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乘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5009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骑乘型车辆,其包括:支承操纵单元和布置在操纵单元的后方的车座的车架单元;布置在操纵单元和车座之间的驱动单元;以及车体罩,其包括:顶面部,其布置在操纵单元和车座之间用于覆盖车架单元的上方;和侧面部,其至少部分地覆盖驱动单元的侧方,并且其中车体罩的顶面部包括多个斜面,每个斜面是倾斜的,以使其前部的位置高于其后部,斜面布置成沿着车体的前后方向彼此间隔开,斜面在每两个相邻斜面之间形成单个或多个空气通路,单个或多个空气通路与车体罩所包围的内部空间连通,并且车体罩的顶面部包括:在斜面的上方向后延伸的第一叶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骑乘型车辆
技术介绍
在一些公知的骑乘型车辆(诸如日本特开JP-A-2004-291700号中描述的摩托车) 中,车体罩布置在车把和车座之间。车体罩位于车座的前方,同时发动机布置在车体罩的下方。车体罩包括开口部。多个翅片安装到开口部。翅片从车体罩突出,同时与车体罩垂直地布置。在上述类型的摩托车中,发动机布置在车体罩的下方。当摩托车行驶或停止时,被发动机的热量加温的空气从车体罩的开口部流出。从开口部吹出的暖空气在被翅片引导的同时向上且向后流动。简单地说,从开口部吹出的暖空气倾向于朝着坐在车座上的骑乘者流动。因此,暖空气可能会使骑乘者的舒适性恶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抑制骑乘者的舒适性被从骑乘型车辆中的车体罩流出的暖空气T^ O该目的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特征来解决的。进一步的改进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中限定。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包括支承操纵单元(steering unit)和布置在操纵单元的后方的车座的车架单元,布置在操纵单元和车座之间的驱动单元,以及包括顶面部和侧面部的车体罩。顶面部布置在操纵单元和车座之间用于覆盖车架单元的上方。侧面部至少部分地覆盖驱动单元的侧方。车体罩的顶面部包括多个斜面。每个斜面是倾斜的,以使其前部的位置高于其后部。斜面布置成沿着车体的前后方向彼此间隔开。斜面在每两个相邻斜面之间形成单个或多个空气通路。单个或多个空气通路与车体罩所包围的内部空间连通。车体罩的顶面部包括第一叶片。第一叶片在斜面的上方向后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骑乘型车辆包括前轮、后轮、驱动单元、操纵单元、头管、 车架单元、车座和车体罩。驱动单元布置在前轮和后轮之间。操纵单元包括前叉和车把。前叉支承前轮以允许前轮转动。车把连接到前叉的顶部。头管支承操纵单元以允许操纵单元转动。车架单元连接到头管,同时布置在驱动单元的上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骑乘型车辆涉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 在骑乘型车辆中,侧面部包括开口。在车体的侧视图中,开口的位置低于单个或多个空气通路,同时开口与车体罩所包围的内部空间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骑乘型车辆涉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骑乘型车辆。 在骑乘型车辆中,车体罩包括引导板和第二叶片。引导板布置在开口的内侧。第二叶片布置在引导板的外表面上,同时沿上下方向延伸。引导板的底部连接到侧面部。引导板的顶部布置成与侧面部间隔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的骑乘型车辆涉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骑乘型车辆。 在骑乘型车辆中,侧面部包括引导部。引导部布置在开口的后方,同时沿着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的骑乘型车辆涉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骑乘型车辆。 在骑乘型车辆中,车体罩包括第三叶片。第三叶片跨越开口布置,同时沿着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的骑乘型车辆涉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骑乘型车辆。 在骑乘型车辆中,车体罩包括第一罩构件和第二罩构件。第二罩构件被制造为与第一构件分离的单独构件。第一罩构件包括引导板,第二叶片,和侧面部的一部分。引导板布置在侧面部的内侧,同时与开口相对。引导板的底部连接到侧面部,而引导板的顶部布置成与侧面部间隔开。第二叶片沿着引导板的表面布置,同时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罩构件包括第三叶片,和侧面部的另一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的骑乘型车辆涉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骑乘型车辆。 在骑乘型车辆中,侧面部包括突出部。突出部的位置低于开口。突出部沿车体的宽度方向离开车体中心向车体罩的外侧突出。突出部的底面是倾斜的,以使其后部的位置高于其前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面的骑乘型车辆涉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 在骑乘型车辆中,车体罩在其位于单个或多个空气通路的前方的部分中包含有孔。孔向车体的前方开口,同时与车体罩所包围的内部空间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方面的骑乘型车辆涉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 在骑乘型车辆中,侧面部包括挡泥板。挡泥板从侧面部的底面向下方突出,同时延伸到低于驱动单元的底部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涉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在骑乘型车辆中,第一叶片相对于车体的前后方向倾斜,以使其宽度方向外端位于其宽度方向内端的前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二方面的骑乘型车辆涉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在骑乘型车辆中,第一叶片从斜面的顶端向后突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三方面的骑乘型车辆涉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车体罩的顶面部还包括单个或多个与第一叶片相同的叶片。单个或多个叶片中的每个叶片与每个斜面一一对应地在每个斜面的上方向后延伸。第一叶片和与其相同的叶片中给定的一个叶片的位置比第一叶片和与其相同的叶片中的布置在第一叶片和与其相同的叶片中给定的一个叶片的后方的其它叶片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四方面的骑乘型车辆涉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在骑乘型车辆中,单个或多个空气通路中的每个空气通路的通往车体罩外部的出口布置成比斜面的宽度方向内端更靠近斜面的宽度方向外端。〈本专利技术的有利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车体罩所包围的内部空间中的空气通过空气通路流到外部。形成空气通路的每个斜面是倾斜的,以使其前部的位置得高于其后端。因此,空气沿着斜面向上且向前流动。第一叶片从斜面中给定的一个斜面向后方延伸。因此, 沿着斜面的气流被第一叶片扰乱。因此,可以防止从空气通路流出的暖空气容易朝坐在车体罩后方的骑乘者流动。因此,可以抑制骑乘者的舒适性被从车体罩流出的暖空气恶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骑乘型车辆,空气从车体罩中的侧面部的开口以及顶面部的空气通路流出。因此,车体罩所包围的内部空间中的暖空气容易排放到外部。因此,可以增强车体罩所包围的内部空间内的通风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骑乘型车辆,车体罩所包围的内部空间中的空气流动通过引导板的顶部和侧面部之间的间隙,然后在被引导板和第二叶片引导的同时向下流动, 并且通过开口被排放到外部。因此,能够容易地把车体罩所包围的内部空间内从开口的上方流动的空气排放到外部。因此,没有从顶面部的空气通路排放而剩下的暖空气可以容易地通过开口排放到外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从开口流出的空气被引导部沿车体的宽度方向引导。因此,可以抑制暖空气流向骑乘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的骑乘型车辆,在车体罩外部流动的空气被第三叶片沿与从开口流出的空气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因此,可以扩散从开口流出的暖空气。因此,可以抑制暖空气流向骑乘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的骑乘型车辆,第二叶片和第三叶片被包括在分离的单独构件中。因此,可以容易地形成复杂形状的包括叶片的车体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从开口流出的空气被突出部的顶面引导。 因此,可以抑制从开口流出的暖空气流向骑乘者。此外,从地面溅起的泥被突出部的底面引导。因此,可以抑制泥附着到车体或骑乘者的脚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面的骑乘型车辆,空气通过孔流入车体罩所包围的内部空间中。流入内部空间中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顶面部的空气通路流到外部。另一方面,流入内部空间中的空气的另一部分向下流动并然后通过开口流到外部。因此,可以进一步增强车体罩所包围的内部空间内的通风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方面的骑乘型车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骑乘型车辆,包括:支承操纵单元(6)和布置在所述操纵单元(6)的后方的车座(7)的车架单元(22),布置在所述操纵单元(6)和所述车座(7)之间的驱动单元(4),和车体罩(8),其包括:顶面部(31),其布置在所述操纵单元(6)和所述车座(7)之间用于覆盖所述车架单元(22)的上方;以及侧面部(32、33),其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驱动单元(4)的侧方,并且其中所述车体罩(8)的所述顶面部(31)包括多个斜面(41a、41b、41c),每个斜面是倾斜的,以使其前部的位置高于其后部,所述斜面(41a、41b、41c)布置成沿着车体的前后方向彼此间隔开,所述斜面(41a、41b、41c)在所述斜面(41a、41b、41c)中的每两个相邻斜面之间形成单个或多个空气通路(44a、44b),所述单个或多个空气通路(44a、44b)与所述车体罩(8)所包围的内部空间连通,并且所述车体罩(8)的所述顶面部(31)包括:在所述斜面(41a、41b、41c)的上方向后延伸的第一叶片(42a;42b;42c)。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吹田善一神村薰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