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系粘接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45512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聚氨酯系粘接剂,其特征在于,其由含有聚氨酯树脂、赋粘剂以及潜在催化剂的主剂和异氰酸酯系固化剂构成,所述赋粘剂包含选自由线型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和酚类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物质、和可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前述聚氨酯树脂,前述赋粘剂的含量为50~150质量份,前述潜在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与伯胺或仲胺的中和物,相对于1摩尔的前述对甲苯磺酸,前述胺的含量为1~2.5摩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含有聚氨酯树脂的主剂和异氰酸酯系固化剂构成的聚氨酯系粘接剂
技术介绍
由含有聚氨酯树脂的主剂和异氰酸酯系固化剂构成的聚氨酯系粘接剂在熟化之后的剥离强度高、耐热性优异,可用于塑料、金属、木材等各种材料的粘接。然而,在使用现有的聚氨酯系粘接剂将装饰膜粘接到具有曲面、凹凸面的芯材上时,存在刚粘接之后在芯材的曲面或凹凸面与装饰膜之间产生间隙的问题。据说这是因为现有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的初始粘接性较低。因此,一直以来,将松香树脂、萜烯树脂等赋粘剂添加到聚氨酯系粘接剂中,以提高初始粘接性。然而,即使添加这种赋粘剂,也不能充分提高初始粘接性,而且,存在耐热性降低的问题。日本特开平6-2002 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披露,为了在维持前述聚氨酯系粘接剂的耐热性的同时提高初始粘接性,配合酚改性的二甲苯-甲醛树脂和酚改性的均三甲基苯-甲醛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作为赋粘剂。然而,即使配合酚改性的二甲苯-甲醛树脂或酚改性的均三甲基苯-甲醛树脂,初始粘接性仍然是不充分的。另外,日本特开昭63-256676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披露了由主剂和异氰酸酯系固化剂构成的聚氨酯树脂粘接剂,所述主剂是通过将热塑性聚酯聚氨酯橡胶、具有末端羟基的酚醛系或甲酚系的增塑剂、酚醛树脂溶解于溶剂而得到的。该聚氨酯树脂粘接剂在通常的刨花板和氯乙烯制装饰膜的粘接中,初始粘接性优异,熟化后的剥离强度高,耐热性优异,但初始粘接性和在低温下的固化性低,常温熟化后的剥离强度和耐热性也不充分。因此,日本特开平8-199149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为了维持前述聚氨酯系粘接剂的耐热性、提高在与装饰膜的粘接中的初始粘接性,提出了一种由主剂和多异氰酸酯固化剂构成的聚氨酯粘接剂,所述主剂如下得到在热塑性聚酯系聚氨酯树脂中作为赋粘剂配合由叔丁基苯酚、双酚A和甲醛反应而得到的线型酚醛树脂(novolac resin),所得物质溶解于溶剂中。然而,在这样的聚氨酯粘接剂中,初始粘接性、熟化后的剥离强度、在低温下的固化性和耐热性也是不充分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6-2002 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昭63-256676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8-19914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兼有适当的不粘时间和优异的初始粘接性(特别是,装饰膜向曲面、凹凸面的粘接中的初始粘接性)、而且熟化后的剥离强度高、如在冬季也能使用那样在10°c以下的固化性和耐热性优异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反复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含有聚氨酯树脂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的主剂中组合使用特定量的线型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novolac-type phenolic resin)和酚(phenol)类中的至少一种物质、和可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 (resol-type phenolic resin)作为赋粘剂,进而以特定比率组合使用对甲苯磺酸和伯胺或仲胺作为潜在催化剂,由此可以获得一种兼有适当的不粘时间和优异的初始粘接性(特别是,装饰膜向曲面、凹凸面的粘接中的初始粘接性)、而且熟化后的剥离强度高、低温固化性和耐热性优异的聚氨酯系粘接剂,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的特征在于,其由含有聚氨酯树脂、赋粘剂以及潜在催化剂的主剂和异氰酸酯系固化剂构成,所述赋粘剂包含选自由线型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和酚类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物质、和可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前述潜在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与伯胺或仲胺的中和物。在这种聚氨酯系粘接剂中,前述主剂与前述异氰酸酯系固化剂的质量比优选为, 相对于1质量份的前述异氰酸酯系固化剂,前述主剂的量为10 25质量份的比例。另外,前述赋粘剂中可以进一步含有二甲苯树脂。另外,前述酚类为双酚类是特别优选的,前述可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为叔丁基苯酚与甲醛的缩合物是特别优选的。另外,通过组合使用线型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和酚类中的至少一种物质、和可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以及根据需要的二甲苯树脂作为赋粘剂,并进一步组合使用对甲苯磺酸和伯胺或仲胺作为潜在催化剂,由此所得的聚氨酯系粘接剂兼有适当的不粘时间和优异的初始粘接性、而且熟化后的剥离强度增高、低温固化性和耐热性提高,其原因未必是明确的,但本专利技术人推测如下。即,推测,在本专利技术的聚氨酯系粘接剂中,由于组合使用线型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和酚类中的至少一种物质、和可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以及根据需要的二甲苯树脂,通过熟化,这些树脂发生反应,形成交联结构,从而熟化后的剥离强度和耐热性增高。另外推测, 通过组合使用对甲苯磺酸和伯胺或仲胺,形成了它们的中和物,该中和物作为潜在催化剂起作用,因而熟化后的剥离强度和耐热性进一步增高,进而低温固化性也提高。具体地说, 推测,在本专利技术的主剂中,对甲苯磺酸被伯胺或仲胺中和,在中和物的状态下不表现催化活性。然而,在主剂中添加异氰酸酯系固化剂时,主剂中的中和物与异氰酸酯系固化剂反应, 对甲苯磺酸从中和物中游离出来,表现了催化作用。结果,可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根据情况,为可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和二甲苯树脂双方)与线型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和酚类中的至少一种物质的交联反应不管在常温下还是在低温下均被促进,熟化后的剥离强度和耐热性进一步增高,进而低温固化性也提高。另一方面,推测,在使用酚改性的二甲苯树脂代替酚醛树脂时,在常温下酚改性的二甲苯树脂与异氰酸酯系固化剂反应而固化,因此熟化后的剥离强度和耐热性增高,但在低温下难以反应(低温固化性低劣),因此熟化后的剥离强度降低。另外,推测,在酚醛树脂和二甲苯树脂的任何一种都不使用的情况下或者在仅仅使用线型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作为酚醛树脂的情况下,难以形成前述交联结构,而且熟化后的剥离强度和耐热性降低。还推测,在仅仅使用对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时,由于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作用,在使用前(保存期间),可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根据情况,为可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和二甲苯树脂双方)与线型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和酚类中的至少一种物质反应而形成交联结构,因而贮存稳定性变差,初始粘接性、熟化后的剥离强度和耐热性降低。进一步推测,在仅仅使用可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作为酚醛树脂时,虽然通过可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的自缩合反应或者与异氰酸酯系固化剂的反应而在熟化期间形成了交联结构,但其量不充分,因而熟化后的剥离强度和耐热性不能变得足够高。另外推测,可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的自缩合反应或者与异氰酸酯系固化剂的反应即使在没有催化剂的存在下也可进行,因此,即使在不使用潜在催化剂的情况下在熟化期间也形成交联结构,但由于其量不充分,因而熟化后的剥离强度和耐热性不能变得足够高。另外推测,由于在本专利技术的聚氨酯系粘接剂中除了含有线型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和酚类中的至少一种物质以外,还含有具有羟甲基的可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因而,通过羟甲基的作用而赋予了适度的粘结性,从而可以兼有适当的不粘时间和优异的初始粘接性。另外推测,如上前述,由于对甲苯磺酸被伯胺或仲胺中和,因而在使用前(保存期间) 不表现催化作用。结果,羟甲基的含量不容易降低,赋予了适度的粘结性,可以兼有适当的不粘时间和优异的初始粘接性。另一方面,推测,在使用酚改性的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氨酯系粘接剂,其特征在于,其由含有聚氨酯树脂、赋粘剂以及潜在催化剂的主剂和异氰酸酯系固化剂构成,所述赋粘剂包含选自由线型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和酚类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物质、和可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聚氨酯树脂,所述赋粘剂的含量为50~150质量份,所述潜在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与伯胺或仲胺的中和物,相对于1摩尔的所述对甲苯磺酸,所述胺的含量为1~2.5摩尔。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6.09 CN 201010199180.21.一种聚氨酯系粘接剂,其特征在于,其由含有聚氨酯树脂、赋粘剂以及潜在催化剂的主剂和异氰酸酯系固化剂构成,所述赋粘剂包含选自由线型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和酚类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物质、和可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聚氨酯树脂,所述赋粘剂的含量为50 150质量份,所述潜在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与伯胺或仲胺的中和物,相对于1摩尔的所述对甲苯磺酸,所述胺的含量为1 2. 5摩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赋粘剂还含有二甲苯树脂,相对于总量为100质量份的所述可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和所述二甲苯树脂,该二甲苯树脂的含量为7 50质量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含量为100质量份的所述赋粘剂,所述线型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和所述酚类的总量为10 50质量份,并且相对于含量为100质量份的所述赋粘剂,所述可溶酚醛树脂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平王述田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日邦聚氨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