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84863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塑胶本体、插设于塑胶本体内的端子组和包覆于塑胶本体外表面的金属外壳,塑胶本体中设有自顶部贯穿到底部的端子槽,于端子槽的底部形成一端子插入口,端子组自端子插入口向内插装在端子槽中,端子组中的各端子下端两侧分别向端子插入方向延伸形成卡椎,该卡椎卡紧在端子插入口的两侧塑胶本体的外壁上。籍此,卡椎对塑胶本体有卡持作用,可保持塑胶不变形,使端子组装至塑胶本体的过程中,防止端子累计强力挤压而导致端子槽产生变形情况下因夹持力不足而引起端子掉落;除此之外,卡于端子插入口两侧外壁的卡椎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用于平板电脑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计算机输入输出接口(简称I/O接口)是CPU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电路,它们通过总线与CPU相连,为了实现外部设备或用户电路与系统总线的连接,使外部设备或用户电路与微型计算机系统成为一体,则需要一个电插座连接器供插入各种功能卡或插头。插座连接器的各个管脚与微型计算机总线的相应信号线相连,用户只要按照总线排列的顺序制作外部设备或用户电路的插线板即可实现电路连接。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使用连接器的电子产品外形都是集小型化、薄形化和高性能为一体,促使连接器朝微型化和小间距方向发展,要对连接器的结构缩小,但导电端子的数量不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各个端子稳定固持在塑胶本体上而不会干涉失效变得十分重要。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各端子与塑胶本体的固定形式大部分是采用干涉配合的方式,因而端子上往往设有干涉体用于与连接器的塑胶本体之端子槽的壁面进行干涉,而该干涉体的设置不外乎是在端子上形成卡点来达成,然而连接器的塑胶本体的体积有限, 特别是端子数量多、塑胶本体体积小的高密度连接器,在装配端子的过程中容易因为强力挤压而变形,将端子槽撑宽撑大,在端子累计干涉的情况下导致后续装入端子槽的个别端子干涉失效,端子容易掉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通过于端子插入口两侧增加卡椎结构,解决上述端子夹持力不足易掉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塑胶本体、插设于塑胶本体内的端子组和包覆于塑胶本体外表面的金属外壳,塑胶本体中设有自顶部贯穿到底部的端子槽,于端子槽的底部形成一端子插入口,端子组自端子插入口向内插装在端子槽中,端子组中的各端子下端两侧分别向端子插入方向延伸形成卡椎,该卡椎卡紧在端子插入口两侧塑胶本体的外壁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子插入口两侧的塑胶本体外壁分别设有一缺口,所述的卡椎卡于该缺口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子插入口两侧外壁的缺口彼此相互对称。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子组中的各端子包括一接触部、一固持部和一焊脚部, 上述的卡椎由固持部下端的两侧沿分别向端子的插入方向延伸而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椎与端子固持部之间形成一凹槽,塑胶本体的缺口与端子槽之间形成挡壁,该凹槽与挡壁相嵌合。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子组的各端子之固持部的一侧边下沿设有卡点,所述的挡壁面向端子槽的侧面对应于所述的卡点设有凸点,当端子组装入塑胶本体时,各凸点与各卡点固定扣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系端子组中的各端子下端两侧分别向端子的插入方向延伸出卡椎,卡椎卡紧在端子插入口的两侧塑胶本体的外壁上,籍此,卡椎对塑胶本体有卡持作用,可保持塑胶不变形,防止端子组装至塑胶本体的过程中,端子累计强力挤压而导致端子槽产生变形情况下因夹持力不足而引起端子掉落;除此之外,卡于端子插入口两侧外壁的卡椎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的端子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是图4的另--角度视图。附图标识说明10、塑胶本体11、基座111、固定部112、固定孔113、定位片114、缺口115、挡壁116、凸点12、舌板121、凸块13、端子槽131、端子插入口20、金属外壳21、第一外壳211、开口22、第二外壳221、固定片^3、卡槽30、端子组31、接触部311、接触点32、固持部321、卡点322、卡椎323、凹槽33、焊脚部40、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月其包括塑胶本体10、包覆塑胶本体的金属外壳20和插设于塑胶本体上的端子组30。 其中,请参照图2所示,该塑胶本体10包括一基座11和由基座延伸出的舌板12 ; 所述舌板12类似于阶梯状分为上下两级,舌板12下端的前后两侧外壁上分别设有凸块 121,舌板12的顶部设有向下贯穿塑胶本体的端子槽13,端子槽13的下端形成端子插入口 131,该端子插入口 131两侧的绝缘本体外壁上设有一缺口 114,缺口 114与端子槽13 二者之间形成挡壁115,该挡壁115面向端子槽13的侧面上设有凸点116。所述基座11的左右两侧外壁分别凸伸出两固定部111,该固定部111具有上下贯通两端的固定孔112 ;基座底壁设有若干个沿竖直方向延伸到端子槽13中的定位片113,各定位片113用于固定和分隔相邻的两个端子,使两端子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请参照图3所示,所述的端子组30自端子插入口 131插装在塑胶本体10的端子槽13中,其中每个端子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接触部31、固持部32和焊脚部33,所述的接触部31为长条状,于该接触部31的上端凸伸出向上拱起的接触点311。所述的固持部32 固持在塑胶本体内相邻的两定位片113之间,该固持部32的一侧边缘设有与端子槽13内壁凸点116相对应的卡点321,该固持部32的下端向两侧分别向端子的插入方向延伸出一卡椎322,该卡椎322卡合在塑胶本体的缺口 114中,卡椎322与固持部32之间形成凹槽 323,该凹槽323与塑胶本体的挡壁115相嵌合。所述端子组30中各端子的焊接部33交叉间距排成四列伸出塑胶本体10之基座11的底壁,与电路板焊接。所述金属外壳20对绝缘本体10起屏蔽、防干扰的作用,其包括一包覆于塑胶本体 10上部的第一外壳21和一包覆盖于塑胶本体10下部的第二外壳22。所述第一外壳21的顶端正对端子槽13开设一开口 211,以使对接插头可伸入到端子槽13内与各端子进行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外壳22下端左右两侧外壁分别延伸折弯出一固定片221,该固定片221对应安装于塑胶本体的固定部111上。另外,该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的侧壁均设有卡槽23,该卡槽23对应固定扣接于塑胶本体10外壁的凸块121上。除此之外,还另外配有一对固定件40,用于将第二外壳两侧的固定片221和塑胶本体两侧的固定部111稳定相连。在组装该连接器时,首先,将端子组30由下而上插装在塑胶本体10的各端子槽13 中,使各端子之接触部31的接触点311露出在端子槽13外、各固持部32的卡点321对应卡紧在塑胶本体10之凸点116上、固持部32下端的卡椎322对应卡合在插入口两侧塑胶本体的缺口 114中;然后,将第一外壳21由上而下地盖设在塑胶本体10的上部,将第二外壳22由上而下地盖设在塑胶本体10的下部,使第一外壳21、第二外壳22上的各卡槽23卡紧在塑胶本体10外侧的凸块121上,最后,用固定件40穿过固定孔112将固定片221和固定部111锁紧在一起,即完成了连接器的安装。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系端子组中的各端子下端两侧分别向端子的插入方向延伸出卡椎,卡椎卡紧在端子插入口的两侧塑胶本体的外壁上,籍此, 卡椎对塑胶本体有卡持作用,可保持塑胶不变形,防止端子组装至塑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塑胶本体、插设于塑胶本体内的端子组和包覆于塑胶本体外表面的金属外壳,塑胶本体中设有自顶部贯穿到底部的端子槽,于端子槽的底部形成一端子插入口,端子组自端子插入口向内插装在端子槽中,其特征在于:端子组中的各端子下端两侧分别向端子插入方向延伸形成卡椎,该卡椎卡紧在端子插入口两侧塑胶本体的外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杰程梦丽
申请(专利权)人: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