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进丰专利>正文

内设两侧面有热水导流管插孔的热水室的联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46252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5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内设两侧面有热水导流管插孔的热水室的联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国内保有量最大的太阳热水工程用集热器的中置联箱作改进。做法是:在中置联箱(1)的内腔设置一个U形热水室(4),它的两个侧面是带热水导流管插孔左侧板(9)与带热水导流管插孔右侧板(10),两侧板上的导流管插孔与中置联箱(1)两侧面上供直插全玻璃真空集热管(2)的一排插孔保持同心;带热水导流管插孔左/右侧板(9)/(10)各插孔插入一根细长的热水导流管(5),然后再把各全玻璃真空集热管(2)插入中置联箱(1)两侧面各孔;这种特殊结构使该中置联箱(1)组成的太阳热水工程集热器实现最彻底的强制对流采热,亦能按简便方法排出积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变太阳能集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途径,从而提高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效率;尤其适用于由多根全玻璃真空集热管按左、右对置直插入一根按南、北方向布置的中置联箱构成的太阳能集热器中的联箱。
技术介绍
在太阳(能)热水工程领域,多根全玻璃真空集热管(以下称“全玻管”)左、右对置直插入一根按南、北方向布置的中置联箱构成的太阳(能)集热器,因其用料省,正是我国保有量最大的一种太阳热水工程用集热器,图I是示意图。图I中,(2)是“全玻管”,中置联箱(I)倾角为0° -15°,其底端盖有冷水输入管、顶端盖有热水输出管,循环水泵把低温水从底端盖冷水输入管输入、高温水从顶端盖热水输出管输出,配置控制系列按强制对流方式采热…;另外,太阳热水器的联箱内筒等都用O. 3mm不锈钢薄板制成;这些都是公知技术。本文把这种太阳热水工程用集热器称为“中置联箱式集热器”。除了用料省,中置联箱(I)的另一优点是彻底排尽系统中积水极方便,只需把系统中最末端的中置联箱(I)底端盖的冷水输入管转变为“排水管口”即可(本文称之为“简便方式”);“彻底排尽系统积水”是高寒地区防止冬夜使全玻管(2)冻裂的常用指施。但中置联箱(I)的缺点是其内腔是空腔、无内件,循环水泵每一次“强制对流采热”只能带走积存在全玻管(2)管腔上端的那部分热水,即其热效率未达极大值。本技术将克服这种技术缺点。技术《联集管腔设置具有冷水管孔隔板的集热器系统》CN201680628U对上述中置联箱式集热器作玫进,图2是技术CN201680628U示意图。沿“联集管”中部轴向,设置两块平行的、贯通整个内腔的“带孔隔板”,把内腔分隔成“三室”,即左或右侧室与中间室;中间室底端有“冷水入口”,水泵把冷水由此输入“联集管”,通过各根插入全玻管(2)的冷水输入管(3)直达各全玻管(2)底部,把原先积存的热水从全玻管⑵与冷水输入管⑶的夹道中输出,进入“左或右侧室”,汇集后从“联集管”顶端两个“热水出口”输出…。从上述描述知,CN201680628U可实现彻底的强制对流传热,其热效率必高。但缺点是上述结构不能用简便方式排尽系统中积水-高寒地区的全玻管有冻裂的可能。另一缺点是其“左或右侧室”不直接连通,所以顶端出现两个“热水出口 ”,造成管网管道布置复杂,费料亦不美观。本技术亦将克服这缺点。简之,本技术“内设两侧面有热水导流管插孔的热水室的联箱”目的是使国内保有量最大的“中置联箱式集热器”实现彻底的强制对流传热,提高其热效率;同时本技术也能用简便方式排尽系统中积水,防止全玻管在高寒地区冬夜冻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的要点是提出一种内设两侧面有热水导流管插孔的热水室的联箱,目的是克服国内保有量最大的“中置联箱式集热器”在强制对流采热时热效率不高的缺点;同时本技术也能用简便方式排尽系统中积水,防止全玻管在高寒地区冬夜冻裂。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参见图4,图4是由“内设两侧面有热水导流管插孔的热水室的联箱”组成的集热器示意图。在中置联箱(I)内腔的轴向设置一个热水室(4),热水室(4)主要由三块相互联结的、纵向剖视面呈现U字形的不锈钢薄板构件组成,三块不锈钢薄板顺次为带热水导流管插孔左侧板(9)、无孔的热水室底板(8)、带热水导流管插孔右侧板(10);该U字形薄板构件分别与中置联箱(I)的上、下面板及顶端盖(7)焊接,焊接后U字形薄板构件的敞口端恰与顶端盖(7)的热水输出管连通;另外,带热水导流管插孔左、右侧板(9)、(10)上的各插孔恰与中置联箱(I)两侧面直插全玻管(2)的圆孔保持同心;带热水导流管插孔左、右侧板(9)、(10)上的各插孔配置硅胶圈后,使插入的热水导流管(5)保持密合连接;热水导流管(5)是直径15mm-20mm的工程塑料管,其长度比全玻管(2)要短200mm 至 400mm。图6、图7、图8是“内设两侧面有热水导流管插孔的热水室的联箱”结构细部。本技术“改进型中置联箱的集热器”的组装步骤是先在(改进型)中置联箱(I)带热水导流管插孔左、右侧板(9)、(10)上的各插孔中插入一根热水导流管(5),然后再按“左、右对置直插法”把各全玻管⑵插入(改进型)中置联箱⑴的两侧面;其结果是该集热器的各全玻管(2)的管腔都深插入一根热水导流管(5),这才能实现彻底的强制对流采热。热水导流管(5)与热水室(4)是本技术特征。下面说明热水导流管(5)与热水室(4)名词由来。本技术与传统的中置联箱(I)不同从中置联箱⑴的底端盖(6)冷水输入管输入的冷水,首先经由全玻管(2)与热水导流管(5)的夹道中到达全玻管(2)管腔底,这是冷水置换全玻管(2)管腔内热水的过程,所以才称之为热水导流管(5)与热水室(4)。另外,正是由于水流首先经由全玻管(2)与热水导流管(5)的夹道中到达全玻管(2)管腔底,随后“简单方式排水”亦从此夹道出反向流出,这才能排尽积水。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特点是其一,在太阳能集热器的中置联箱(I)内腔的轴向设置一个热水室(4),热水室(4)主要由三块相互联结的、纵向剖视面呈现U字形的不锈钢薄板构件组成;三块不锈钢薄板顺次为带热水导流管插孔左侧板(9)、热水室底板(8)、带热水导流管插孔右侧板(10);该U字形薄板构件分别与中置联箱(I)的上、下面板及顶端盖(7)焊接,焊接后U字形薄板构件的敞口端恰与顶端盖(7)的热水输出管连通;其二,带热水导流管插孔左、右侧板(9)、(10)上的各插孔恰与中置联箱(I)两侧面直插全玻管(2)的圆孔保持同心;带热水导流管插孔左、右侧板(9)、(10)上的各插孔配置硅胶圈后,使插入的热水导流管(5)保持密合连接;其三,热水导流管(5)是直径15mm-20mm的工程塑料管,其长度比全玻管(2)要短200mm 至 400mm。附图说明图I-我国保有量最大的中置联箱式集热器的示意图;图2-图I中的A向视图;图3-CN 201680628U 的示意图;图4-内设两侧面有热水导流管插孔的热水室的联箱组成的集热器纵向剖面示意图;图5-图4中的B向视图;图6-图4中的E-E向视图;图7-图4中的F-F剖视图;图8-图4中的D-D复合剖视图;(I)-中置联箱;(2)-全玻璃真空集热管或全玻管;(3)-冷水输入管; (4)-热水室;(5)-热水导流管;(6)-底端盖;(7)-顶端盖;(8)-热水室底板;(9)-带热水导流管插孔左侧板;(10)-带热水导流管插孔右侧板;(n-n)-地平线;中置联箱⑴的轴线;(ω) -中置联箱(I)的倾角;本技术的优点与我国保有量最大的中置联箱式集热器相比,其热效率大幅提高;亦能用简便方式排尽系统中积水。具体实施方式与国内保有量最大的中置联箱相比,“内设两侧面有热水导流管插孔的热水室的联箱”的前期制造过程相同,即首先用板厚O. 3mm的不锈钢薄板制成中置联箱内筒的“筒体”,其左、右两侧面均有一排可供直插全玻管(2)的翻边圆孔,然后再把带有接管的顶端盖(7)与底端盖¢),分别与上述“筒体”焊接,然后再作带有聚氨酯硬泡沫塑料的外筒,制成中置联箱(I)。其中所不同的是由于“筒体”内腔有热水室(4),热水室(4)的部件必须在底端盖(6)、顶端盖(7)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内设两侧面有热水导流管插孔的热水室的联箱,其特征在于,在太阳能集热器的中置联箱(1)内腔的轴向设置一个热水室(4),热水室(4)主要由三块相互联结的、纵向剖视面呈现U字形的不锈钢薄板构件组成;三块不锈钢薄板顺次为:带热水导流管插孔左侧板(9)、热水室底板(8)、带热水导流管插孔右侧板(10);该U字形薄板构件分别与中置联箱(1)的上、下面板及顶端盖(7)焊接,焊接后U字形薄板构件的敞口端恰与顶端盖(7)的热水输出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声普刘进丰
申请(专利权)人:刘进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