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福山专利>正文

门锁之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3359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门锁之改良结构,主要特征系在于:锁体底部之喇叭状调整孔上系锁固一调整螺丝,锁体内部锁舌之滑块上设有第一、第二杆孔;当使用者欲调整门锁在房门上的位置时,仅须旋松调整螺丝,将调整螺丝由调整孔之第一定位孔位移至第二定位孔,此时制动座内之推杆系由滑块上之第一杆孔位移至第二杆孔,再旋紧调整螺丝便可快速地调整门把带动部之锁心孔位置,以改变门锁在房门上的位置。(*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门锁之改良结构,以使得门锁可适用二种不同规格的门框距离。
技术介绍
一般门框上皆装设有门档,与门框配合之房门上则设有门锁,该门锁上系设有钥匙孔可供钥匙插入以开锁,由于房门的结构不同,高级的房门搭配的门锁距离门框的深度较深、普通的房门搭配的门锁距离门框的深度较浅,如图1所示,房门100门锁上之钥匙孔 101与房门缘边的距离系有二种规格距离A&B距离,其中距离A ( —般的规格为60m/m)适用于一般的房门、距离B(—般的规格为70m/m)则适用于较高级的房门。生产制造锁具的厂商必须同时生产二种不同规格的门锁,才能适用不同规格的房门,除了增加生产制造的成本外,装锁工人常因携带的门锁与门框为不同的规格,而无法安装,因而常造成锁具业者的困扰,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创作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锁之改良结构,有鉴于习用锁具制造商必须准备二种不同规格的门锁,才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房门而改良,本创作在锁舌滑块上设第一、 第二杆孔,并在锁体底部调整孔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定位孔,利用调整螺丝在第一、第二定位孔内改变位置,而调整推杆在第一、第二杆孔内的位置,以快速地改变门锁在房门上的位置;故锁具业者仅需准备一种门锁便可适用各种不同规格的房门,不但节省生产制造成本,更可增加锁具业者的便利性。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门锁之改良结构,系包括一锁体,一端衔接一门板,门板中心具穿口,上、下两端具栓孔,顶端具一长槽,长槽下缘左、右两侧分别具有开槽,长槽内侧具一上穿孔,底部具一下栓孔;一锁舌,系置于锁体内部且可伸出锁体之穿口外侧,其顶端用一螺栓固定一滑块, 滑块位于锁体之长槽内且具一长槽,一定位销贯穿锁体之下穿孔及滑块之穿槽而栓固在锁体之下栓孔内定位;及—制动座,系包括左、右壳体、门把带动部、弹性件及二固定螺丝;其中门把带动部二端之筒状件分别嵌入左、右壳体之圆孔内,其中心之锁心孔位于锁体之开槽端,可连接门把之锁心,中央具一推杆;弹性件一端之簧线系勾固在推杆之插孔内、另一端之簧线勾固在右壳体之插孔内;二固定螺丝分别贯穿左壳体之穿孔而锁固在右壳体之螺孔内定位;其特征在于锁体底部具一调整孔,调整孔两端分别具有第一、第二定位孔,锁舌之滑块上具有第一、第二杆孔,一调整螺丝系由锁体底部之调整孔端穿入并贯穿右壳体之栓孔,抵在推杆之抵靠端;欲改变门锁在房门上的位置时,使用者仅旋松调整螺丝,将推杆由滑块的第一杆孔位移至第二杆孔,调整螺丝由锁体调整孔的第一定位孔移至第二定位孔,在旋紧调整螺丝,以完成调整之目的。附图说明图1 系一般房门上钥匙孔与房门缘边距离位置之示意图。图2 系本创作之外观图。图3:系本创作之分解图。图4 系本创作制动座之分解图。图5 系本创作开锁之平面剖视图(第一位置)。图6 系本创作闭锁之平面剖视图(第一位置)。图7 系本创作闭锁之平面剖视图(旋松调整螺丝)。图8 系本创作闭锁之平面剖视图(调整调整螺丝位置)。图9 系本创作闭锁之平面剖视图(第二位置)。图10 系本创作开锁之平面剖视图(第二位置)。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门锁(10)锁体(11)门板(111)穿口(11 栓孔(12)长槽(13)开槽(14)上穿孔(15)调整孔(151)第一定位孔(152)第二定位孔(16)下栓孔(17)定位销00)锁舌(21)滑块(211)第一杆孔(212)第二杆孔(213)穿槽(30)制动座(31)左座体(32)右壳体(311、321)圆孔(312)穿孔(322)插孔(323)螺孔(324)栓孔(33)门把带动部(331)锁心孔(332)推杆(3321)插孔(3322)抵靠端(34)弹性件(341,342)簧线(35)固定螺丝(36)调整螺丝(100)房门(101)钥匙孔(A、B)距离(C)螺栓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3所示,本创作之门锁1系由锁体10、锁舌20及制动座30等构件所 组成;配合图4所示,制动座30系包括左、右壳体31、32、门把带动部33、弹性件34、二固定 螺丝;35及一调整螺丝36等构件。其中锁体10 —端系衔接一门板11,该矩形之门板11中心具一穿口 111,上、下两端具栓孔112,锁栓经由该栓孔112处可将门板11锁固在门框上;锁体10顶端具一长条状的长槽12,长槽12下缘左、右两侧分别具有开槽13,长槽12内侧具有一上穿孔14,锁体10 底部则具有一喇叭状的调整孔15,调整孔15两端分别具有第一、第二定位孔151、152,而调整孔15前缘具有一下栓孔16,定位销17可贯穿锁体10之上穿孔14及锁舌20滑块21之穿槽213而栓固在下栓孔16内定位。锁舌20系置于锁体10内部且可伸出锁体10之穿口 111外侧,其顶端用一螺栓C 固定一滑块21,该滑块21系置于锁体10之长槽12内,其上具一穿槽213、另端具有第一杆孔211及第二杆孔212 ;制动座30中央门把带动部33 二端之筒状件分别嵌入左、右壳体31、32之圆孔 311,321内,其中心系具一双扇形之锁心孔331,该锁心孔331系位于锁体10之开槽13端, 可连接门把之锁心,门把带动部33中央并套固一推杆332,该推杆332可置入锁舌20滑块 21之第一杆孔211或第二杆孔212内;弹性件(即为扭转形弹簧)34 —端之簧线341系勾固在推杆332之插孔3321内定位、另一端之簧线342系勾固在右壳体32之插孔322内定位;二固定螺丝35系分别贯穿左壳体31之穿孔312而锁固在右壳体32之螺孔323内定位;一调整螺丝36系由锁体之调整孔15端穿入并贯穿右壳体32之栓孔324,且可抵在推杆332之抵靠端3322,调整螺丝36旋紧时可将推杆332向上位移、旋松时可将推杆332向下位移。请参阅图5所示,本创作开锁之剖面示意图,锁舌20系缩入锁体10内呈开锁状态,制动座30之推杆332系位于锁舌20滑块21之第一杆孔211内;参阅图6所示,当门把制动座30之锁心孔331转动,推杆332系挤压弹性件34并推动滑块21位移,将锁舌20伸出锁体10外,呈闭锁状态。使用者欲改变门锁固定在房门上的位置时,请参阅图7所示,系先旋松锁体10底部的调整螺丝36,使推杆332离开锁舌20滑块21之第一杆孔211。如图8所示,将旋松的调整螺丝36由锁体10底端之第一定位孔151位移至第二定位孔152 (如箭头所示),并同时推动门把带动部33向右侧位移,推杆332则落在滑块21第二杆孔212下端。参阅图9 所示,将旋松的调整螺丝36旋紧,令推杆332向上伸入滑块21之第二杆孔212,如此便可将门把带动部33及锁心孔331位移,以改变门锁固定在房门上的位置。参阅图10所示,当使用者用钥匙带动锁心,连带带动制动座30之锁心孔331转动,令锁舌20缩入锁体10内呈开锁状态。综上所述,本创作门锁之改良结构,系于锁体底部之调整孔内设置有第一、第二定位孔,使用者只须旋松调整螺丝便可改变调整螺丝在第一、第二定位孔内的位置,同时改变制动座门把带动部上推杆之位置,而可快速地改变门锁在房门上的位置,以便利所有的锁具业者,促进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权利要求1 一种门锁之改良结构,系包括一锁体,一端衔接一门板,门板中心具穿口,上、下两端具栓孔,顶端具一长槽,长槽下缘左、右两侧分别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锁之改良结构,系包括:一锁体,一端衔接一门板,门板中心具穿口,上、下两端具栓孔,顶端具一长槽,长槽下缘左、右两侧分别具有开槽,长槽内侧具一上穿孔,底部具一下栓孔;一锁舌,系置于锁体内部且可伸出锁体之穿口外侧,其顶端用一螺栓固定一滑块,滑块位于锁体之长槽内且具一长槽,一定位销贯穿锁体之下穿孔及滑块之穿槽而栓固在锁体之下栓孔内定位;及一制动座,系包括左、右壳体、门把带动部、弹性件及二固定螺丝;其中门把带动部二端之筒状件分别嵌入左、右壳体之圆孔内,其中心之锁心孔位于锁体之开槽端,可连接门把之锁心,中央具一推杆;弹性件一端之簧线系勾固在推杆之插孔内、另一端之簧线勾固在右壳体之插孔内;二固定螺丝分别贯穿左壳体之穿孔而锁固在右壳体之螺孔内定位;其特征在于:锁体底部具一调整孔,调整孔两端分别具有第一、第二定位孔,锁舌之滑块上具有第一、第二杆孔,一调整螺丝系由锁体底部之调整孔端穿入并贯穿右壳体之栓孔,抵在推杆之抵靠端;欲改变门锁在房门上的位置时,使用者仅旋松调整螺丝,将推杆由滑块的第一杆孔位移至第二杆孔,调整螺丝由锁体调整孔的第一定位孔移至第二定位孔,在旋紧调整螺丝,以完成调整之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福山
申请(专利权)人:陈福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