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95581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焊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焊接保护装置,利用该装置能避免焊接产生的飞溅物落入焊接点旁侧的零件上;焊接保护装置包括一个套筒,套筒含有用来容纳待保护零件的内腔,一个与该套筒相连并使套筒罩住待保护零件或与其分离的移动机构。焊接前,利用移动机构将套筒套住待保护零件,焊接产生的飞溅物便被阻隔在套筒之外而不能落入待保护零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功能可靠,能够单独使用或连接到流水线上使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焊装
,具体涉及一种焊接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制造行业中,焊接是经常用到的一种工艺。在焊接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 焊渣等飞溅物,这些飞溅物很容易溅入夹具、设备或者焊接点周围的重要零部件上,当飞溅 物溅到其它零部件上,高温的飞溅物容易与零部件结合,很难铲除。比如飞溅物溅落到螺柱 的螺纹上,飞溅物便很难被铲除,而且即使铲除后螺纹也受到了很大损伤,将会影响整个产 品的装配,甚至造成螺纹滑牙,装配不了的后果,增加产品的不合格率和零件报废率,从而 增加了产品的制造成本。而现有的保护措施一般是用湿的棉布或石棉布包裹焊接点附近的零部件来防止 飞溅物与零部件的接触,这种方法所使用的棉布首先不易固定并影响生产环境的美观,而 且石棉布容易掉棉,会带来二次污染,湿的棉布又会引起零部件的锈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接保护装置,利用该装置能避免焊接飞溅物落 入焊接点旁侧的零件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焊接保护装置,包括一个 含有内腔、该内腔用来容纳待保护零件的套筒,一个与该套筒相连并使套筒罩住待保护零 件或与其分离的移动机构。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套筒具有大小足以容纳被保护零件的内腔, 套筒连接移动机构,利用移动机构能够移动套筒的位置使套筒罩住待保护零件或与待保护 零件分离;焊接前,利用移动机构将套筒套在待保护零件上,然后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移 动机构带动套筒离开待保护零件;因为焊接点周侧的零件已被套筒罩住,所以,焊接产生 的飞溅物便被阻隔在套筒之外而不能落入待保护零件上;本技术结构简单,功能可靠, 能够单独使用或连接到流水线上进行规模化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套筒罩住待保护零件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设置第二汽缸的俯视图;图5是带腰形定位孔的尾板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焊接保护装置,所述的焊接保护装置包括套筒10,套筒10含有内腔,该内腔用来容纳待保护零件,一个与该套筒10相连并使套筒10罩住待保护零件 或与其分离的移动机构。套筒10的材质没有严格要求,常用的是钢、铁或陶瓷,它们具有一 定的耐高温性能,而且强度好,可以重复利用,套筒10的大小可以根据待保护零件的大小 加工成不同规格,使其内腔足以容纳待保护零件即可,套筒10连接移动机构,移动机构能 够移动套筒10的位置使套筒10罩住待保护零件或与待保护零件分离。焊接前,利用移动机构将套筒10套在待保护零件上,然后进行焊接,待焊接完成 后移动机构带动套筒10离开待保护零件;因为焊接点周侧的零件已被套筒10罩住,所以, 焊接产生的飞溅物便被阻隔在套筒10之外而不能落入待保护零件上;可靠地实现了防止 焊接飞溅物落入待保护零件的目的;而且该焊接保护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单独使用或连接 到流水线上进行规模化作业。所述的套筒10的形状可以根据待保护零件的形状不同而加工成不同形状,本实 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管状,也就是圆管形套筒10,可以用来罩住绝大多数形状的待保护零 件;套筒10前端为敞口,也就是面向待保护零件一端为敞口,套筒10的后端与移动机构相 连。所述的移动机构可以是机械手等装置,为了节约成本,本技术的移动机构为 一汽缸20,汽缸20的活塞杆21的杆端与套筒10后端相连;套筒10在活塞杆21往复运动 的带动下可以罩住待保护零件或与待保护零件分离。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套筒10—端固定于一板体30,板体30上至少布置一个套筒 10,板体30与活塞杆21的端头相连,也就是套筒10与活塞杆21通过板体30连接在一起, 板体30的设置可以方便套筒10的固定,而且可以在板体30上设置多个套筒10,同时罩住 多个待保护零件;套筒10与板体的连接可以有多种方式,最简单的就是在套筒10上设置外 螺纹,在板体30上设置多个与该螺纹吻合的螺纹孔;也可以在套筒10与板体30连接的一 端固接一个尾板11,所述的套筒(10)与移动机构或板体(30)通过固接在套筒(10)后端的 尾板(11)螺纹连接,尾板11上设置定位孔,定位孔最好是一组腰形定位孔111、112,例如 一个圆孔与一个腰形孔的组合或者两个长度方向相互垂直的腰形孔的组合,如图5、图6所 示,腰形定位孔111、112可以增加套筒10在板体30上的位置调整范围,板体30上设置与 尾板11上的定位孔相匹配的螺纹孔,套筒10通过尾板11与板体30通过螺栓类连接件连 接。汽缸20为并列布置的两个同步汽缸,板体30同时与两个活塞杆21的杆端相连; 这样的设置避免了在活塞杆21上的板体30因偏心而绕活塞杆21转动,当然,也可以用单 个活塞杆21的径向截面为矩形的汽缸20来代替同步汽缸。如图4所示,为了在不挪动移动机构的情况下,更大范围地移动套筒10的位置,以 便可以罩住更多位置的待保护零件,本技术设置了第二汽缸40和第三汽缸50;所述的 第二汽缸40连接板体30和汽缸20,所述的第二汽缸00)为并列布置的两个同步汽缸,第 二汽缸40的活塞杆41与板体30通过固接在板体30背面的连接块固定连接,第二汽缸40 的缸体固接汽缸20的活塞杆21杆端,且活塞杆21与活塞杆41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这 样第二汽缸40能够左右移动套筒10的位置,也就是横向移动其位置,汽缸20可以驱动第 二汽缸40和套筒10整体远离或靠近汽缸20的缸体,也就是纵向移动第二汽缸40和套筒 10的位置。汽缸20的缸体下侧连接第三汽缸50的活塞杆51杆端,第三汽缸(50)的活塞杆 (51)大致位于竖直方向,第三汽缸50的活塞杆51向上布置;通过活塞杆51的上下运动, 可以调整汽缸20、第二汽缸40、套筒10的高度位置,三个汽缸协同动作,套筒10可以方便 地改变位置,罩住不同位置的待保护零件。所述的汽缸的汽压可以手动控制,优选的方式是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这样的焊 接保护装置布置到流水线上,套筒10便能在汽缸的带动下自动进给到位,罩住待保护零 件,进行规模化生产作业。为了使该装置能保护到位置相对较高的零件,提高装置的使用范围,第三汽缸50 下部固接在机架60上,并将机架60与第三汽缸50设置成可拆卸连接,以便连接或拆卸机 架60,适应不同高度零件保护的需要。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功能可靠,适合多种焊接场合使用,尤其适合流 水线作业。权利要求1.一种焊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焊接保护装置包括一个含有内腔、该内腔 用来容纳待保护零件的套筒(10),一个与该套筒(10)相连并使套筒(10)罩住待保护零件 或与其分离的移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10)的前端为敞 口,后端与移动机构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机构为一汽缸(20), 汽缸00)的活塞杆的杆端与套筒(10)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焊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10)为管状,其一 端固定于一板体(30)上,板体(30)上至少布置一个套筒(10),板体(30)与活塞杆的 端头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焊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30)上设置2个以 上的套筒(10),汽缸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亮程康康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