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12850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6 1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及次间隔物,所述次间隔物的底面固定至所述第一基板,所述次间隔物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次间隔物的顶面设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基板上与所述次间隔物的顶面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电极,驱动且按压所述液晶面板时,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互导通,使得按压位置处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像素电极与地电连接,从而消除所述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的高电压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改善指压不良的现象并提升液晶显示面板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相比传统的显示器,具有轻、薄、低功耗、低辐射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移动电话、汽车显示屏等多种领域。随着液晶显示器的广泛应用,人们对液晶显示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FFS、IPSmode显示面板广泛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用品中,由于液晶是在平面内扭曲来控制光通量,因此IPS、FFS具有可视角度大、色彩真实的优点,但是当手指滑动按压FFS、IPS液晶显示面板时,随着手指的滑动,平躺的液晶也会站立起来或者混乱排列,如果不能极快的让液晶回复平躺状态,就产生了Tracemura,即指压不良的现象,在液晶显示面板中,Tracemura的存在极大的影响了面板的显示品质。如何改善指压不良的现象并提升液晶显示面板的性能为业界持续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能够改善指压不良的现象并提升液晶显示面板的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及次间隔物,所述次间隔物的底面固定至所述第一基板,所述次间隔物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次间隔物的顶面设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基板上与所述次间隔物的顶面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电极,驱动且按压所述液晶面板时,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互导通,使得按压位置处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像素电极与地电连接,从而消除所述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的高电压差。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为CF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为TFT基板,所述次间隔物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黑矩阵上,所述第一基板上设有导通线,所述导通线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且沿着所述次间隔物的侧面延伸至所述黑矩阵,并在所述黑矩阵上延伸至所述第一基板的边缘位置,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电路板,所述导通线与所述电路板的地电连接,所述第二基板上设有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所述像素电极的延伸电极。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为TFT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为CF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有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为所述像素电极的延伸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黑矩阵上,所述第二基板上设有导通线,所述导通线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极,且沿着所述黑矩阵延伸至所述第二基板的边缘位置,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电路板,所述导通线与所述电路板的地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形状相同,且相对设置。其中,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之间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覆盖在所述公共电极的表面,所述像素电极位覆盖在所述绝缘层的表面。其中,所述像素电极的表面还设有配向膜,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位置处无所述配向膜的遮盖,使得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外露且彼此相对。其中,所述次间隔物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每个像素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次间隔物,相应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数量亦为多个。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主间隔物,所述主间隔物的一端固定至所述第一基板,所述主间隔物的另一端靠近或顶至所述第二基板,所述主间隔物突出所述第一基板的垂直高度大于所述次间隔物突出所述第一基板的垂直高度。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材料为ITO、AL或Mo。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采用正负压驱动。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设置,驱动且按压所述液晶面板时,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互导通,使得按压位置处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像素电极与地电连接,从而消除所述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的高电压差,由于高电压差的消除,使得按压后站立的液晶分子由于无较强竖起电场维持,迅速躺下,从而消除了Tracemura,即指压不良的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截面放大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二基板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二基板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结构关系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结构关系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20、设于所述第一基板10和所述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未图示)、及次间隔物30。次间隔物30设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具体而言,所述次间隔物30的底面固定至所述第一基板10,所述次间隔物30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基板20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次间隔物30的顶面设有第一电极40,所述第一电极40为块状电极,所述第二基板20上与所述次间隔物30的顶面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电极50,液晶面板未被按压时,第一电极40与第二电极50之间保持间隙,驱动且按压所述液晶面板时,所述第一电极40与所述第二电极50相互导通,使得按压位置处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像素电极与地电连接,从而消除所述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的高电压差。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0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20上,其具体的结构可以不作限定,只要保证像素电极与地的电连接,就可以实现消除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的高电压差。具体而言,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采用正负压驱动。所述第一电极40和所述第二电极50的材料为ITO、AL或Mo。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电极40和第二电极50的设置,驱动且按压所述液晶面板时,所述第一电极40与所述第二电极50相互导通,使得按压位置处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像素电极与地电连接,从而消除所述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的高电压差,由于高电压差的消除,使得按压后站立的液晶分子由于无较强竖起电场维持,迅速躺下,从而消除了Tracemura,即指压不良的现象。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图1和图2,所述第一基板10为CF基板(彩色滤波基板),所述第二基板20为TFT基板(薄膜晶体基板),所述次间隔物30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0(即CF基板)的黑矩阵上,所述第一基板10上设有导通线11,所述导通线11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40,且沿着所述次间隔物30的侧面延伸至所述黑矩阵12,并在所述黑矩阵12上延伸至所述第一基板10的边缘位置,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电路板(未图示),所述导通线11与所述电路板的地电连接,具体而言,通过金球将第一基板上的导通线11电连接至第二基板20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可以为金属垫片或者电极,再通过第二基板20上的导电片电连接至第二基板20上的电路中的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基板20上设有所述像素电极22和所述公共电极(未标示),所述第二电极50为所述像素电极22的延伸电极,也就是说第二电极50与第二基板20上的像素电极22电连接,可以通过导线电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及次间隔物,所述次间隔物的底面固定至所述第一基板,所述次间隔物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留有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间隔物的顶面设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基板上与所述次间隔物的顶面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电极,驱动且按压所述液晶面板时,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互导通,使得按压位置处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像素电极与地电连接,从而消除所述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的高电压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及次间隔物,所述次间隔物的底面固定至所述第一基板,所述次间隔物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留有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间隔物的顶面设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基板上与所述次间隔物的顶面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电极,驱动且按压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时,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互导通,使得按压位置处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像素电极与地电连接,从而消除所述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的高电压差,所述第二基板上设有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所述像素电极的延伸电极,所述第一基板为CF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为TFT基板,所述次间隔物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黑矩阵上,所述第一基板上设有导通线,所述导通线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且沿着所述次间隔物的侧面延伸至所述黑矩阵,并在所述黑矩阵上延伸至所述第一基板的边缘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电路板,所述导通线与所述电路板的地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形状相同,且相对设置。4.如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岳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