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电流源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40806 阅读:3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适应电流源驱动电路,包括电流源驱动电路和电压调节电路,所述电压调节电路通过采集主电路反馈参数变化,得到参考电压,动态调节电流源驱动电路的驱动电压,实现自适应电流源驱动。此种电路结构可减小高频驱动损耗和开关损耗,在宽负载范围内优化系统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率器件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电源向着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方向发展。传统小功率变换器的工作频率一般为几百千赫,变换器被动元件(如电容、电感)相对较大,动态响应慢,体积和重量较大,直接降低了变换器的功率密度。因此,变换器高频化、高功率密度是低功率变换器的发展趋势。作为连接信号电路和主功率电路之间的桥梁,驱动电路选择的合理性和正确设计对整个变换器系统有着重要影响。图1 (a)、(b)给出传统电压源驱动(Voltage Source Drivers)方式,该驱动方式存在两点不足1)由于驱动电路以RC方式充、放电,有效驱动电流会随着门极驱动电压的变化而减小,增加了开关时间和开关损耗,驱动回路中的寄生电感(线路电感、封装电感)更是会进一步减小有效驱动电流,增加开关时间和损耗;2) MOSFET门极电容上存储的能量在开关过程中被消耗,这种驱动损耗与开关频率成正比。在高频功率变换器中,当开关频率达到IMHz以上时,主功率MOSFET开关损耗和驱动损耗都会大幅增加,这时候使用传统电压源驱动,不仅会降低效率,而且还造成热点,降低功率系统可靠性。为了减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电流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源驱动电路和调节电路,所述调节电路采集主电路的参数变化,得到反馈参考电压,并向电流源驱动电路输出自适应驱动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电流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源驱动电路和调节电路,所述调节电路采集主电路的参数变化,得到反馈参考电压,并向电流源驱动电路输出自适应驱动电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电流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源驱动电路包含第一、二功率管,第一功率管的源极连接第二功率管的漏极,第二功率管的源极接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电流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源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功率管的源极与第二功率管的漏极之间,另一端经由第一电容连接第一功率管的漏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电流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压调节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运算放大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运算放大器的输入正端连接参考电压,输入负端经由第二电阻输出驱动电压,该输入负端还经由第三电阻接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经由第一电阻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自适应驱动电压,而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供电电压, 集电极连接驱动电压。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电流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源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三功率管、第四功率管和第二电感,第三功率管的源极连接第四功率管的漏极,第四功率管的源极与第二功率管的源极共同接地,第三功率管的漏极与第一功率管的漏极共同连接驱动电压;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连接在第三功率管的源极与第四功率管的漏极之间, 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功率管的源极与第二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之梁胥鹏程蔡卫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