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插式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85792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侧插式电连接器,其用以直立地设置于电路板上,所述侧插式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多个导电端子以及金属外壳。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及自基部延伸的舌板,基部呈长形体且其内包围形成有容置空间。上述导电端子插设于绝缘本体内,且导电端子各依序形成有定位段及自定位段两端缘延伸的使用段与安装段,所述安装段自其定位段的端缘分别朝基部两侧弯折延伸,且于弯折延伸后的平面上朝电路板方向延伸所形成,而安装段末端插设于电路板。上述金属外壳装设于绝缘本体的外缘。藉此,使侧插式电连接器尺寸得以缩小,进而减少其所占用的电路板面积。(*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且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以直立地设置于电路板上的侧插式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已知常见的电连接器型态具有平躺式电连接器与侧插式电连接器两种。其中,平躺式电连接器的舌板大致与其连接的电路板平行,因此将占用较广的电路板面积。而侧插式电连接器的舌板大致与其连接的电路板垂直,因此可减少电路板的使用面积。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其为已知侧插式电连接器。其中,图1为已知侧插式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元件分解示意图。上述侧插式电连接器具有绝缘本体la、扣合于上述绝缘本体Ia的盖体2a、两组夹设于绝缘本体Ia与盖体2a之间的导电端子3a、及装设于绝缘本体Ia与盖体2a外缘的金属外壳4a。上述导电端子3a均具有使用段31a、自使用段31a延伸的延伸段32a、及接脚33a。 其中,导电端子3a的使用段31a与延伸段32a须夹设于绝缘本体Ia与盖体2a之间,藉以固定导电端子3a。而接脚33a插设于电路板5a,藉以与电路板5a达成电性连接。然而,由于每组导电端子3a的延伸段32a均形成于同一平面上。令使用段31a离电路板5a较远的导电端子3a,其延伸段32a须绕开使用段31a离电路板5a较近的导电端子3a,并且每组导电端子3a的延伸段32a须呈共平面且间隔地排列。此令侧插式电连接器的整体长度增长,且使侧插式电连接器形成较大的尺寸,进而占用较广的电路板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侧插式电连接器,其可有效地缩小侧插式电连接器的尺寸,藉以达到占用较少电路板面积的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侧插式电连接器,其用以直立地设置于一电路板上, 该侧插式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基部及自该基部延伸的一舌板,该基部内形成有一容置空间,该基部两侧分别朝内延伸形成有一定位部,该基部底端抵接于该电路板上,该舌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面与一第二端面,该第一端面凹设有多条连通该容置空间的第一槽道,且该第一端面于远离该基部的一端形成有多个开口,该第二端面凹设有多条连通该容置空间与这些开口的第二槽道;多个导电端子,其插设于该绝缘本体,这些导电端子各依序形成有一定位段及自该定位段两端缘延伸的一使用段与一安装段,这些使用段分别设置于这些第一槽道以及所述的其中一个第二槽道,这些定位段定位于该定位部,这些安装段自其定位段的端缘分别朝该基部两侧弯折且朝该电路板方向延伸所形成,这些安装段末端插设于该电路板;以及一金属外壳,其装设于该绝缘本体的外缘。进一步地,定位部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柱与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定位柱,基部两侧内缘分别向内延伸形成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进一步地,任两个第一定位柱于彼此相对的一侧各凹设有一第一卡合槽,任两个第二定位柱于彼此相对的一侧各凹设有一第二卡合槽。进一步地,导电端子具有多个第一端子以及一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均设置于第一槽道且均定位于第一定位柱的第一卡合槽内,第二端子定位于任两个第二定位柱的第二卡合槽内。进一步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定位段各朝其旁的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方向延伸形成有至少一倒刺,且至少一倒刺与第一定位柱以及第二定位柱之间形成干涉配合。进一步地,舌板自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朝远离基部的方向延伸所形成。进一步地,金属外壳具有相组接的一第一壳体以及一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具有一主板以及自主板周缘延伸的多个扣合板,主板抵接于基部远离舌板的端缘,而扣合板扣合于基部的外缘,第二壳体具有一扣合部以及自扣合部延伸形成的一外环部,扣合部组接于第一壳体的扣合板以及扣合于基部的外缘,而外环部设置于舌板外侧,且外环部与舌板包围形成有一插置空间。进一步地,第二壳体形成有一插置片,插置片自邻近电路板的第二壳体端面所冲设形成,且插置片插设于电路板。进一步地,进一步具有一固定塞,固定塞设置于基部的容置空间中,且导电端子的安装段固定于固定塞。进一步地,固定塞套设于导电端子的安装段或者导电端子的安装段部分埋设于固定塞中。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侧插式电连接器,其通过导电端子的使用段与安装段分别形成于相互不平行的平面(如相互垂直的平面)上,进而使侧插式电连接器尺寸得以缩小,藉以减少侧插式电连接器所占用的电路板面积。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所附图式仅用来说明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已知侧插式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已知侧插式电连接器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元件分解示意图;图;3B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3C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又一视角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导电端子插设于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金属外壳装设于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金属外壳装设于绝缘本体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及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另一元件分解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已知〕Ia绝缘本体2a 盖体3a导电端子31a使用段32a延伸段33a接脚4a金属外壳5a 电路板〔本技术〕1绝缘本体11基部111容置空间112 定位部1121第一定位柱 1122第二定位柱1123第一卡合楕I 1124第二卡合槽12舌板121第一端面1211第一槽道1212 开口122第二端面1221第二槽道2导电端子21第一端子22Λ-Λ- ~·丄山弟一 而子23定位段231倒刺24使用段25安装段3金属外壳31第一壳体311 主板312扣合板3121 插脚32第二壳体321 扣合部322外环部3221插置片4电路板5插置空间6固定塞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3A至图6,其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图3A至图4为本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5和图6为本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复参照图3A至图3C,其为一种侧插式电连接器,其用以直立地设置于电路板4上, 上述侧插式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多个导电端子2、及金属外壳3。其中,所述导电端子2插设于绝缘本体1中,而金属外壳3装设于绝缘本体1的外缘。上述绝缘本体1具有基部11及自基部11延伸的舌板12。基部11呈长形体且其内包围形成有容置空间111,且基部11两侧分别朝内延伸形成有定位部112,而基部11底缘抵接于电路板4上(如图3C所示)。上述定位部112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柱1121与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定位柱1122,具体地说,所述基部11两侧内缘分别向内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定位柱1121与第二定位柱1122。其中,任两个第一定位柱1121于彼此相对的一侧各凹设有第一卡合槽1123, 且任两个第二定位柱1122于彼此相对的一侧各凹设有第二卡合槽1124。上述舌板1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121与第二端面122,且舌板12于第一端面121凹设有多条连通基部11容置空间111的第一槽道1211,而于第一端面121于远离基部11 的一端形成有多个开口 1212。舌板12于第二端面122凹设有多条连通基部11容置空间 111以及上述开口 1212的第二槽道1221。其中,上述第一槽道1211彼此等间隔地排列,且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插式电连接器,用以直立地设置于一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插式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延伸的一舌板,所述基部内形成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基部两侧分别朝内延伸形成有一定位部,所述基部底端抵接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舌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面与一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凹设有多条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一槽道,且所述第一端面于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形成有多个开口,所述第二端面凹设有多条连通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开口的第二槽道;多个导电端子,插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各依序形成有一定位段及自所述定位段两端缘延伸的一使用段与一安装段,所述使用段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槽道以及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槽道,所述定位段定位于所述定位部,所述安装段自其定位段的端缘分别朝所述基部两侧弯折且朝所述电路板方向延伸所形成,所述安装段末端插设于所述电路板;以及一金属外壳,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外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鸿宜
申请(专利权)人:格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