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风分离器的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6692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风分离器的布置结构,包括多个旋风分离器,每个旋风分离器包括入口烟道和筒体,所述入口烟道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相连接,其中,所述多个旋风分离器均分为两组布置在炉膛的左右侧墙,每组最外侧的旋风分离器的入口烟道呈内侧切向进风方式和炉膛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旋风分离器的布置结构,通过将多个旋风分离器均分为两组布置在炉膛的左右侧墙,有效地减少炉膛内的涡流区,改善烟气在炉膛中的充满度,相当于增大了炉膛的有效容积,从而延长燃料的燃尽时间,提高锅炉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锅炉设备的布置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旋风分离器的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旋风分离器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大量的高温固体物料从烟气中分离出来,通过回料器送回燃烧室,保证燃料和石灰石反复燃烧和反应,以达到最佳的燃烧效率和脱硫效率。它的分离效率大小决定着灰循环倍率的高低和炉膛物料的粒径分布,不仅影响燃尽,还影响传热和脱硫效果图1为现有旋风分离器的布置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目前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上使用旋风分离器2时大多选用两三个分离器布置在炉膛后墙上即炉膛1与后烟井3之间, 从炉膛1出来的高温烟气直接由两个旋风分离器2的外侧水平切向进入分离器筒体,并在筒体5内部旋转,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和气流阻力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分离较大颗粒物料的目的。这种分离器结构简单,效率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炉膛出口烟气从两个分离器的外侧切向进入分离器筒体,造成炉膛两个出口中间形成较大的涡流区,涡流区的存在使分离器的进口段流场受到干扰,并使分离器内部空气动力场产生畸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分离器内部流场的均勻性,严重影响分离器效率的提高,达不到预期的分离效率,从而影响锅炉循环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旋风分离器的布置结构,有效地减少炉膛内的涡流区,延长燃料的燃尽时间,提高锅炉效率。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旋风分离器的布置结构,包括多个旋风分离器,每个旋风分离器包括入口烟道和筒体,所述入口烟道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相连接,其中,所述多个旋风分离器均分为两组布置在炉膛的左右侧墙,每组最外侧的旋风分离器的入口烟道呈内侧切向进风方式和炉膛相连。上述的旋风分离器的布置结构,其中,所述多个旋风分离器左右对称分布在炉膛的两侧。上述的旋风分离器的布置结构,其中,所述多个旋风分离器筒体结构和尺寸大致相同。本技术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旋风分离器的布置结构,通过将多个旋风分离器均分为两组布置在炉膛的左右侧墙,有效地减少炉膛内的涡流区,改善烟气在炉膛中的充满度,相当于增大了炉膛的有效容积,从而延长燃料的燃尽时间,提高锅炉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旋风分离器的布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旋风分离器的布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旋风分离器布置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种旋风分离器布置结构的俯视图。图中1炉膛2旋风分离器3后烟井4入口烟道ab炉膛侧墙中心线2旋风分离器 5筒体q炉膛中心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2为本技术旋风分离器的布置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2,本技术提供的旋风分离器的布置结构包括多个旋风分离器2,每个旋风分离器包括入口烟道4和筒体5,所述入口烟道4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1相连接, 其中,所述多个旋风分离器2均分为两组布置在炉膛1的左右侧墙,每组最外侧的旋风分离器2的入口烟道4呈内侧切向进风方式和炉膛1相连。图3为本技术旋风分离器布置结构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每个旋风分离器均由入口烟道4和筒体5构成并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1相连接,6个旋风分离器均分为两组布置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左右侧墙,每组最外侧的两个旋风分离器2采用内侧切向进风的方式且关于炉膛中心线ab轴对称;每组内侧的1 个旋风分离器与另一组内侧的1个旋风分离器关于炉膛中心点q中心对称。图4为本技术另一种旋风分离器布置结构的俯视图。请继续参见图4,每个旋风分离器均由入口烟道4和筒体5构成并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1相连接,8个旋风分离器均分为两组布置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左右侧墙,每组最外侧的两个旋风分离器2采用内侧切向进风的方式且关于炉膛中心线ab轴对称;每组内侧的 2个旋风分离器与另一组内侧的2个旋风分离器分别关于炉膛中心点q中心对称。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旋风分离器的布置结构,通过将多个旋风分离器2 均分为两组布置在炉膛1的左右侧墙,有效地减少炉膛内的涡流区,改善烟气在炉膛1中的充满度,相当于增大了炉膛的有效容积,从而延长燃料的燃尽时间,提高锅炉效率。多个旋风分离器2左右对称分布在炉膛1的两侧;旋风分离器筒体5结构和尺寸大致相同,可以进一步使烟气在炉膛中的流动分布均勻,且旋风分离器的烟气流量均勻分布、入口烟道的垂直截面上颗粒浓度分布合理。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旋风分离器的布置结构,包括多个旋风分离器(2),每个旋风分离器包括入口烟道(4)和筒体(5),所述入口烟道(4)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旋风分离器(2)均分为两组布置在炉膛(1)的左右侧墙,每组最外侧的旋风分离器 (2)的入口烟道(4)呈内侧切向进风方式和炉膛(1)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旋风分离器(2) 左右对称分布在炉膛(1)的两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风分离器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旋风分离器 (2)的筒体(5)结构和尺寸大致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旋风分离器的布置结构,包括多个旋风分离器,每个旋风分离器包括入口烟道和筒体,所述入口烟道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相连接,其中,所述多个旋风分离器均分为两组布置在炉膛的左右侧墙,每组最外侧的旋风分离器的入口烟道呈内侧切向进风方式和炉膛相连。本技术提供的旋风分离器的布置结构,通过将多个旋风分离器均分为两组布置在炉膛的左右侧墙,有效地减少炉膛内的涡流区,改善烟气在炉膛中的充满度,相当于增大了炉膛的有效容积,从而延长燃料的燃尽时间,提高锅炉效率。文档编号F23C10/18GK202092117SQ20112013433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日专利技术者叶盛, 朱姗 申请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风分离器的布置结构,包括多个旋风分离器(2),每个旋风分离器包括入口烟道(4)和筒体(5),所述入口烟道(4)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旋风分离器(2)均分为两组布置在炉膛(1)的左右侧墙,每组最外侧的旋风分离器(2)的入口烟道(4)呈内侧切向进风方式和炉膛(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姗叶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