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3469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5 07:15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其具有端子收容槽道,绝缘本体设置于遮蔽壳体内;多个第一导电端子,相邻近的任两个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中部相隔间隔段;多个第二导电端子,其中部与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中部大致呈上下间隔错开,且任一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中段对应该间隔段,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分别伸入端子收容槽道;遮蔽壳体扣设于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设有连接区,这些第一导电端子及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一端以表面黏着的方式固定于印刷电路板。藉此,导电端子有效利用遮蔽壳体的空间设置,可减少端子设置数量,以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导电端子交错设置的电连接器。技术背景精密电子产品随时代演进已朝向轻薄短小且多功能的趋势,USB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作为电子产品重要的传输元之一,主要连接外部电子产品(如电脑、影音传输设备)的一个串行总线,USB至今仍普遍应用于传输数据原因在于,USB具有体积够小易于携带,且支持热插拔(Hot plug)和即插即用(Plug&Play)的使用方式,还有较好的传输速率等优势,才符合现今高科技3C产品的需求。然而,常见的规格有USB1. 1、USB2. 0及USB3. 0,而USB 1.1的最大传输频宽为12Mbps,USB 2. 0的最大传输频宽为480Mbps,近期最受瞩目的USB 3. 0每秒则可达 4. 8Gbit/s(600MB/s)。但是不管是哪种规格的电连接器,因为USB体积小的空间受限,所以设计者往往忽略了电连接器内部的空间规划,而导致需要设置较多数量的导电端子,才可达到相同的传输效果,但想当然,因为导电端子的数量增加,整体的生产成本有所提高是必然的。于是,本技术创作人有感上述问题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可让导电端子妥善利用遮蔽壳体的容置空间,以交错设置的方式容设于绝缘本体中,达到端子数量精简化的目的,进而降低整体的生产成本。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遮蔽壳体,其具有一容置槽;一绝缘本体,其具有多个端子收容槽道,绝缘本体设置于容置槽内;多个第一导电端子,相邻近的任两个这些导电端子的中部相隔一间隔段;多个第二导电端子,其与这些第一导电端子交错设置,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中部与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中部呈上下间隔错开,且任一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中段对应间隔段,这些第一导电端子与这些第二导电端子分别伸入对应的这些端子收容槽道;以及一印刷电路板,遮蔽壳体扣设于印刷电路板上, 印刷电路板邻近绝缘本体的一上板面设有一连接区,这些第一导电端子及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一端以表面黏着的方式固定于印刷电路板,这些第一导电端子及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印刷电路板。进一步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定位座,该定位座具有等距设置的多个定位道,任一第一导电端子具有相对的一第一导电前端及一第一导电后端,任一第二导电端子具有相对的一第二导电前端及一第二导电后端,第一导电后端及第二导电后端分别配合设置于相对应的定位道。进一步地,遮蔽壳体具有一上壳壁及相对的两个侧壳壁,上壳壁设有至少一上压抵部,侧壳壁设有至少一侧压抵部,绝缘本体具有一舌板及一基体,舌板的一侧连接于基体,舌板具有一上表面及相对的两个侧表面,当绝缘本体组装至遮蔽壳体的容置槽内,遮蔽壳体的侧压抵部抵触舌板的侧表面。进一步地,遮蔽壳体的两个侧壳壁分别具有一延伸部,遮蔽壳体具有相对上壳壁的一下壳壁,下壳壁设有成对的卡固部,卡固部分别邻近侧壳壁,延伸部及卡固部位于遮蔽壳体的相对两端。进一步地,印刷电路板具有一组装口、两个第一穿孔及两个第二穿孔,第一穿孔位于组装口的相对两旁,遮蔽壳体配合组设于组装口,延伸部伸入第一穿孔,卡固部穿过第二穿孔且卡设于印刷电路板上。进一步地,定位座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卡制凸块,绝缘本体的基体具有相对的两个侧壁,基体的侧壁远离舌板的一端设有一凹部,卡制凸块配合卡固至相对应的凹部。进一步地,端子收容槽道设有相对的多个凹槽,第一导电端子的中部具有成对的第一延伸凸块,第一延伸凸块成型于第一导电端子中部的相对两侧,第一延伸凸块邻近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导电后端,第二导电端子的中部具有成对的第二延伸凸块,第二延伸凸块成型于第二导电端子中部的相对两侧,第二延伸凸块邻近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导电后端,第一延伸凸块及第二延伸凸块配合组设于相对应的凹槽内。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另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遮蔽壳体,其具有一容置槽;一绝缘本体,其具有多个端子收容槽道,绝缘本体设置于容置槽内;多个第一导电端子,相邻近的任两个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中部相隔一间隔段;多个第二导电端子,其与这些第一导电端子交错设置,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中部与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中部呈上下间隔错开,且任一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中段对应间隔段,这些第一导电端子与这些第二导电端子分别伸入对应的这些端子收容槽道;以及一印刷电路板,遮蔽壳体扣设于印刷电路板上,印刷电路板设有多个通孔,这些第一导电端子及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一端穿过这些通孔,这些第一导电端子及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焊接且电性连接于印刷电路板。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再另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遮蔽壳体,其具有一容置槽;一绝缘本体,其具有多个端子收容槽道,绝缘本体设置于容置槽内;多个第一导电端子,相邻近的任两个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中部相隔一间隔段;多个第二导电端子, 其与这些第一导电端子交错设置,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中部与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中部呈上下间隔错开,且任一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中段对应间隔段,这些第一导电端子与这些第二导电端子分别伸入对应的这些端子收容槽道;以及一印刷电路板,遮蔽壳体焊接于印刷电路板上,印刷电路板定义相对的一上板面及一下板面,上板面及下板面分别设有一连接区,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一端抵触上板面的连接区,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一端抵触下板面的连接区,部分印刷电路板夹抵至这些第一导电端子与这些第二导电端子之间,这些第一导电端子及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印刷电路板。进一步地,印刷电路板具有一组装口及多个固定区,遮蔽壳体配合组设于组装口, 延伸部抵设于对应的固定区。综合上述,本技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利用这些第二导电端子与这些第一导电端子交错设置,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中部与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中部呈上下间隔错开, 且任一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中段对应间隔段,这些第一导电端子与这些第二导电端子分别伸入对应的这些端子收容槽道。藉此,可让导电端子妥善利用遮蔽壳体的容置空间,以交错设置的方式容设于绝缘本体中,达到端子数量精简化的目的,进而降低整体的生产成本。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IA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IB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图IC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ID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IE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IF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2A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2B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图2C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D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A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3B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图3C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D为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鸿宜
申请(专利权)人:格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