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80628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背侧光照射装置、显示装置。发光装置用组件可以具有:具备电绝缘性的陶瓷基片;在陶瓷基片的表面上,沿陶瓷基片的厚度方向上形成有光射出口的第一凹部;在上述第一凹部中沿上述陶瓷基片的厚度方向上形成的、搭载发光元件用的第二凹部;在第一凹部内形成的、向发光元件进行供电用的布线图形;和以夹持着第二凹部内的发光元件的搭载位置的方式,在位于上述射出口的相反侧位置的上述陶瓷基片上形成与布线图形电绝缘的、具备光反射性的金属化层。上述结构构成形式能够提供出一种散热性优良、发光动作稳定、而且还可以改善光的利用效率的发光装置用组件,以及使用着这种发光装置用组件的发光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诸如发光二极管(LCD(液晶显示部件))型背侧光照射光源和照明光源等等的、以大电流进行驱动的光源的发光装置用组件,以及使用着这种发光装置用组件的发光装置、背侧光照射装置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属于在先技术的一种表面安装型发光装置如图62和图63所示,是将诸如LED (发光二极管)等的发光元件3搭载在形成有电气布线图形的、由添加有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等树脂制作的绝缘基片1上,并实施Au导线4连接后,再通过诸如传递模塑成型等方法,用透明树脂5密封住上述发光元件3和Au导线4。这里使用的绝缘基片1呈平板状态。属于在先技术的另一种表面安装型发光装置如图64和图65所示,是将各发光元件3、8、9搭载在将引线框6嵌入成型在树脂基片7内形成的成型物中,并实施由Au导线4 进行的连接后,再利用环氧树脂等对杯状部进行密封。对于这种场合,也可以不使用引线框 6,而是在树脂基片7的表面上施行电气布线。图66、图67是分别表示上述实例用的剖视图和发光时的光路图。而且,在图62所示的构成形式中,在其绝缘基片1的上方还安装有中央是空的反射罩,从而可以将发光元件搭载于其中,并进行树脂密封,因此可以认为是与图64所示相类似的构成形式。日本实开平5-8959号公报(公开日1993年2月5日)公开了一种在凹部内搭载有发光元件的矩形绝缘基片中相对应的各侧面部的一个面上,形成有从上述基片的底面至上面的第一沟部,而且在另一侧面部处形成有从上述底面至凹部内底面的第二沟部的发光元件收纳用组件,上述发光元件收纳用组件,可以通过上述第一沟部,在外观上识别出上述发光元件的极性方向,从而可以使上述发光元件正常发光。日本特开2002-246650号公报(公开日2002年8月30日)公开了一种在由绝缘体构成的杯状部的结构面上,形成有由MID方法制作的布线图形,并且将LED元件搭载在其上的发光二极管装置。上述发光二极管装置可以防止因在灯型的引线框上施加有树脂应力所引起的开启不良。日本实开平4-105562号公报(公开日1992年9月10日)公开了一种在黑色绝缘基体的凹部内壁上粘附形成有金属反射膜,并且将发光二极管收纳在上述凹部内的发光元件收纳用组件。上述发光元件收纳用组件可以避免向邻接的凹部漏光,从而可以使显示文字、图像鲜明。日本特开平6-77M0号公报(公开日1994年3月18日)公开了一种具有由基片、载置在基片上的光半导体和由按照包围光半导体的方式配置在基片上的厚膜体构成的反射体的光半导体装置。由于上述光半导体装置在基片上设置有厚膜体,所以与基片的密合性良好且能够实现小型化。日本特开2002-314149号公报(公开日2002年10月25日)公开了一种在具有台阶状结构的空腔中,将搭载有光半导体元件的金属板设置在其台阶上,并且在金属板的里侧设置有控制用半导体元件的半导体装置。上述半导体装置可以防止因来自光半导体元件的光引起的控制用半导体元件的误动作,并且可以实现小型组件化。在上述的各在先技术实例中,诸如LED那样的发光元件3在流过有电流时可产生光,当其电流量增加时,发光强度也提高,但是与其相应的发热量也会增加,发光元件3所承受的热应力也将增加,所以存在有发光强度不能按照希望的程度提高,在可靠性方面也会呈现恶劣影响等问题。因此,在搭载发光元件3的布线基片上,还安装有进行散热用的散热装置,但是如图68所示,由于在作为发热体的发光元件3至散热装置33之间,安装有构成发光装置本身的、与由热传导性差的树脂制作的绝缘基片1相类似的热传导性差的布线基片32,所以散热效果会显著降低。图69所示的实例存在类似问题。而且,由于在使发光装置小型化时,覆盖发光元件用的部分的厚度将变薄,使得光可以透过这种材料,所以还存在有朝向正面的发光效率会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安装有发光元件时,能够改善散热性、提高上述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和稳定性的发光装置用组件,以及使用着这种发光装置用组件的发光装置、背侧光照射装置、显示装置。为了能够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光装置用组件的特征在于可以具有具备电绝缘性和良好的热传导性的陶瓷基片;按照在上述陶瓷基片的表面上形成光的射出口的形式在上述陶瓷基片的厚度方向上形成的第一凹部;在上述第一凹部的中心,进一步在上述陶瓷基片的厚度方向上形成的、为搭载发光元件的第二凹部;向上述发光元件供电用的、在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的至少一方内形成的布线图形;和以夹持着上述第二凹部内的发光元件的搭载位置的方式,在位于上述射出口的相反侧位置的上述陶瓷基片上形成与上述布线图形电绝缘的、具备光反射性的第1金属化层,以及延伸到与上述布线图形对面位置处而形成的第2金属化层。如果采用这种构成形式,由于设置有第一凹部及第二凹部,所以能够使发光元件、 布线图形及连接它们的各设置部分均位于上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之内,所以能够实现实现小型化,同时能够使上述连接可靠化。而且,由于上述金属化层是由金属构成的,所以与陶瓷基片相比,可以具备更良好的热传导性。由于上述构成形式在具备电绝缘性和良好热传导性的陶瓷基片中,还以夹持着发光元件的搭载位置的方式,在与上述射出口为相反侧的位置上,设置有由镀银层等构成的金属化层,所以能够借助于金属化层和陶瓷基片,将发光元件发光时产生的热量效率良好地散热到外部,从而能够使上述发光元件的发光动作稳定化。并且,在上述构成形式中,可以通过以夹持着发光元件的搭载位置的方式,在与上述射出口为相反侧的位置的上设置有具备光反射性的金属化层,所以即使来自发光元件的光在与上述射出口相反的方向上成为散射光,也可以利用金属化层将上述散射光反射到上述射出口方向,从射出口射出,从而能够提高来自发光元件的光的利用效率。为了能够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可以具有搭载在上述发光装置用组件的第二凹部内的、在搭载使用面以外的面上形成各电极的发光元件;在布线图形和发光元件的各电极间进行电连接用的导线;和密封发光元件和导线用的、具备光透过性的透明树脂部。如果采用这种构成形式,通过使用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发光装置用组件,就能够借助于金属化层和陶瓷基片,将发光元件发光时产生的热量效率良好地散热到外部,从而能够使上述发光元件的发光动作稳定化。并且,在上述构成形式中,可以通过以夹持着发光元件的搭载位置的方式,在上述射出口的相反侧位置上设置有具备光反射性的金属化层,所以即使来自发光元件的光在上述透明树脂部的界面处形成为与上述射出口为相反方向的散射光,也可以利用金属化层将上述散射光反射到上述射出口方向,从射出口射出,从而能够提高来自发光元件的光的利用效率。为了能够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发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可以具有在表面侧设置有利用电流产生光的至少一个发光元件的至少一个发光元件搭载基片;和与该发光元件搭载基片的里面及侧面的至少任一个相接合的散热构件。为了能够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背侧光照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可以具有上述发光装置;和沿上述发光装置的光射出面侧配置有光入射面侧的、使从光入射面入射的光在内部进行光传播并从一个表面侧射出的导光板。为了能够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可以具有配置有按照将被显示介质夹在之间的方式设置着的一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发光元件;具备电绝缘性和良好的热传导性的陶瓷基片;在所述陶瓷基片的表面上形成光的射出口那样地、在所述陶瓷基片的厚度方向上形成的第一凹部;在所述第一凹部中、进一步在所述陶瓷基片的厚度方向上形成的、作为所述发光元件的搭载面的第二凹部;以及向所述发光元件供电用的、在第一凹部内形成的布线图形,在所述第一凹部内形成的布线图形形成在未达到所述第二凹部的开口部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之口司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