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A柱连接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46874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A柱连接板,它A柱内板和车顶侧内板构成,所述车顶侧内板一端与所述A柱内板上端连接,并该A柱内板和车顶侧内板一体冲压成型。采用一体成型,减少了工序,减少了人工劳动,同时也只需要一副模具即可进行生产,故而大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以上结构避免了采用焊接连接造成的应力集中、变形等不足。(*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A柱连接板
技术介绍
在汽车设计过程中,对于每一款设计都要进行碰撞试验以检测车辆的安全性能, 在碰撞试验过程中如果汽车A柱变形量过大,极易使前门框变形从而导致汽车前门难以打开,不利于驾驶室及副驾驶室的乘员逃生,所以汽车A柱的抗变形性能要求较高。汽车A柱的变形一般发生在汽车A柱连接板即汽车A柱内板与车顶侧内板的搭接处,该处为主要应力集中点,汽车设计时要重点对该处进行加强。现有的汽车A柱连接板由A柱内板和车顶侧内板两个部分焊接而成,从而存在如下不足第一是需要采用两副模具对A柱内板和车顶侧内板分别进行生产,故而生产成本高;第二是采用焊接连接,增加了工序以及操作人员,故而增加能耗;第三是焊接容易导致应力集中,也容易使汽车A柱连接板产生变形;第四是由A柱内板和车顶侧内板两个部分组成,在对A柱内板和车顶侧内板分别加工时,该两个部分的回弹量不一样,从而造成A柱内板和车顶侧内板不能较好的对接,同时大大的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易变形,生产成本较低的汽车A柱连接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A柱连接板,其要点是包括A柱内板和车顶侧内板,所述车顶侧内板一端与所述A柱内板上端连接,并该A柱内板和车顶侧内板一体冲压成型。采用一体成型,减少了工序,减少了人工劳动,同时也只需要一副模具即可进行生产,故而大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以上结构避免了采用焊接连接造成的应力集中、变形等不足;同时,由于汽车A柱连接板能够从外部直观看到,一体成型不会发生翘曲等,从而较为美观。在所述车顶侧内板上开有两个拉手安装孔,从而能够方便安装安全拉手,在车行驶过程中,方便乘员手拉保持平衡。所述车顶侧内板中部沿长度方向向外凹陷,此结构既适应整车的结构特征,具有良好的流线效果,故而较为美观。有益效果1是减少模具开发费用,以前使2副模具,现在只开一副;2是减少焊接费用,少4个焊点,如果以每个焊点1毛5分计算的话,0. 15*8*20000台车=24000元;3 是少工时、少操作人员、少能源消耗;4是少一付夹具,节省夹具开发费用;5是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减少变形,整体式结构比连接式各种强度更好,减少应力集中,更耐用;6是减少装配误差即2个件焊接之后会产生一定误差,本技术有效减小累积误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见图1、图2和图3 所示的汽车A柱连接板,由A柱内板1和车顶侧内板2构成,所述车顶侧内板2 —端与所述A柱内板1上端连接,并该A柱内板1和车顶侧内板2 — 体冲压成型。结合图1、图2和图3还可以看出在所述车顶侧内板2上开有两个拉手安装孔3, 所述车顶侧内板2中部沿长度方向向外凹陷,并所述拉手安装孔3位于所述凹陷内。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技术为限制,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A柱连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A柱内板(1)和车顶侧内板(2),所述车顶侧内板(2)一端与所述A柱内板(1)上端连接,并该A柱内板(1)和车顶侧内板(2)一体冲压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A柱连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A柱内板(1)和车顶侧内板(2),所述车顶侧内板(2)—端与所述A柱内板(1)上端连接,并该A柱内板(1)和车顶侧内板(2)—体冲压成型。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敏王权粟厚刚陈超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