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混合式灌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41336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灌装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静态混合式灌装机,包括机体、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以及灌装头,机体内设置有气动控制装置,气动控制装置与设置在机体外的吸排阀组连接,第一进料口与第二进料口分别连接一个三通的两个进口,三通的出口处设置有静态混合管,静态混合管上连接灌装头,静态混合管内设置有至少三枚首尾相连的叶片,静态混合管的管口外沿设置有与叶片相连的法兰,叶片与静态混合管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本发明专利技术调配混合和灌装无需分开操作,混合反应及调配在静态混合管内同时完成,节约了劳动力,设备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在石油化学、纤维、涂布液、纸浆、食品、环境、电子、医药化妆品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灌装机
,尤其涉及了一种静态混合式灌装机
技术介绍
在气雾剂产品以及液体类产品的生产包装中,都需要通过灌装机将气雾剂或者液体灌装封口。早期的灌装机往往都只进行简单的定量灌装,即气雾剂产品或者液体类产品灌装前已经在反应釜中调配混合完成。这种调配混合和灌装分开操作的生产方式不仅会造成生产周期较长,浪费人力,操作麻烦而且生产设备成本也较高。而现有的灌装机结构较为复杂,在完成产品混合的过程中,混合效果不尽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灌装机的结构复杂,其调配混合和灌装需分开操作,生产周期长,操作不方便,生产设备和人力成本高,混合效果不理想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调配混合和灌装无需分开操作,混合反应及调配在静态混合管内完成,混合效果好,设备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静态混合式灌装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静态混合式灌装机,包括机体、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以及灌装头,机体内设置有气动控制装置,气动控制装置与设置在机体外的吸排阀组连接,第一进料口与第二进料口分别连接一个三通的两个进口,所述三通的出口处设置有静态混合管,静态混合管上连接灌装头,静态混合管内设置有至少三枚首尾相连的叶片,静态混合管的管口外沿设置有与叶片相连的法兰,叶片与静态混合管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由于静态混合管无驱动部,因此安装简单,几乎无磨耗,节省了能源和空间,作业环境比较安全。如需清洗叶片,只需将法兰连同叶片从静态混合管中抽离,操作省力、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优选,所述的吸排阀组设在三通与静态混合管之间,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与三通之间设置有电磁进料阀,所述的机体内设有电路控制单元,电路控制单元连接继电器组件,继电器组件与电磁进料阀相连。作为优选,所述的叶片为扭转180度的长方形金属薄板。由于叶片的断面形状一定,气液流过几乎无滞留部分,其压损小,规格放大容易,便于清洗。作为优选,所述的叶片为扭转180度的长方形PVC薄板。作为优选,所述的叶片的长度与其宽度的比例为1. 5-2。作为优选,所述的叶片表面设置有通孔。通孔能将气体、液体或气液混合体分散得更加均勻,得到更微细及均一的气泡或液滴,混合效果显著。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内均设置有过滤片。作为优选,所述的机体上设有气动控制面板和电路控制面板。作为优选,所述的机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支撑架,灌装头设置在支撑架上,灌装头上设有控制阀门。3作为优选,所述的叶片的轴线处设置有通孔,相邻两枚叶片上的通孔互相连通。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装置结构简单,调配混合和灌装无需分开操作,混合反应及调配在静态混合管内同时完成,节约了劳动力,设备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当流体在配管内以层流流动时易造成不均现象,这种现象无法自行排出,会造成温度不均及黏度不均,影响了产品的质量,本专利技术能使混合管内,在半径方向达到流体均一,流体几乎不会有滞留部分产生。本专利技术在石油化学、纤维、涂布液、纸浆、食品、环境、电子、医药化妆品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静态混合管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3与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静态混合式灌装机,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机体1、第一进料口 2、第二进料口 3以及灌装头4,机体1内设置有气动控制装置,气动控制装置与设置在机体1外的吸排阀组5连接,第一进料口 3与第二进料口 4分别连接一个三通6的两个进口,所述三通6的出口处设置有静态混合管7,静态混合管7上连接灌装头4,静态混合管7内设置有至少三枚首尾相连的叶片9,静态混合管7的管口外沿设置有与叶片9相连的法兰10,叶片9与静态混合管 7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叶片9为扭转180度的长方形金属薄板,叶片9的长度与其宽度的比例为1. 5-2,叶片9表面设置有通孔91。吸排阀组5设在三通6与静态混合管7之间,第一进料口 2、第二进料口 3与三通 6之间设置有电磁进料阀11,所述的机体1内设有电路控制单元,电路控制单元连接继电器组件,继电器组件与电磁进料阀11相连。第一进料口 2和第二进料口 3内均设置有过滤片,机体1上设有气动控制面板和电路控制面板。机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支撑架12,灌装头4设置在支撑架12上,灌装头4上设有控制阀门41。叶片9的轴线处设置有通孔92,相邻两枚叶片9上的通孔92互相连通。实施例2静态混合式灌装机,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机体1、第一进料口 2、第二进料口 3以及灌装头4,机体1内设置有气动控制装置,气动控制装置与设置在机体1外的吸排阀组5连接,第一进料口 3与第二进料口 4分别连接一个三通6的两个进口,所述三通6的出口处设置有静态混合管7,静态混合管7上连接灌装头4,静态混合管7内设置有至少三枚首尾相连的叶片9,静态混合管7的管口外沿设置有与叶片9相连的法兰10,叶片9与静态混合管7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叶片9为扭转180度的长方形PVC薄板,叶片9的长度与其宽度的比例为1. 5-2,叶片9表面设置有通孔91。吸排阀组5设在三通6与静态混合管7之间,第一进料口 2、第二进料口 3与三通 6之间设置有电磁进料阀11,所述的机体1内设有电路控制单元,电路控制单元连接继电器组件,继电器组件与电磁进料阀11相连。第一进料口 2和第二进料口 3内均设置有过滤片,机体1上设有气动控制面板和电路控制面板。机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支撑架12,灌装头4设置在支撑架12上,灌装头4上设有控制阀门41。叶片9的轴线处设置有通孔92,相邻两枚叶片9上的通孔92互相连通。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静态混合式灌装机,包括机体(1)、第一进料口(2)、第二进料口(3)以及灌装头(4),机体(1)内设置有气动控制装置,气动控制装置与设置在机体(1)外的吸排阀组(5)连接,第一进料口(3)与第二进料口(4)分别连接一个三通(6)的两个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6)的出口处设置有静态混合管(7),静态混合管(7)上连接灌装头(4),静态混合管(7)内设置有至少三枚首尾相连的叶片(9),静态混合管(7)的管口外沿设置有与叶片(9)相连的法兰(10),叶片(9)与静态混合管(7)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

【技术特征摘要】
1.静态混合式灌装机,包括机体(1)、第一进料口(2)、第二进料口(3)以及灌装头(4), 机体(1)内设置有气动控制装置,气动控制装置与设置在机体(1)外的吸排阀组(5)连接, 第一进料口(3)与第二进料口(4)分别连接一个三通(6)的两个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6 )的出口处设置有静态混合管(7 ),静态混合管(7 )上连接灌装头(4 ),静态混合管(7 ) 内设置有至少三枚首尾相连的叶片(9),静态混合管(7)的管口外沿设置有与叶片(9)相连的法兰(10 ),叶片(9 )与静态混合管(7 )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混合式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排阀组(5)设在三通(6)与静态混合管(7)之间,第一进料口(2)、第二进料口(3)与三通(6)之间设置有电磁进料阀(11),所述的机体(1)内设有电路控制单元,电路控制单元连接继电器组件,继电器组件与电磁进料阀(11)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混合式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显灿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绿岛化妆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