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阴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40805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阴极结构,包括沉积在玻璃基板上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在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上依次蒸镀形成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金属氧化物缓冲层,以及在金属氧化物缓冲层上蒸镀的阴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器件效率,增强OLED器件性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阴极结构
技术介绍
作为环保节能的新一代绿色光源和照明技术,与普通光源比,OLED除了软性基板照明,也有其他的照明优势,如大面积的面光源照明。OLED电极的选取直接影响器件的载流子注入特性,因此电极的设计对于OLED性能的影响显得尤为关键。将电子有效地注入有机材料,降低注入势垒是第一要务。由于大部分应用于电致发光的有机材料的LUMO能级在2. 5-3. 5eV, HOMO能级在5_6eV,因此阴极必须是一个低功函数的金属,才可得到最低的注入势垒。常用的阴极结构一般直接采用金属或合金直接作为器件的阴极。合金利用各种低功函数金属与抗腐蚀金属的合金(如Mg:Ag及Li:Al)来作为阴极,而且此类合金一般具有较好的成膜性与稳定性。还有一种DMD结构阴极,即电介质/金属/电介质结构,该阴极结构可以用来制备透明阴极器件。然而,上述结构的OLED的发光效率及器件性能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设计了提高器件效率,增强OLED器件性能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阴极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阴极结构,包括沉积在玻璃基板上的透明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阴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沉积在玻璃基板(1)上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2),在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2)上依次蒸镀形成的空穴注入层(3)、空穴传输层(4)、发光层(5)、空穴阻挡层(6)、电子传输层(7)、电子注入层(8)、金属氧化物缓冲层(9),以及在金属氧化物缓冲层(9)上蒸镀的阴极(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阴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沉积在玻璃基板(1)上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O),在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 上依次蒸镀形成的空穴注入层(3)、空穴传输层(4)、发光层( 、空穴阻挡层(6)、电子传输层(7)、电子注入层(8)、金属氧化物缓冲层(9),以及在金属氧化物缓冲层(9)上蒸镀的阴极(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阴极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方辉丁磊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