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笃信专利>正文

热前置硅酸盐化玻璃熔制技术方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74480 阅读:4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项热前置硅酸盐化玻璃熔制技术方案,属于技术方案。旨在提供一项硅酸盐形成阶段热交换好,节约能源,显著缩短玻璃熔制时间,生产率高,质量好的玻璃熔制技术方案。其技术方案包括:将热需求大、对玻璃熔制后几个阶段产生重大影响的硅酸盐形成阶段独立出来,由目前在同一窑炉内熔制分为分别在两个相互联系的窑炉内共同完成玻璃的熔制任务。硅酸盐形成单独窑炉具有强制传热,便于温度梯度利用,并能充分利用以火焰加热方式熔制玻璃后几个阶段产生的余热,畅快排出在硅酸盐形成阶段所产生的各种气体。同时,玻璃配合料在硅酸盐形成时已具有数百度高温,对于在另一窑炉内完成玻璃液的形成、澄清、均化、冷却过程都带来了积极影响。本技术方案的两窑熔制玻璃技术划分合理,节能减排效果明显,是一项熔制玻璃的理想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项新的玻璃熔制的技术方案,尤其涉及到一项热前置硅酸盐化玻璃熔制技术方案
技术介绍
目前,玻璃熔制技术方案,不论是火焰加热、电加热熔制玻璃,都是将玻璃熔制过程可分的五个阶段,即硅酸盐形成、玻璃液形成、玻璃液澄清、玻璃液均化、玻璃液冷却五个阶段放在同一个窑炉内进行,其中硅酸盐形成阶段并没有被独立出来,而这一阶段正是需热量较多、对玻璃熔制后几个阶段有重大影响的部分。目前,火焰加热窑的玻璃熔制的热传导方式是高温烟气不断掠过玻璃配合料表面,以辐射传热的方式将热量传给玻璃配合料表面,玻璃配合料接受的热量少,烟气余热温度高,配合料热阻较大,玻璃液形成的过程较为缓慢。同时,在硅酸盐形成阶段产生的大量气体,很容易被玻璃液包围和溶于玻璃液中,形成可见气泡和不可见气泡,给后面的玻璃液的澄清、均化、冷却阶段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目前,电加热窑的玻璃熔制的传热方式是玻璃液在通电时产生焦耳热,然后由玻璃液将热量以传导的方式传给玻璃配合料,配合料热阻较大,玻璃液形成的过程也较缓慢。 同时,在硅酸盐形成阶段产生的大量气体,更容易被玻璃液包围和溶于玻璃液中,形成可见气泡和不可见气泡,给后面的玻璃液的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项热前置硅酸盐化玻璃熔制技术方案,包括将热需求大,对玻璃熔制后几个阶段产生重大影响的硅酸盐形成阶段独立出来,在单独的窑炉内完成,其特征在于:由目前在同一窑炉内熔制玻璃分为分别在两个相互联系的窑炉内共同完成玻璃的熔制任务;硅酸盐形成阶段单独窑炉具有强制传热,便于温度梯度利用,并能充分利用火焰加热窑的余热,畅快排出该阶段产生的各种气体;同时,玻璃配合料在硅酸盐形成时已具有数百度以上高温,对玻璃液的形成、澄清、均化、冷却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笃信
申请(专利权)人:唐笃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