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拉内开解锁结构的汽车侧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70102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4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拉内开解锁结构的汽车侧门锁,包括电机、涡轮、锁钩、棘爪、内开、内锁止连杆、中间离合杆和开启释放连杆,电机通过扇形涡轮连接于涡轮的一侧,涡轮另一侧的内侧面与中间离合杆的外侧面相连,中间离合杆的内侧面与棘爪相连,棘爪与锁钩之间相啮合或分离,实现锁止或解锁,中间离合杆上通过开启释放连杆还连有内开和外开,涡轮的外侧面上连有内锁止连杆,内锁止连杆与内开的一端能够相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拉内开解锁结构的汽车侧门锁结构简单,在不增加零件的情况下实现内开双拉开启功能,中间离合连杆的特殊的形状设计集合了锁止、解锁功能及驾驶侧锁的防误锁功能,大大简化了锁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的侧门锁,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拉内开解锁结构的汽车侧门锁。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侧门锁都安装有中控锁止机构或者机械锁止机构来控制的,其中,中控锁止、解锁机构通过门锁里面的电机实现,而机械锁止、解锁机构通过位于窗台边的提扭、按钮实现或者通过位于内开把手边的旋钮实现。现在大量应用的汽车侧门锁在门锁处于锁止状态时,无法通过外门把手打开车门,也无法通过内开把手打开车门,只有先解锁,通过中控解锁方式或者机械的提扭、按钮、旋钮等方式解锁,然后才能通过外开或者内开把手打开车门。因此当车辆发生事故或者碰撞时,导致中控解锁方式失效或者机械解锁方式失效,再加上车内的乘客由于出现恐慌现象,所以有时会无法迅速有效的打开车门并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一种不需要先中控解锁或者机械解锁,而直接通过操作内开把手就能把车门打开的侧门锁,就能大大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拉内开解锁结构的汽车侧门锁,可以通过操作两次开启内开拉手就能实现打开车门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拉内开解锁结构的汽车侧门锁,包括电机、涡轮、锁钩、棘爪、内锁止连杆、中间离合杆、开启释放连杆、内开把手连杆和外开把手连杆,电机通过扇形涡轮连接于涡轮的一侧,使得电机启动时通过扇形涡轮能够带动涡轮转动,涡轮另一侧的内侧面与中间离合杆的外侧面一端相连,使得涡轮能够带动中间离合杆,中间离合杆的内侧面上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与棘爪相连,通过棘爪在滑动槽内的滑动,使得外开把手连杆能够处于锁止或解锁状态,棘爪与锁钩之间相啮合或分离,用以实现汽车侧门锁的锁止或解锁状态,中间离合杆另一端通过开启释放连杆与内开把手连杆和外开把手连杆相连,内锁止连杆的一端连于涡轮的外侧面上,使内开把手连杆处于开启状态时能够与内锁止连杆的另一端相触碰后,使内锁止连杆能够带动涡轮转动。所述的棘爪上还连有拨杆,通过拨杆在中间离合杆的滑动槽内滑动至相应的位置,实现外开把手连杆的锁止或解锁状态。所述的涡轮周围还设有数个缓冲橡胶。所述的扇形涡轮的两侧分别开设一条开口槽,使扇形涡轮的两侧壁与齿行部分断开。本专利技术的双拉内开解锁结构的汽车侧门锁结构简单,在不增加零件的情况下实现内开双拉开启功能,中间离合连杆的特殊的形状设计集合了锁止、解锁功能及驾驶侧锁的防误锁功能,大大简化了锁的结构,同时也减小了关门冲击噪音,锁止、解锁噪音,降低了成本,更好地体现舒适性及人性化的安全设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内开把手连杆第一次拉动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内开把手连杆第二次拉动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棘爪滑动至解锁位置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棘爪滑动至锁止位置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扇形涡轮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缓冲橡胶的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请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拉内开解锁结构的汽车侧门锁,包括电机1、涡轮3、锁钩4、棘爪9、内锁止连杆10、中间离合杆5、开启释放连杆7、内开把手连杆8和外开把手连杆6,电机1通过扇形涡轮2连接于涡轮3的一侧,使得电机1启动时通过扇形涡轮2能够带动涡轮3转动,涡轮3另一侧的内侧面与中间离合杆5的外侧面一端相连,使得涡轮3能够带动中间离合杆5,中间离合杆5的内侧面上开设有滑动槽501,滑动槽501与棘爪9相连,通过棘爪9在滑动槽501内的滑动,使得外开把手连杆6能够处于锁止或解锁状态,棘爪9与锁钩4之间相啮合或分离,用以实现汽车侧门锁的锁止或解锁状态,中间离合杆5另一端通过开启释放连杆7与内开把手连杆8和外开把手连杆相连6,内锁止连杆10的一端连于涡轮3的外侧面上,使内开把手连杆8处于开启状态时能够与内锁止连杆10的另一端相触碰后,使内锁止连杆10能够带动涡轮3转动。较佳的,所述的棘爪9上还连有拨杆901,通过拨杆901在中间离合杆5的滑动槽501内滑动至相应的位置,实现外开把手连杆6的锁止或解锁状态。综上所述,侧门锁中控锁止和解锁原理,当锁钩4和棘爪9处于啮合装置时,即处于完全闭锁位置,电机1通过扇形涡轮2带动涡轮3转动一定的角度,涡轮3再推动中间离合杆5,从而使棘爪9上的拨杆901在中间离合杆5上的滑动槽501内滑动,当拨杆901滑动至滑动槽501中的锁止位置时,为棘爪9和中间离合杆5的分离状态,此时通过内开把手连杆8或者外开把手连杆6带动开启释放连杆7,开启释放连杆7又带动中间离合杆5,但是中间离合杆5和棘爪9之间是分离状态,就无法带动棘爪9,使得侧门锁无法开启。当拨杆901滑动至滑动槽501中的解锁位置时,为棘爪9和中间离合杆5的开启状态,此时通过内开把手连杆8或者外开把手连杆6带动开启释放连杆7,开启释放连杆7又带动中间离合杆5,中间离合杆5拨动棘爪9顺时针旋转,实现侧门锁开启。侧门内开把手双拉开启原理,当侧门锁处于锁止状态,即锁钩4和棘爪9完全处于啮合位置,且中间离合杆5和棘爪9为分离状态,这时对于外开把手连杆6是失效状态,也就是说此时侧门锁无法通过外开把手连杆6开启门锁。当第一次拉动内开把手连杆8的一端时,内开把手连杆8的另一端会运动到内锁止连杆10的钩部形状内,从而会推开内锁止连杆10作逆时针转动,内锁止连杆10再会带动涡轮3旋转,从而和中间离合连杆5分离,即不再限位中间离合杆5,当把内开把手连杆8松开到初始位置时,此时中间离合杆5会旋转到棘爪9开启的状态。这时再第二次拉动内开把手连杆8的一端时,由于棘爪9处于中间离合杆5的开启位置,此时就可以打开门锁,这个过程称为内开把手双拉开启。请结合图6至图7所示,较佳的,所述的涡轮3周围还设有数个缓冲橡胶12、13,减少了中控解锁、锁止时的冲击噪音。较佳的,所述的扇形涡轮2的两侧分别开设一条开口槽201,使扇形涡轮2的两侧壁与齿行部分断开,使得扇形涡轮2在碰撞过程中会起到缓冲作用。另外,在开、闭锁的过程中,棘爪9和锁钩4的接触部分使用包塑处理,而锁钩4全部包塑处理,减少相互之间的撞击噪音,在锁钩4关闭到全锁过程中会碰到缓冲橡胶12、13,在开启到全开位置过程中会碰到缓冲橡胶12、13,整个开启、关闭过程都设计有缓冲橡胶12、13,减少冲击噪音。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拉内开解锁结构的汽车侧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涡轮、锁钩、棘爪、内锁止连杆、中间离合杆、开启释放连杆、内开把手连杆和外开把手连杆,电机通过扇形涡轮连接于涡轮的一侧,使得电机启动时通过扇形涡轮能够带动涡轮转动,涡轮另一侧的内侧面与中间离合杆的外侧面一端相连,使得涡轮能够带动中间离合杆,中间离合杆的内侧面上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与棘爪相连,通过棘爪在滑动槽内的滑动,使得外开把手连杆能够处于锁止或解锁状态,棘爪与锁钩之间相啮合或分离,用以实现汽车侧门锁的锁止或解锁状态,中间离合杆另一端通过开启释放连杆与内开把手连杆和外开把手连杆相连,内锁止连杆的一端连于涡轮的外侧面上,使内开把手连杆处于开启状态时能够与内锁止连杆的另一端相触碰后,使内锁止连杆能够带动涡轮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拉内开解锁结构的汽车侧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涡轮、锁钩、棘爪、内锁止连杆、中间离合杆、开启释放连杆、内开把手连杆和外开把手连杆,电机通过扇形涡轮连接于涡轮的一侧,使得电机启动时通过扇形涡轮能够带动涡轮转动,涡轮另一侧的内侧面与中间离合杆的外侧面一端相连,使得涡轮能够带动中间离合杆,中间离合杆的内侧面上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与棘爪相连,通过棘爪在滑动槽内的滑动,使得外开把手连杆能够处于锁止或解锁状态,棘爪与锁钩之间相啮合或分离,用以实现汽车侧门锁的锁止或解锁状态,中间离合杆另一端通过开启释放连杆与内开把手连杆和外开把手连杆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旭东邱遥杰邹东东励凯亮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勇博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