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8941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流器组件,设置在过滤器、调压过滤器等气体处理装置内部,由导流器及设置在导流器下方的滤芯及伞形座组成,导流器的上部为叶片座,导流叶片设置在叶片座的外侧边缘,叶片座的中央设有连接部,导流器的中部设有导正腔,导流器的下部连接伞形座,导流器与滤芯及伞形座连接后形成整体结构。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过滤器、调压过滤器上的导流器组件不能通用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导流器固定在过滤器或调压过滤器上,在拆下伞形座进行清洗维护时,导流器不会掉下,不但简化拆装过程,而且对调压过滤器来说,其装配精度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大大简化了日常维护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体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可以在过滤器、调压过滤 器等气体处理装置上通用的导流器组件
技术介绍
导流器组件主要应用于气动调理组的过滤器和调压过滤器上,传统的带有导流器组件的过滤器如图8所示,压縮气体由左侧的进口 17进入调理 组,向下流经导流器7的倾斜叶片9,形成高速旋转的涡旋气流,高速旋转 的涡旋将水分子和油分子甩到滤水杯16的杯壁内缘,持续的压力迫使油水 分子凝聚成油水珠,油水珠受重力流经伞形座6,最终沉落到滤水杯16底 部,而气体则通过滤芯2流向右侧的出口 18,达到了过滤油水的目的。现有技术中,过滤器和导流器组件的组合方式,是在过滤器本体14上 设置连接杆15,依次安装导流器7、滤芯2后将伞形座6与连接杆15螺接, 利用伞形座6托住导流器7及滤芯2。这种结构形式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 是在拆下伞形座清洗滤芯时,整个导流器组件就会散开,导流器也会掉下, 不但增加了装配难度,而且重装会影响到系统的精确度,因此日常维护费 时费力。二是这种结构通用性不好,它只适用于过滤器,而不能在调压过 滤器上使用,调压过滤器需另行设计专门的导流器组件,增加了企业的生 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过滤器、调压过滤器上的导流 器组件不能通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既可以在过滤器上使用也可以在调压过 滤器上使用的导流器组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维护时重装难度大、系 统精确度不易保证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维护简单、重装不影响系统精度的导 流器组件。本专利技术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导流器组 件,设置在过滤器、调压过滤器等气体处理装置内部,由导流器及设置在 导流器下方的滤芯及伞形座组成,导流器的上部为叶片座,导流叶片设置 在叶片座的外侧边缘,叶片座的中央设有连接部,导流器的中部设有导正 腔,导流器的下部连接伞形座,导流器与滤芯及伞形座连接后形成整体结 构。在导流器上设置连接部,导流器就可以固定在过滤器、调压过滤器等 气体处理装置上,在做清洗滤芯等维护工作时,导流器不必取下,不但方 便了安装,而且不影响系统的精确度。在导流器的中部设置导正腔,导流 器组件就可以在调压过滤器上使用,使其成为可以在过滤器、调压过滤器 等气体处理装置上通用的部件,降低了产品成本。导流器的下部连接伞形 座,导流器与滤芯及伞形座连接后可以形成整体结构,使整个导流器组件 成为一个独立的产品。作为优选,连接部上设有螺纹,导流器组件与过滤器、调压过滤器等 气体处理装置之间采用螺纹连接。采用螺纹连接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安装 与拆卸都很方便,连接部上的螺纹可以是内螺纹,也可以采用外螺纹的结 构。作为优选,导正腔为内壁光滑的圆柱形结构,上端敞口,底部中央设 有^位柱。导正腔是在调压过滤器上使用的,光滑的内壁用以配合调压机 构上的调压塞头,可以使调压塞头在导正腔内灵活滑动而且具有良好的密 封性能,底部的定位柱是用来固定塞头弹簧的,防止塞头弹簧在导正腔的 底部滑动。作为优选,导流器的下部通过螺柱连接伞形座,螺柱设置在导正腔的 下面,螺柱上的螺纹可以是外螺纹或者内螺纹的结构。作为优选,导正腔外侧设有筋板,导流器在筋板处的外径与滤芯的内 径相适配,筋板向上延伸连接叶片座,筋板与叶片座的连接处高于导正腔 的敞口端。筋板是导流器上部的叶片座与中部的导正腔的连接体,筋板一 方面对滤芯起定位作用,另一方面在导正腔的上方为气流的通过提供了通 道。此外,也可以采用将导正腔的敞口端延伸或扩大延伸到叶片座,并在 延伸段设置通气孔的结构方式,为气流的通过提供通道。作为优选,伞形座的上部设有平台,平台中央设有与螺柱相适配的螺 接件,平台外缘设有台阶结构,下部设有伞面。平台及其外缘的台阶结构 是用来支撑滤芯的,螺接件配合导流器上的螺柱,将伞形座固定在导流器 下方并压紧滤芯,螺接件可以采用内螺纹或者外螺纹的结构形式,也可以 在导流器上设置螺孔,伞形座上设置通孔,伞形座与导流器之间采用螺钉 连接固定的方式。作为优选,滤芯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结构,上端设置在筋板外侧的叶片 座下面,下端设置在伞形座上部的台阶结构上,导流器与伞形座连接后,滤芯被固定在导流器与伞形座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过滤器、调压 过滤器上的导流器组件不能通用的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将导流器固定在过 滤器或调压过滤器上,在拆下伞形座进行清洗维护时,导流器不会掉下, 不但简化拆装过程,而且对调压过滤器来说,其装配精度不会受到任何影 响,大大简化了日常维护工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导流器组件的一种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导流器组件导流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附图2的左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导流器组件伞形座的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5是附图4的左视图。图6是安装了本专利技术导流器组件的过滤器的一种结构剖视图。图7是安装了本专利技术导流器组件的调压过滤器的一种结构剖视图。图8是安装了现有技术导流器组件的过滤器的一种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1中,导流器组件由导流器7 (见图2图3)及 设置在导流器7下方的滤芯2及伞形座6 (见图4图5)组成,导流器7的上部为叶片座1,导流叶片9设置在叶片座1的外侧边缘,呈倾斜结构,叶 片座1的中央设有连接部8,连接部8上设有内螺纹,导流器7的中部设有 导正腔IO,导正腔10为内壁光滑的圆柱形结构,上端敞口,底部中央设有 定位柱4。导正腔10外侧设有筋板3,导流器7在筋板3处的外径与滤芯2 的内径相适配,筋板3向上延伸连接叶片座1,筋板3与叶片座1的连接处 高于导正腔IO的敞口端。导流器7的下部通过设置在导正腔10的下面螺柱11连接伞形座6,伞 形座6的上部设有平台,平台中央设有与螺柱11相适配的螺接件5,平台 外缘设有台阶结构12,下部设有伞面13。滤芯2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结构, 上端设置在筋板3外侧的叶片座1下面,下端设置在伞形座6上部的台阶 结构12上。导流器7与伞形座6连接后,滤芯2被固定在导流器7与伞形 座6之间,导流器7与滤芯2及伞形座6连接后形成整体结构。导流器组件在过滤器(见图6)上使用时,在过滤器本体14上设置连 接端,将导流器上的连接部8与本体14上的连接端连接,再装上滤水杯16, 过滤器就可以正常使用。气体通过过滤器时,压縮气体由左侧的进口 17进 入过滤器,向下流经导流器7的倾斜叶片9,形成高速旋转的涡旋气流,高 速旋转的涡旋将水分子和油分子甩到滤水杯16的杯壁内缘,持续的压力迫 使油水分子凝聚成油水珠,油水珠受重力流经伞形座6,最终沉落到滤水杯 16底部,而气体则通过滤芯2及导正腔10上方筋板3之间的空隙流向右侧 的出口 18,达到了过滤器将油水与气体分离的目的。在需要进行清洗维护 时,取下滤水杯16及伞形座6,即可以取出滤芯2,此时导流器7仍安装 在过滤器的本体14上,清洗维护完成后只需将滤芯2、伞形座6及滤水杯16依次装上,过滤器即可正常工作,简化了维护工作。导流器组件在调压过滤器(见图7)上使用时,导流器上的连接部8与 本体14上的连接端连接,调压过滤器上的调压塞头20装入导流器7上的 导正腔IO,导正腔10底部的定位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流器组件,设置在过滤器、调压过滤器等气体处理装置内部,由导流器及设置在导流器下方的滤芯及伞形座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导流器(7)的上部为叶片座(1),导流叶片(9)设置在叶片座(1)的外侧边缘,叶片座(1)的中央设有连接部(8),导流器(7)的中部设有导正腔(10),导流器(7)的下部连接伞形座(6),导流器(7)与滤芯(2)及伞形座(6)连接后形成整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忠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亚德客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