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温度控制的液晶滴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97333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温度控制的液晶滴下装置。所述液晶滴下装置是于液晶容器、输送管或是液晶滴下喷头等元件设置温控器,以降低液晶在滴到基板前的黏度,减轻液晶滴下到基板时对基板上的配向膜所造成的冲击力,从而降低液晶滴下所可能造成的滴下图形显示不均的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温度控制的液晶滴下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温控系统,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温度控制的液晶滴下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液晶面板制造过程的液晶注入方式,是以毛细原理将液晶慢慢注入已组合的两玻璃基板之间,这种方法缺点是非常耗时且浪费液晶材料。前述的液晶注入方式已逐渐由一种滴下式注入(One Drop Filling, 0DF)技术所取代。所述滴下式注入技术是先将液晶通过液晶滴下装置直接滴在一玻璃基板上,然后才其与另一玻璃进行对组。这种新的技术可以大幅节省注入液晶的时间与液晶材料。然而,制作某些针对液晶配向以改善视角的液晶面板时,通过所述滴下式注入技术使液晶滴下到基板上的配向膜时,配向膜受到液晶滴的冲击的影响往往会导致成品的滴下图形显示不均现象(Drop Mura Defect)的发生,而现行改善方式,如图1所示,是通过增加液晶900的滴下数量并同时降低每一滴的液晶量来克服滴下图形显示不均现象。然而, 此种方式的改善程度有限,且增加液晶的滴下数量及降低每滴的液晶量将会影响所述液晶滴下装置的操作精确度,并增加液晶注入的制程时间。故,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温度控制的液晶滴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温度控制的液晶滴下装置,可降低液晶滴下所可能造成的滴下图形显示不均现象的发生。为达成本专利技术的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温度控制的液晶滴下装置,包含一液晶容器,用以存储液晶;一输送管,连接所述液晶容器;一液晶滴下喷头,连接所述输送管;及至少一温控器,是装设于所述液晶容器、输送管及液晶滴下喷头所构成液晶输送路径上,而控制液晶温度,使液晶的黏度在滴下前维持在7mPa · s至15mPa · s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滴下装置包含一温控器,选择性装设于所述液晶容器、输送管或是液晶滴下喷头的一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滴下装置包含第一、第二及第三温控器,分别装设于所述液晶容器、输送管与液晶滴下喷头的一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器包含一加热组件,用以对所述液晶容器、输送管或是液晶滴下喷头内的液晶加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器更包含一感测单元及一控制单元,所述感测单元用以感测所述液晶容器、输送管或是液晶滴下喷头内的液晶温度,并回传温度资料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温度资料调整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温控器分别包含一加热组件,用以3分别对所述液晶容器、输送管或是液晶滴下喷头内的液晶加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温控器更分别包含一感测单元及一控制单元,所述感测单元用以感测对应的液晶容器、输送管或是液晶滴下喷头内的液晶温度,并回传温度资料;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温度资料调整对应的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本专利技术主要是于液晶输送路径上设置温控器,以降低液晶的黏度,减轻液晶滴下时对配向膜所造成的冲击,进而降低可能造成的滴下图形显示不均现象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增加液晶的滴下数量并降低每一滴的液晶量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温度控制的液晶滴下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方块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温度控制的液晶滴下装置第二实施例的方块图。图4是液晶黏度与温度的关系特性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再者,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 「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参考图2所示,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温度控制的液晶滴下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方块图。 本专利技术的具温度控制的液晶滴下装置包含有一液晶容器10、一输送管11、一液晶滴下喷头 12及一温控器13。所述液晶容器10是用以存储液晶,所述液晶容器10可固定于一基座上。所述输送管11是连接所述液晶容器10,其是用来输送液晶容器10内的液晶。所述液晶滴下喷头12是连接所述输送管11,其是用以将液晶从输送管导出,使液晶呈水滴状地落到一玻璃基板的配向膜上。所述液晶滴下喷头12、输送管11及液晶容器 10即构成一液晶输送路径。所述温控器13是装设于所述液晶容器10、输送管11及液晶滴下喷头12所构成的液晶输送路径上,可选择性装设于所述液晶容器10、输送管11或是液晶滴下喷头12的一侧。本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器13是装设于所述液晶容器10的一侧,包含一加热组件130,以通过加热来控制所述液晶容器10内的液晶的温度。再者,所述温控器13更包含一感测单元 131及一控制单元132。所述感测单元131是用以感测所述液晶容器10内的液晶的温度, 并回传温度资料至所述控制单元132。所述控制单元132则根据回传的温度资料调整所述加热组件130的加热温度,以稳定控制液晶的温度。请参考图3所示,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温度控制的液晶滴下装置第二实施例的方块图。 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相似于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并大致沿用相同组件名称,但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液晶滴下装置包含第一温控器13a、第二温控器1 及第三温控器13c, 分别装设于所述液晶容器10、输送管11与液晶滴下喷头12的一侧。与第一实施例的温控器13相同,所述第一温控器13a、第二温控器1 及第三温控器13c分别包含一加热组件 130、一感测单元131及一控制单元132,其中所述加热组件130用以分别对所述液晶容器410、输送管11或是液晶滴下喷头12内的液晶加热;所述感测单元用以感测对应的液晶容器 10、输送管11或是液晶滴下喷头12内的液晶温度,并回传温度资料;所述控制单元132则接受温度资料并根据温度资料调整对应的加热组件130的加热温度,以稳定控制液晶的温度。请参考图4所示,图4是液晶黏度与温度的关系特性曲线图。从图4可知,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液晶加温可使其黏度降低。当黏度较低的液晶滴下至配向膜时,其在配向膜上扩散的面积会较大于黏度较高的液晶,且其与配向膜的接触角较小,因此可减少配向膜所受到的冲击力,进而可降低滴下图形显示不均现象的发生。欲达预期效果,液晶温度优选是控制于室温至50度之间,又或者液晶的黏度在滴下前是维持在7mPa · s至15mPa · s之间。由上述说明可知,相较于现有液晶滴下装置通过增加液晶的滴下数量并降低每一滴的液晶量来克服滴下图形显示不均现象,而影响操作精确度并增加液晶注入的制程时间,本专利技术通过于液晶容器、输送管或是液晶滴下喷头等元件一侧设置温控器,以加温方式降低液晶黏度,减轻液晶滴下时对基板上的配向膜所造成的冲击力,从而降低可能造成的滴下图形显示不均现象的发生,也不会影响操作精确度并增加液晶注入的制程时间。本专利技术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范例。 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温度控制的液晶滴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滴下装置包含:一液晶容器,用以存储液晶;一输送管,连接所述液晶容器;一液晶滴下喷头,连接所述输送管;及至少一温控器,是装设于所述液晶容器、输送管及液晶滴下喷头所构成液晶输送路径上,而控制液晶温度,使液晶的黏度在滴下前维持在7mPa·s至15mPa·s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温度控制的液晶滴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滴下装置包含一液晶容器,用以存储液晶;一输送管,连接所述液晶容器;一液晶滴下喷头,连接所述输送管;及至少一温控器,是装设于所述液晶容器、输送管及液晶滴下喷头所构成液晶输送路径上,而控制液晶温度,使液晶的黏度在滴下前维持在7mPa · S至15mPa · s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温度控制的液晶滴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滴下装置包含一温控器,选择性装设于所述液晶容器、输送管或是液晶滴下喷头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温度控制的液晶滴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滴下装置包含第一、第二及第三温控器,分别装设于所述液晶容器、输送管与液晶滴下喷头的一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温度控制的液晶滴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包含一加热组件,用以对所述液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