套的连接孔。较佳地,所述连接卡头还包括一锥形端盖及一螺丝,所述锥形端盖与所述锥形槽相适配,通过所述锥形端盖及所述螺丝,所述第一下支架或所述第二下支架与所述连接卡头固接。较佳地,所述第一隔槽组件与所述第二隔槽组件间设有一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与所述固定架固接。较佳地,所述液晶灌注装置还包括两个液晶皿,其中一个所述液晶皿中装有液晶并靠近所述第二隔槽组件的所述第二上支架;另一个所述液晶皿靠近所述第一隔槽组件, 位于所述玻璃空盒的底部。本技术中,上述优选条件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1、采用本技术,玻璃空盒在灌注开始时,在第一隔槽组件、第二隔槽组件的夹持下,位于底边边角处的灌液口处于向下倾斜的状态,当平台上升时,位于灌液口下方的液晶皿内的液晶,会首先接触玻璃空盒的灌液口,确保灌液口始终位于液晶中,与周围环境隔离,防止气泡或者欠灌不良现象的发生。2、本技术的第一上支架、第一下支架、第二上支架、第二下支架可以分别由若干杆条串接形成,这样,如果某根杆条发生了磨损时,可以只更换该根杆条,相比现有技术中整根的长支架的更换,大大节约了制作的成本。3、本技术在连接卡头的下部设有锥形槽,另外,连接卡头还包括一锥形端盖及一螺丝,锥形端盖与锥形槽相适配,则通过锥形端盖及螺丝,第一下支架或第二下支架与连接卡头可以紧密固接,即使长期使用也不会发生松动,因此提高了装置的使用牢固性。4、本技术的液晶灌注装置还包括两个液晶皿,其中一个液晶皿中装有液晶并靠近第二隔槽组件的第二上支架,用于向玻璃空盒的开口内灌注液晶;另一个液晶皿设置在玻璃空盒的下方,并靠近第一隔槽组件,这样可以用来支撑在玻璃空盒的底部,使灌注过程中玻璃空盒保持在水平的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液晶灌注装置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图1装置中的第一隔槽组件的结构图。图3为图1装置中的第二隔槽组件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液晶灌注装置在灌注之初时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灌液晶装置其包括两个固定架3,多组成对间隔活动横置于两固定架3之间的第一隔槽组件1和第二隔槽组件2,第一隔槽组件1由上下层叠设置的第一上支架11及第一下支架12组成,为了托住玻璃空盒4,在第一上支架11 上等间隔设有若干I形隔槽111,第一下支架12上等间隔设有若干L形隔槽121,第一上支架11上的I形隔槽111与第一下支架12上L形隔槽121呈线型一一对应设置,用于在第一隔槽组件1上形成若干加长的近似L形的隔槽;第二隔槽组件2由上下层叠设置的第二上支架21及第二下支架22组成,在第二上支架21上等间隔设有若干I形隔槽,而第二下支架22上没有设置任何隔槽。这样,如图4所示,灌注时,玻璃空盒4的设有开口 41的左下角插在第二上支架21的I形隔槽内,玻璃空盒4的右下角则插在第一上支架的I形隔槽 111内,并被第一下支架的L形隔槽121托住。由于第二下支架上没有设置L形的隔槽,因此,玻璃空盒4的设有灌注用的开口 41的左下角,在灌液之初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处于向下倾斜的状态。第二上支架21与第一上支架11可以并排,且等高设置,这样可以保证玻璃空盒4 灌液完成时被水平夹持,使灌入的液晶不会漏出。此外,上述每组第一隔槽组件1与第二隔槽组件2的相对的隔槽间形成的间距,应与待灌注的玻璃空盒4的横向宽度相适应,这样可以使玻璃空盒4被夹持时,不至于掉下去。作为一种实施例,本技术的第一上支架11、第一下支架12、第二上支架21、第二下支架22可以分别由多段杆条串接形成。在若干杆条间可以设置若干连接座5,通过各连接座5,各杆条首尾相连。为了方便加工,杆条可以做成其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方形的圆柱条或长方条。进一步地,各第一上支架11与各第一下支架12,各第二上支架21与各第二下支架 22都可以通过一连接卡头6与固定架3活动连接。如图2-4所示,具体加工时,在连接卡头6的下部还可以设置一锥形槽,在锥形槽内设有一与第一下支架12或第二下支架22的端头相嵌套的连接孔61。连接卡头6还包括一锥形端盖62及一螺丝。通过锥形端盖62及螺丝,第一下支架12或第二下支架22就可以与连接卡头6固接。加上锥形端盖62与锥形槽相适配,所以可以实现第一下支架12或第二下支架22与连接卡头6的紧密固定,即使玻璃空盒4多次插入或取出,也不会造成第一下支架12或第二下支架22与连接卡头6的松动,同时,也确保了第一隔槽组件1与第二隔槽组件2间的间距保持不变,增强了装置使用的牢固性及精确性。此外,每组第一隔槽组件1、第二隔槽组件2间还可以设置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灌注装置,其包括两固定架,多组成对活动横置于所述两固定架之间的一第一隔槽组件和一第二隔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槽组件包括:上下层叠设置的一第一上支架及一第一下支架,所述第一上支架上等间隔设有若干I形隔槽,所述第一下支架上等间隔设有若干L形隔槽,所述I形隔槽与所述L形隔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隔槽组件包括:上下层叠设置的一第二上支架及一第二下支架,所述第二上支架上等间隔设有若干I形隔槽;其中,所述第二上支架与所述第一上支架等高设置;每组所述第一隔槽组件与所述第二隔槽组件间形成有间距,所述间距与待灌注的玻璃空盒的横向宽度相适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晨兴希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