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15789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对向基板、框胶、液晶层、黑矩阵以及多个粗糙化结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具有显示区以及环绕显示区的外围区,且外围区及液晶层被框胶环绕。黑矩阵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且对应于显示区与外围区分布。粗糙化结构配置于部分黑矩阵上,且对应于外围区分布,其中粗糙化结构的表面粗糙度高于对应于显示区分布的黑矩阵的表面粗糙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外围区的黑矩阵包括多个突起或多个粗糙化结构,可减少在显示面板填入液晶层时所形成的气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且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传统的液晶显示面板是由彩色滤光基板(Color Filter Substrate)、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TFT Array Substrate)以及配置于此两基板间的液晶层(Liquid Crystal Layer)所构成。现今更提出了将彩色滤光膜直接整合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Color Filter on Array, C0A)或是将黑矩阵制作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Black matrix on Array, BOA)的技术,此技术主要是将COA基板或BOA基板与另一对向基板组立,并于两基板间填入液晶分子,以形成液晶显示面板。一般而言,填入液晶层的作法主要有真空吸入法与滴下式注入法(One drop fill,0DF)两种。随着液晶显示面板的尺寸愈作愈大,采用真空吸入法填入液晶相当的费时。因此,在大尺寸液晶显示面板的组立工艺(Assembly process)中,大多采用滴下式注入法来达成。具体而言,在进行滴下式注入法之前,会先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显示区边界上形成一框胶,以围绕出一液晶容纳空间。然后,根据液晶容纳空间的大小及两基板的间距 (cell gap)来估算液晶的滴入量,并将特定体积的液晶滴入此液晶容纳空间中。最后,再将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彩色滤光基板进行对位组立,并使框胶固化以将液晶密封于两基板之间。然而,采用滴下式注入法填入液晶层时,在靠近框胶区域,液晶分子必须藉由毛细现象扩散至框胶旁,在具有COA基板或BOA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中,液晶分子扩散至邻近框胶时,常会面临毛细作用力不足,导致液晶分子无法充分地填入像素电极与主动元件的漏极的接触贯孔(via)中,而容易在接触贯孔中产生真空气泡(bubble)。真空气泡会导致液晶显示面板的良率下降。由于真空气泡对应到漏极与接触贯孔的位置,故通常不易被目视或影像辨识系统所察觉,因此,已有制造者使用测试球敲击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邻近框胶的区域),以进一步确定是否有真空气泡的问题(bubble issue),但此作法仅能检出是否有真空气泡存在,但无法有效改善真空气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可减少在显示面板填入液晶层时所形成的气泡。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一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一对向基板、一框胶、一液晶层、一黑矩阵以及多个粗糙化结构。对向基板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方。框胶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其中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以及一3环绕显示区的外围区,且外围区被框胶环绕。液晶层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且被框胶所环绕。黑矩阵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且对应于显示区与外围区分布。粗糙化结构配置于部分黑矩阵上,且对应于外围区分布,其中粗糙化结构的表面粗糙度高于对应于显示区分布的黑矩阵的表面粗糙度。其中,还包括多个彩色滤光层,配置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其中,该黑矩阵配置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该些粗糙化结构朝向该对向基板突出。其中,该些粗糙化结构的材质与该彩色滤光层的材质相同。其中,该些粗糙化结构的材质与该黑矩阵的材质相同。其中,还包括多个突起,配置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之间,且对应于该显示区分布。其中,该些粗糙化结构的材质与该些突起的材质相同。其中,该黑矩阵配置于该对向基板上,该些粗糙化结构朝向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突出。其中,该些粗糙化结构的材质与该黑矩阵的材质相同。其中,还包括多个突起,配置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之间,且对应于该显示区分布。其中,该些粗糙化结构的材质与该些突起的材质相同。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一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一对向基板、一框胶、一液晶层、一黑矩阵、多个第一突起以及多个第二突起。对向基板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方。框胶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其中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以及一环绕显示区的外围区,且外围区被框胶环绕。液晶层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且被框胶所环绕。黑矩阵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且对应于显示区与外围区分布。第一突起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且对应于显示区分布。第二突起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且对应于外围区分布, 其中第一突起的分布密度低于第二突起的分布密度。其中,还包括多个彩色滤光层,配置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其中,该黑矩阵配置于该对向基板上,该些第二突起位于该黑矩阵层上并朝向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突出。其中,该些第二突起的材质与该黑矩阵的材质实质上相同。其中,该些第二突起的材质与该些第一突起的材质实质上相同。其中,部分该些第二突起的材质与该黑矩阵的材质相同,部分该些第二突起的材质与该些第一突起的材质相同。其中,该黑矩阵配置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该些第二突起位于该黑矩阵层上并朝向该对向基板突出。其中,该些第二突起的材质与该黑矩阵的材质相同。其中,该些第二突起的材质与该些第一突起的材质相同。其中,部分该些第二突起的材质与该黑矩阵的材质相同,部分该些第二突起的材质与该些第一突起的材质相同。其中,该些第二突起的材质与该些彩色滤光层的材质相同。其中,部分该些第二突起的材质与该黑矩阵的材质相同,部分该些第二突起的材质与该些彩色滤光层的材质相同。其中,部分该些第二突起的材质与该些第一突起的材质相同,部分该些第二突起的材质与该些彩色滤光层的材质相同。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一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一对向基板、一框胶、一液晶层、多个彼此分离的第一黑矩阵、一第二黑矩阵、多个第一突起以及多个第二突起。对向基板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方。框胶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其中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以及一环绕显示区的外围区,且外围区被框胶环绕。液晶层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且被框胶所环绕。彼此分离的第一黑矩阵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且对应于显示区分布。第二黑矩阵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且对应于外围区分布,其中第二黑矩阵环绕第一黑矩阵。各第一突起分别配置于第一黑矩阵其中的一上。第二突起配置于第二黑矩阵上。其中,还包括多个彩色滤光层,配置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其中,该些第一黑矩阵与该第二黑矩阵配置于该对向基板上,该些第二突起位于该第二黑矩阵层上并朝向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突出。其中,该些第二突起的材质与该些第一黑矩阵及该第二黑矩阵的材质相同。其中,该些第二突起的材质与该些第一突起的材质相同。其中,部分该些第二突起的材质与该些第一黑矩阵及该第二黑矩阵的材质相同, 部分该些第二突起的材质与该些第一突起的材质相同。其中,该些第一黑矩阵与该第二黑矩阵配置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而该些第二突起位于该黑矩阵层上并朝向该对向基板突出。其中,该些第二突起的材质与该些第一黑矩阵及该第二黑矩阵的材质相同。其中,该些第二突起的材质与该些第一突起的材质相同。其中,部分该些第二突起的材质与该些第一黑矩阵及该第二黑矩阵的材质相同, 部分该些第二突起的材质与该些第一突起的材质相同。其中,该些第二突起的材质与该些彩色滤光层的材质相同。其中,部分该些第二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一对向基板,配置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方;一框胶,配置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之间,其中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以及一环绕该显示区的外围区,且该外围区被该框胶环绕;一液晶层,配置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之间,且被该框胶所环绕;一黑矩阵,配置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之间,且对应于该显示区与该外围区分布;以及多个粗糙化结构,配置于部分该黑矩阵上,且对应于该外围区分布,其中粗糙化结构的表面粗糙度高于对应于该显示区分布的该黑矩阵的表面粗糙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文贤黄彦衡白佳蕙陈宗凯郑为元黄义仁邱骏仁吴欲志邱渊楠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