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大为专利>正文

蜗轮蜗杆防震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3123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蜗轮蜗杆防震床,床板与床板轴固定在一起形成旋转床板,两块旋转床板纵向置于床架上,其外侧置于床桄上。动力板的一端上顶着支撑板或有床板联动板的主动床板而维持两块床板的水平位。床头动力板的另一端与床头制动蜗轮轴固定在一起,床头制动蜗轮与床头制动蜗杆相啮合。床尾动力板的另一端与链轮轴固定在一起,该链轮与另一链轮通过链条相连,该另一链轮通过床尾制动连杆与床尾制动蜗轮固定在一起同轴,床尾制动蜗轮与床尾制动蜗杆相啮合。床头制动蜗杆与床尾制动蜗杆同轴。地震时,牵拉绳索,转动蜗杆,最终解除对旋转床板的限制,旋转床板就转动起来,人随旋转床板的转动落入床体腔内,旋转床板继续转动封闭床体腔,人在床体腔内被保护起来。(*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震减灾设备,尤其是在破坏性地震时床板能够翻转的蜗轮蜗杆防震床,主要适用于在地震时预防对睡中人的伤害。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是采用床面上方另加金属架的方法来防地震时对睡中人的伤害。这种床的缺点首先是不美观;再就是占用空间大,地震时受损伤机会多;最大的缺陷是不能达到各方位对人保护的目的。楼房空间小,在破坏性地震中除了上方塌砸致伤外还存在人掉出床外坠落致伤的可能,在楼房中使用这种床就不能有效预防地震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防震床占有空间大及不能全方位对人保护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蜗轮蜗杆防震床。该床在外形上与现在流行的普通生活用床没有什么差别,还能在地震时迅速将人转入床体腔内,使人避免与床外物体的接触,从而达到预防伤害的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有两种方式,主要包含床架、旋转床板以及蜗轮蜗杆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床板与床板轴固定在一起形成旋转床板,两块旋转床板纵向置于床架上,其外侧置于床桄上。第一种方式,两块旋转床板内侧部分床头床尾两端压在支撑板上,支撑板的下面被蜗轮蜗杆制动机构中的动力板的一端上顶而维持两块床板的水平位。每块旋转床板为铰接在一起的两条,可以在床面上方对折,支撑板与床架相铰接。第二种方式,一块旋转床板近中线处下方有床板联动板承托另一块旋转床板,动力板的一端上顶着这块有床板联动板的主动床板而维持两块床板的水平位。两种方式,床头动力板的另一端与床头制动蜗轮轴固定在一起,床头制动蜗轮与床头制动蜗杆相啮合。床尾动力板的另一端与链轮轴固定在一起,该链轮与另一链轮通过链条相连,该另一链轮通过床尾制动连杆与床尾制动蜗轮同轴固定在一起,床尾制动蜗轮与床尾制动蜗杆相啮合。 床头制动蜗杆与床尾制动蜗杆同轴。床板轴限定在床架上不能移位但可以转动。非地震时期,制动机构使旋转床板不能转动。地震时,睡在床上的人牵拉绳索,转动两个蜗杆,最终解除对旋转床板的限制,旋转床板就转动起来,人随旋转床板的转动落入床体腔内,旋转床板继续转动封闭床体腔,人在床体腔内被保护起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外型与日常生活使用的床基本无差别,并且体积小受损伤的机会少,对地震的反应及时,动力可靠,能实现对人的全方位保护。以下结合附图(第一种方式)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从床头往床尾方向看的整体斜视图。图2是本技术去除旋转床板后从床头往床尾方向看的斜视图。图3是本技术旋转床板从上面看的斜视图。图4是本技术旋转床板从下面看的斜视图。图5是本技术床头部分制动机构的斜视图。图6是本技术床尾部分制动机构的斜视图。为避免图过于繁乱,床头、骨架封板及地震报警装置等未画出。其中1 牵拉环及绳索,2 床板,3 床板轴,4 骨架,5 牵拉轮,6 床头制动蜗杆, 7 床头制动蜗轮,8 床尾制动蜗杆,9 床头制动蜗轮,10 床尾制动连杆,11 对称杆,12 主动链轮,13 从动链轮,14 动力板,15 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3、图4中,有纵向4条床板,中线的两侧分别是一宽一窄两条。每侧的一宽一窄两条床板在相邻处铰接在一起(未画出铰接装置),可以在上面对折,不能在下面对折。这种铰接在一起的两条床板可以认为是一块床板,这样,就是两块床板( 纵向平行并列。两块床板( 之间(即中线处)以及床板( 与床头床尾处床架之间有间隙,两块床板O)的相邻处可以称之为床板O)内侧缘。图3、图4中,每块床板( 都与一个床板轴C3)及多条床板轴横撐固定在一起组成旋转床板。图1中,两块床板O)的外侧部分置于床架的两侧床桄上。床板轴( 是限定在床架上的,只能转动而不能有其他移位。牵拉环及绳索(1)在床板上床头端近床中线部位。图2主要显示了制动机构与骨架(4)的位置关系。支撑板(1 有两个,分别位于床头及床尾处床架的中部内面。支撑板(1 的长度除与两块床板的窄条接触外,还要有效支撑到两块床板的宽条。支撑板(1 与床架内面相铰接,在水平位时,即支撑在两块旋转床板近中线处的床头床尾端,落下时,支撑作用消失, 床板O)内侧缘便可以向下旋转。图5、图6中,制动机构包含了牵拉环及绳索(1)、牵拉轮(5)、床头制动蜗杆(6)、床头制动蜗轮(7)、床尾制动蜗杆⑶、床尾制动蜗轮(9)、床尾制动连杆(10)、主动链轮(12)、从动链轮(13)及动力板(14)。其中,牵拉轮(5)、床头制动蜗杆(6)和床尾制动蜗杆(8)是同轴的。牵拉环及绳索(1)缠绕在牵拉轮( 上(未画出缠绕部分)。在床头处,动力板(14)下端固定在床头制动蜗轮(7)的轴上。在床尾处,动力板 (14)下端固定在从动链轮(1 的轴上。平时,床头床尾处动力板(14)的上端就顶在支撑板(1 的下面,以维持支撑板(1 的水平位。床尾制动蜗轮(9)、主动链轮(1 与床尾制动连杆(10)共轴。主动链轮(1 与从动链轮(1 以链条相连(未画出链条)。人得到地震报警装置发出的报警讯号或地震部门发出的公共服务报警讯号或感知到地震时,拉动牵拉环及绳索(1),牵拉轮( 转动,床头制动蜗杆(6)和床尾制动蜗杆(8)则一起转动。床头制动蜗杆(6)带动床头制动蜗轮(7)转动,床头动力板(14)就以床头制动蜗轮(7)的轴为中心转动,床头动力板(14)的上端就与支撑板(1 的下面脱离接触,床头支撑板(15) 下落。床尾制动蜗杆⑶通过床尾制动蜗轮(9)、床尾制动连杆(10)、主动链轮(12)、链条、 从动链轮(1 带动床尾动力板(14)转动,床尾支撑板(1 下落。床头床尾两支撑板(15) 的下落,对床板的支撑作用消失。动力板(14)的上端设置一轮将省力。在人的重力压迫下,床板⑵内侧缘以床板轴⑶为中心向下转动,人随之落入床体腔内。由于旋转惯性及人的推动使旋转床板继续转动,床体腔便又一次封闭起来。人在床体腔内就避免了伤害发生。每块旋转床板做成相铰接的两条,有利于降低床的高度。床尾制动连杆(10)和对称杆(11)有阻止旋转床板过度旋转的作用。如果每块旋转床板不做成相铰接的两条,为单一一条平板,可以省去支撑板(15), 动力板(14)的上端就与一块旋转床板的下面直接接触了,这块旋转床板可以称之为主动床板,另一块旋转床板则为从动床板。在两块旋转床板相邻处的下方设置一到数块联动板, 联动板与主动床板固定在一起,就能托起从动床板。这样,主动床板水平位也能保持从动床板水平位,主动床板转动,从动床板也能同步转动。这是第二种方式。第二种方式中,动力板(14)的上端顶着主动床板而维持两块床板的水平位,顶的位置要靠近中线处,否则有阻挡床板向下旋转的可能。顶在床板联动板的下面也应认为是顶的主动床板。将床板在中线处局部向床头床尾延伸少许,也能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床架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附图中,牵拉轮(5)画的稍大,占居过大的空间。生产中可适当调整牵拉轮(5)的大小以及旋转床板的长度。绳索(6)行程中的滑轮未画出。链轮链条可以用齿轮齿条等代替。不论用其他什么办法,只要床尾制动连杆(10) 带动床尾动力板(14)转动,也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各个轴、杆都要有轴承等装置固定在床架上,蜗轮蜗杆也要有盒容纳,为避免图过于繁乱,未画出。使用万向节可能使部分传动更加有效。适当设计传动部件,可以使床头床尾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蜗轮蜗杆防震床,包含床架、旋转床板以及蜗轮蜗杆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床板与床板轴固定在一起形成旋转床板,两块旋转床板纵向置于床架上,其外侧置于床桄上,两块旋转床板内侧部分床头床尾两端压在支撑板上,支撑板的下面被蜗轮蜗杆制动机构中的动力板的一端上顶而维持两块床板的水平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大为
申请(专利权)人:朱大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